语文教学与高考复习内容一:新课程标准与高考方向首先我们分析高考试题,看它有怎样的特点。论述类文本——卷一:《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引导考生认识传统思想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卷二:《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的先进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卷三:《城市:文明多样性和命运共同体》,引导学生认识怎样才能使社会健康发展。——让学生爱我们的优秀文化、学习先进科学,关注甚至参与到建设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来。文学类文本——卷一:《赵一曼女士》,再现英雄形象,让考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革命文化,接受红色文化的熏染。卷二:《有声电影》,引导学生关注著名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事物。卷三:《微纪元(节选)》,引导学生接触科幻文学,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科学精神。——让学生爱党爱人民,了解优秀文学作品、强化其对科学的兴趣,使其产生献身于科学的愿望。实用类文本——卷一:“量子通讯”:介绍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卷二:“互联网+时代的图书出版”,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的文化传播。卷三:“创新与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让学生关注科学,关注文化,关注文化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文言文阅读——卷一:《鲁芝传》:借其忠于职守、为官清正的形象,展现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卷二:《王涣》,借其扫除积弊、为国为民着想的事迹,倡导尽心为民的工作精神。卷三:《范纯礼》,借其正直行事、关心吏民的行为,倡导清正为官、清廉为民的作风。——让学生懂得爱国爱民是我们的文化传统,让学生懂得怎样才是真正的尽职尽责。古代诗歌阅读——卷一:《野歌》,抒发诗人的高远志向,寄寓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卷二:《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写诗人的满腔壮志和豪放的英雄气概,写其报国杀敌的壮志和渴盼,表现了其高昂的爱国热情。卷三:《精卫词》,赞颂精卫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让学生满怀信心面向未来,强化学生的奋斗精神,引导学生爱党爱国。语言文字运用——卷一:大洋一号,展示祖国科学考察领域的新成就,彰显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卷二:戏曲传承与创新,介绍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卷三:动物迁徙,展示科学家对自然界万物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对仿生学的兴趣。——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作文——卷一:“千禧宝宝”引导考生养成对后辈负责的态度,和对时代对未来的担当精神。卷二:“沃德力排众议”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如全面地看问题;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跳出思维惯性,以逆向思维挖掘被隐藏的事实真相等。卷三:三个名句,主要内容是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传承担当精神,学会辩证思维、倡导保护环境……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考试题,核心思想是立德树人高考试题:弘扬三种文化,凸显一种成果课程内容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多讲多用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考试所用的试题材料,论述类文本基本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言文的人物应是充满了正能量的,诗歌内容应是充满足昂扬进取精神的……近几年的高考论述类文本、文言文、诗歌,莫不如此。旨在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2.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我以为就是有利于弘扬爱国精神、提振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文化。它主要是现当代的革命作品,比如《红岩》《林海雪原》。新课标特意把“革命文化”写进课标,而且在所提供的18个学习任务群中安排了两个关于革命文化的群,就是对教学的一种引导。《赵一曼女士》的材料,就是针对这一要求采用的。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以为是呈现着我们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文化,具有英雄精神的文化,或表现着科学精神的文化。比如全国一卷的实用类文本、语用题采用的“大洋一号”材料,显示中国科学发展之快。全国二卷和三卷的实用类文本,都显示了中国的改革与发展的成就。为国捐躯的英雄、鞠躬尽瘁为人民的楷模,都代表了人类最高贵的品格,比如舍生取义、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等精神。崇尚科学,不仅仅是个人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上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家的积极氛围,特别是要教育学生真正树立起科学精神。实用类文本关于潘建伟的内容,就是在倡导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4.我国现阶段所获得的新成就新成果。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的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些都是新成就、新成果。课标强调在教学与考试中纳入这些内容,我以为旨在使学生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考试题,依乎课程标准命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具体、多样的实践活动表现、展示出来的。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1)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等。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达方式等。