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十九大报告的“位”“味”“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宣部领导在部机关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大会上的辅导报告和现场答疑,高端权威、全面系统,既解读、又释惑、更解渴,让我们仿佛身临十九大会场,加深了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感受了新时代脉动,体会了作为宣传人的喜悦与不易,倍受教育、倍受鼓舞、倍感振奋。登高望远识“位”党的十九大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具有划时代意义、里程碑意义、世界性意义。一是地位。十九大报告系统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最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历史性贡献,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必将泽被深远。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新智慧,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更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大众特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二是站位。十九大报告站在历史的高度,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重大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开启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让我们在思想深处高度认同。三是方位。“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党的十九大,从国内外大局大势中为我们明确方位,精准标注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使我们对肩负的新使命、需要把握的新要求,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快速发展,我们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进行社会经济政策调整,迫切需要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准确的理论判断。党的十九大,标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对社会矛盾的变化作出重大科学判断,必将引领和推动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字斟句酌品“味”“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十九大报告有一种难以拒绝的力量,让人欲罢不能、爱不释手。仔细品味、反复研读,余味悠长、发人深思、引人入胜。一有时代韵味。党的十九大报告既有历史纵深感,也有鲜明时代感,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明确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科学规划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的“两步走”战略目标,充分展现出我们党作为民族脊梁的历史责任、作为时代先锋的历史担当。与轮流坐庄的西方国家比,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政党能作出如此长远的规划,并且还能够把规划变成现实!二有民生甜味。“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九大报告中很多接地气的生动表达,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回应了人民群众期盼,彰显了深厚的民本情怀,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具体化,老百姓能从中品味到幸福的甜味。三有自醒辣味。“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对于一个有着8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时刻保持自我清醒、自我革新是一个世界级挑战。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时,分量之重、言辞之厉,劲道十足。鲜明宣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体现了坚如磐石的治党决心。辣味十足的表述,触及思想灵魂,深得党心、深得民心。担当进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一定要有新气象新精神新作为。“有为”才“有位”,“有位”需“有为”。一是想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尤其是作为宣传干部,做的是“头脑里搞建设”的工作,必须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想方设法干好本职工作。二是敢为。要用铁一般的担当书写忠诚,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特别是对散布错误观点、丑化党的形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说三道四的言行,决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要有敢于亮剑的勇气,敢于碰硬的胆识,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义无反顾捍卫领袖。三是善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靠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凝聚人心,多掌握“几把刷子”,学会用“十八般兵器”,善于做“看不见的宣传”“上乘的宣传”。当前,关键是要既严谨又生动地把十九大精神宣传好,形成“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