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试题(时长:6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10个,共20分)1.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2.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A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B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C甲骨文的发现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D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3.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B.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4.《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指的是()A.中华民国创建B.黄埔军校创办C.抗日战争胜利D.北伐战争胜利5.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为()A.林则徐——“实业救国”的践行者B.邓世昌-“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C.李大钊一-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D.张謇一一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6.五四运动时期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知否?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主要体现了()A.科学精神B.爱国精神C.民主精神D.自由精神7.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应是()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8.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果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近代重庆”一词,显示的信息可能有()①《马关条约》增开重庆为通商口岸②日军占领上海后,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③日本在重庆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④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9.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平津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A.历史论著中对平津战役的描述B.参加平津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C.平津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D.电影作品《平津战役》10.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右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相符的是()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领导者是孙中山C.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二、非选择题(4个,共40分)1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4分)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2分)12.(8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道:这些发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车轮、辘轴和滑轮,埃及的握杆和曲柄等)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显著……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磁铁(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在印刷术、火药和磁铁三大发明中任选一项,概括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2分)材料二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2)根据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2分)和唐文化的特点。(2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1分)唐文化影响深远,谈一谈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1分)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是由张黎执导的革命战争历史题材剧。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现象,电视剧梗概如下:20世纪20年代,杨立仁、杨立青兄弟二人前往广州,后来,立仁加入国民党,踏入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核心圈。立青考入黄埔军校,当时,共产党人瞿恩任黄埔军校教官,在瞿恩的影响下,立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林娥(瞿恩的妻子)被中共派往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负责情报工作,林娥将截获的情报通报给立仁,粉粹了日军对蒋介石黄山官邸的轰炸。中条山会战期间,国民党范希亮部的十二师被日军围攻,时任八路军新二团团长的杨立青获知此情报,立即按上级命令,率部前往营救。范希亮部得以安全撤离.抗战胜利后,立仁和立青更在情报战场上展开厮杀。1949年,南京解放,立仁败退台湾,从此,兄弟二人天各一方,隔海而望。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2分)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现象,(2分)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6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视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比较客观准确全面。)14.(12分)进入近代。中国虽落后于世界,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没有停止重塑自信的脚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遗址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材料二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材料三中共十五大报告在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是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4分)(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指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2分)为实现“和平统一”这一目标,孙中山在国民革命时期提出了什么重要的理论?(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探索上的贡献。(2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推动近代中国向前发展的历史因素。(2分)八年级历史期末检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0个,共20分)1-5.ADBDC6-10.BACCA二、非选择题(5个,共40分)11.(10分))(1)维新变法,学习西方。(2分)原因: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2分)(2)变化:西方模式到苏俄模式。(2分)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促进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等。(2分,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3)救亡图存(思想启蒙或民族复兴等,2分)12.(8分)(1)印刷术:极大地推动了学术进步和文化知识传播,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磁铁(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任选一项,言之有理即可,2分)(2)盛唐气象表现: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2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文化特点: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2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3)从“胡风盛行”、玄奖西行、鉴真东渡中任举出一个即可。(1分)(在今天的文化生活中,盛唐文化的痕迹到处可见)如:A许多诗歌爱好者喜好唐诗,写作古诗;B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唐代书画家的作品;C一些文艺工作者表演唐朝时期的乐舞;D唐朝时期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今天旅游生活中的重要项目;E唐朝时期的服饰影响至今,如唐装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服饰之一。(1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13.(10分)说明:本题为开放性题,阅卷时不必死抠示例中的条条。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示例一:故事情节:共产党人瞿恩任黄埔军校教官。(2分)历史现象:国民大革命或第一次国共合作。(2分)概述评价: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高涨,黄埔军校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反帝反军阀的国民运动蓬勃开展。(2分)后来,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2分)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2分)示例二:故事情节:杨立青营救范希亮部(林娥与立仁情报共享,粉粹日军阴谋)。(2分)历史现象:国共合作抗日或第二次国共合作。(2分)概述评价: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2分)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分)在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分)14.(12分)(1)物质层面:洋务运动;(1分)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2分)精神层面:新文化运动(或五四运动)等(1分)。(2)前提: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2分)理论:新三民主义(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分)(3)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争政权。(2分)(4)A杰出人物和领袖的英明领导;B通过改革或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等。(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注:教材上的很重要的固定答案凡是错别字一律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