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等。就高考而言,指的是学生在考场上对文学作品的独立阅读与鉴赏。它要求打通日常学习中的鉴赏与考试中的鉴赏的通道:平日的教学与复习就要训练学生鉴赏的能力。可分三步走:引导鉴赏,练习鉴赏,独立鉴赏。这样可以实现鉴赏体验的迁移。比如对小说题目的鉴赏《赵一曼女士》,为什么不用“革命英烈、赵一曼烈士、英雄赵一曼”这样的题目呢?不用“革命英烈、赵一曼烈士、英雄赵一曼”一类题目,不会削弱她英雄刚烈的一面,因为从小说看,赵一曼作为英雄的一面是极为突出的,用不着强调。而用“女士”一词,还突出了赵一曼优雅娴静的知识女性的一面,使形象更丰满,更动人。同时,与小说第5题中所说的“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相呼应,对读者也是一种提醒。这一结论其实是通过“女士”与“烈士”等词的对比,以及通过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得出来的,学生将这种鉴赏体验迁移到自己身上,即可形成鉴赏经验。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达方式等。就目前的高考而言,它指的是试题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文运用情境来作为考查材料。主要体现在语言知识运用部分,2018年全国卷Ⅲ的20题考查的是一封信的语言,要求找出五个不得体之处进行修改,21题考查的是对于被拒绝后的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的转述。这些都是语文在社会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语文学科本身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对于高考而言,它指的是设计出与语文学习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或设计出学习语文的情境,要求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2014年江西卷高考作文试题,要求考对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进行思考和写作,2015年四川卷作文设计了一个班会,要求讨论聪明与做人的关系。2016年全国二卷作文所考查的是探讨学习语文的途径。这些都属于学科认知情境。这一内容在高考涉及较少,兹不赘述。(2)设计典型任务。指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水平而选取的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典型任务要多样、综合、开放。考试材料的选择与组合要角度多样,视野开阔,为学生的思考与拓展留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减少针对单一知识点或能力点的简单、碎片化的试题数量,应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体性。可命制侧重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某一方面的题目,也可命制整合了三个方面实践活动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在复杂情境、多种角度和开放空间中充分展示其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注意:高考试题将愈来愈多样、综合、开放。多样,要求我们至少要把从全国卷、各省高考卷中见过的各种题型都做一做,多接触。综合,要求我们选取全国卷17、18、19题那样的试题(一个材料,多个试题)多加训练。这样的试题,不应只有成语、病句、连贯,还应有标点运用、语言得体等多方面。开放,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依据材料灵活应答,多角度思考。如2018年全国二卷小说《有声电影》第6题,要求分析小说的手法,可从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等)的角度分析,从修辞的角度,还可从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混合、庄谐并出等进行分析。(3)命题原则:①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呈现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②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③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可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或任务。④选用的语言材料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生活。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的选用,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当代文化问题的思考。内容二:高考复习的误区与对策误区之一:“教”不是为了“学”,教师唯我独尊教师总在思考“讲什么,练什么,如何上课”,而不是在思考“学生怎样能记住,怎样能做对,怎样得高分”。语文复习时间有限。各知识点的复习应以“节”为单位安排。各知识点有重要与非重要之别,有难与易之别。时间之安排应与之相应。要分析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得多高的分的可能性,因人制宜进行指导。误区之二:过分依赖教材,浪费宝贵时间在高二末,或高三初,用大量时间复习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主要是上面的文言文、诗歌等。原因:认为高考的材料虽然来自于课外,但所考知识却在课内。这是不完全正确的认识。按(巡视)、报(批复)、刺(探听)、董(监督)俾、逋、赙、构、僦、鞫、冒、曩、趣……误区之三:因循守旧,一直重蹈覆辙从前怎样复习,现在照样怎样复习,不思变革,没有创新意识。每年都是按照知识点的先后顺序复习,全然没有想要改变的意思。知识点的讲解、训练方法、组卷方式、阅卷方法、作文训练等,都是涛声依旧。误区之四:悖离记忆规律,复习没有周期复习中无法回头看,结果学生先学后忘,最终只能记得刚刚复习过的内容。误区之五:陷身于琐事,教学高耗低效高三事务太多,老师们不寻找轻松有效的方法工作,结果耗费了大量精力,却没有多少效果。集体备课,阅卷,作文批改。误区之六:做题没有计划,重复劳动太多试题类型,知识点,能力点。误区之七:备课失去自然,唯答案是从太忙,或太懒,没有时间对试题认真钻研,对答案缺乏自己的真正理解,只凭现成答案讲解,结果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误区之八:不研究知识点,复习心中无数各知识点的知识分布,各知识点的题型,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文言文,诗歌,小说,散文,作文类型。误区之九:解题策略空泛无用,缺乏可操作性诗歌:要读懂诗歌,认真审题,分析题干。主观题:要找准答题区间,认真筛选,对内容进行整合,分条作答。作文:要凤头、猪肚、豹尾。要观点准确、语言优美、结构严谨。内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