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孙志刚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研究我省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部署,集中火力、精准发力、齐心协力,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硬仗。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讲几点意见。一、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高位强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贫困地区、情系贫困群众,先后4次主持召开跨省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考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体现了总书记心怀天下、亲民爱民的高尚精神和公仆情怀。今年6月23日,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这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标志着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向深度进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是对全面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作出的再部署、总动员,对于我们统筹做好脱贫攻坚全局工作和重点破解深度贫困难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指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务必共同努力。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经济薄弱、生态脆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多种致贫因素和区域特征交织叠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如果说贫困地区是我省同步全面小康最突出的短板,那么深度贫困地区则是短板中的短板。深度贫困地区这个硬骨头啃不下来,这个短板补不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就难以实现,就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第二,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党执政为民就是要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创了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伟大成就的取得,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重大现实意义,把能否如期完成扶贫开发任务上升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冶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忧民爱民、为民惠民,在全面小康道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第三,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我省摆脱贫困落后的重大发展机遇。抓扶贫就是抓发展。全国抓扶贫,贵州大机遇。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冶,这个思想非常重要。中央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后,将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安排大量资金投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等领域,这既可以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又可以大大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对于深度贫困地区而言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所以,我经常讲贵州扶贫攻坚可以引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贫困落后仍然是贵州的基本省情,战胜深度贫困这个非常之敌,我们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必须下非常之功,搭上全国脱贫攻坚战这趟战车来解决我们的贫困问题。当然,脱贫标准即便达到了,我们的水平还很低,还要同步全面小康,还要实现基本现代化,这里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坚定不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好大扶贫战略行动,攻下深度贫困这个堡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第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我省决胜脱贫攻坚的重大工作举措。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则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从脱贫任务看,14个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多达115郾6万人,约占全国189个深度贫困县560万贫困人口的五分之一,约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人口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从脱贫时间看,14个县平均贫困人口8郾3万人,比全省县均贫困人口多了近3万人,往后平均每年都要减贫3万人左右,时限越来越紧、越来越近,一天也不能耽误,一刻也不能懈怠。从脱贫目标看,深度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2417元,相当于全省人均GDP的67郾7%,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2元,不足全省平均数的三分之一,实现“一达标冶“两不愁冶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冶难度较大。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攻坚战、啃下硬骨头。二、准确把握我省深度贫困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成因对贵州来讲,发展是第一要务,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决策部署,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贫困县摘帽不摘政策、六盘水市农村“三变冶改革、威宁县迤那镇精准扶贫“四看法冶、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冶改革配套经验、赫章县大病医疗救助、剑河县慢性病兜底救助和平坝区“塘约经验冶等成功实践,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今年上半年,我们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冶和“大比武冶,全省上下士气高涨,工作成效显著。但也要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存在脱贫质量不高、帮扶工作不实、扶贫举措不够精准、扶贫资金监管有待加强等薄弱环节。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以下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下决心切实加以解决。第一,干部的工作作风还存在突出问题一是工作不务实。有的干部在正确把握区域发展和精准扶贫关系上思想有偏差,认为只要经济搞上去了,贫困人口自然而然就会脱贫。有的干部对贫困户基本情况、扶贫政策、脱贫路子一问三不知,根本谈不上探索创新。有的县委书记、县长研究部署工作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对本地区贫困情况、脱贫时间、脱贫路径等心中无数,办法不多、措施不管用。有的地方扶贫资金撒胡椒面,或者搞大水漫灌,扶贫措施不精准、效果不明显,低保兜底“一兜了之冶、资产收益“一股了之冶、易地扶贫搬迁“一搬了之冶、扶贫小额信贷“一贷了之冶。有的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不精准、人房衔接不精准,工程建设滞后,“五个三冶落实不到位,去年有21个县28个安置点未全面完工,今年有18个县20个项目未实质性开工。二是帮扶不扎实。有的地方追求短期政绩,专门挑领导容易看到的地方搞扶贫,把资金集中投到少数几个点上。个别地方甚至把非贫困户作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而把不容易脱贫的真正贫困户屏蔽在扶贫对象之外。有的“一帮多冶,1个人帮扶几十户。有的“委托帮冶,帮扶责任人委托下级单位、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帮扶。有的“慰问帮冶,还停留在卡上有名、过节送油送米送棉被上。有的“两头空冶,既不在单位也不在村,没有真蹲实驻。三是脱贫不真实。有的在把握脱贫标准和小康标准上有偏差,个别地方简单以农户家庭收入作为唯一衡量标准,搞“一刀切冶,不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冶的标准,造成漏评和错退。有个别地方盲目乐观,追求一步到位,以小康标准代替脱贫标准,吊高了群众的胃口。有的搞账面脱贫,把项目投入、预期收入算成了当年的实际收入。有的搞突击脱贫,贫困户当年进入,当年就退出。有的搞安排脱贫,一些没有劳力的、收入不达标的贫困户也被脱贫,有的贫困户被宣布脱贫了,但自己还不知道。有的搞数字脱贫、数字造假,虚报浮夸。四是发动群众不充分。有的对群众教育引导不够,组织动员方法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一些农户习惯于躺在国家扶贫的温床上“等靠要冶,争当贫困户,抢戴贫困帽,对给钱、给物、享受低保等政策积极性高,对产业扶贫、就业脱贫积极性不高。个别搬迁户在搬入新居后,还伸手要求配置家具和家电。甚至极个别贫困群众还以“我不脱贫、你提拔不了冶来要挟扶贫干部。五是掌握政策不到位。有的干部重干轻学,对扶贫政策知之不多、知之不深,满足于浅尝辄止。有的县委书记对“1+10冶文件的内容都不熟悉。有的认为自己是实干家,不需要掌握这些政策上“空对空冶的要求。有的认为上级出台的政策,脱离了他本地的实际,不屑于学习。有的认为上级推广的经验,没有他的好,不屑于推广。第二,扶贫项目的推进力度还存在突出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总体上看,我省深度贫困地区地处偏远、交通落后、路况较差,出行很不方便。接近一半的自然村寨、村民组道路未硬化,晴通雨阻,有的甚至不通路,长期处于闭塞状态。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严重。个别乡镇农村电网改造滞后,电压不稳,用电困难。有的地方通讯信号不稳定、通讯质量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项目建成后管理跟不上,效益低下,还存在设施建好就闲置、项目交付就成摆设的现象。二是产业发展滞后。深度贫困地区大多处于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地区,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差。特色扶贫产业不够强,普遍存在“小、散、弱冶状况,食用菌、蔬菜、禽蛋、中药材等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扶贫产业,在全国尚未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带动力强的市场主体不够多,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带动贫困户较少,存在“富老板不富贫困老乡冶现象。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不够多,产业扶贫普遍停留在发展初级农产品阶段,对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销售、创立品牌等支持不够。冷链物流发展不充分。三是公共服务不足。深度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幼儿教育的基础设施差,适龄儿童未能得到良好教育。有的地方对上中学、大学的贫困户家庭学生保障政策落实得不好,有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今年已在外省读大四,却从未享受教育资助。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差,服务能力弱,缺少医务人员,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农村住房保障方面,有的地方政府和农户的资金压力较大。第三,扶贫资金的使用还存在突出问题一是存在资金闲置现象。一方面讲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大量资金闲置。有的县在编制脱贫攻坚规划时,论证不充分、设计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导致资金下达后,找不到具体投向。国家审计署审计发现,截至去年底,我省4个县闲置或滞拨财政扶贫资金3郾19亿元,其中1郾55亿元闲置2年以上。脱贫基金是一个新事物,但投资进度不理想。2016年12月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极贫乡镇子基金173亿元,仅累计使用24郾89亿元。二是存在效益不高现象。涉农资金基层不敢整合、不会整合、不想整合,整合效果并不理想、使用率偏低。有的县更多注重把统筹整合方案作为融资依据,脱离县级脱贫攻坚规划目标,个别县的扶贫专户资金结转结余率达50%以上。扶贫项目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有个别村投入大量扶贫资金,几年过去了还看不到成熟的产业。金融扶贫的“好钢冶没有用在“刀刃冶上,“特惠贷冶资金用到了无关的项目上。三是存在违规违纪现象。去年,全省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1209个,处理1279人。由于扶贫项目资金点多面广,部分地方和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违纪违规行为花样翻新,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然存在屡查屡犯的情况,少数人员胆大妄为,个别地方和部门甚至存在骗取套取、违规使用、贪污挪用扶贫资金、利用扶贫项目谋取私利的情况。审计部门反映,有的将非贫困户以贫困户身份纳入搬迁对象,个别地方搬迁对象中甚至还有财政供养人员;有的项目管理不规范,改变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用途,甚至变成自己的“小金库冶。有的县挤占财政扶贫资金1郾2亿元,主要用于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