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大竞赛、大比武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程,传承党的优良传统,表彰全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党组织和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激励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先进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努力在全市“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大竞赛、大比武中展现新作为,为推动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问候,向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志们,回顾我们党98年的辉煌历程,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不惧千难万险,书写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壮丽篇章。东营是一片流淌着红色血液的热土,无数共产党人胸怀理想、坚定信仰,不懈奋斗、砥砺前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勇担时代重任,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希望大家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在各自岗位上不断创造新业绩、作出新贡献。全市上下要见贤思齐,学习他们践行初心使命、忠诚党的事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们勇于担当作为、争创一流业绩的境界追求,学习他们锐意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的宝贵精神,学习他们永葆赤子之心、真心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凝聚共识、激发干劲,形成推动新时代东营发展的强大合力去年以来,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全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和八大发展战略,科学把握大势,精心谋篇布局,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心无旁骛谋发展、聚焦聚力抓落实,推动东营事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新时代东营发展的目标定位深入人心,全市上下的思想行动高度统一。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确立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围绕实施“三大战略”、推进“四项重点工作”和“五个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完善规划、制定方案,抓好重点任务落实,拉开了新时代东营发展的新格局。全市上下进一步深化对东营市情的认识,明确发展方向、战略路径和工作重点,转变思想观念、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去年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省委要求,体现了东营的特色和优势,统一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东营工作的总牵引、总抓手,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二是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契机,推动发展理念转换、发展方式转换、体制机制转换,加快培育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产业发展上,坚持“工业为主、企业为尊、集群发展”,聚焦“四新四化”方向和构建“5+2+2”产业体系,加大“双招双引”和企业技改力度,实施了对二甲苯、聚碳酸酯、特种陶瓷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着力做大做强石化、橡胶、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传统动能加快“老树发新枝”,发展新动能逐步增强。在平台搭建上,突出抓好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坚持“港区融合、三位一体”,整合东营港化工产业园、河口化工产业园、利津滨海新区化工产业园,推进基础设施、物流、能源、消防安全应急、产业产品协同“五个一体化”,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统筹推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布局优化、建设管理水平提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双招双引”主阵地、产城融合示范区。深入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抓好黄河口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建设,深化了人们对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共识,正在向培育成全市的富民产业、主导产业方向努力。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科技孵化平台、人才引进平台,集聚要素资源能力不断提升。在金融动能转换上,各级各有关部门勇于担当、精准施策,全力化解企业资金债务风险,加大破圈解链力度,统筹解决金融领域问题,推动金融动能转换与新旧动能转换相得益彰。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以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保障城市精明增长,推进重点片区开发和东八路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彰显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独特风貌。在区域发展上,积极推进油地校深度融合,全力支持黄三角农高区发展,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共同谋划实施重点项目,各方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共建机制更加完善,融合效应不断放大。在制度供给上,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积极推进“市县同权”“一枚印章管审批”,扎实推进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市和区城市管理体制、“双招双引”体制机制、文化旅游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着力补齐制度短板,一些多年想办的大事难事正在突破,增强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和活力。三是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做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每一项工作。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就业创业服务更加到位,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东营港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无内涝城市,努力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启动实施生态环保和“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促进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四是干部队伍作风加快转变,干事创业热情更加高涨。广大党员干部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心思干,境界标准、精神面貌、工作作风都有了新变化、新提升。有的深入研究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有的主动外出招商、洽谈项目,有的积极跑省进京汇报工作争取支持,有的靠在项目现场指挥调度,自我加压的状态出来了,创先争优的劲头上来了。为引进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很多同志不怕丢面子,不怕受委屈,不怕碰钉子,不达目的不罢休。各级各部门积极寻标对标,敢与强的争、敢向高的攀、敢和快的赛,推动我市年度综合考核和多项指标在全省实现了位次前移。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都更加注重专业推进、专业把关、专业运作,各级干部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广大企业家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积极谋划实施项目、开展合资合作,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应对困难挑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各级党组织自觉扛起主体责任,突出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注重在项目建设、“双招双引”、维护稳定、服务基层一线培养锻炼、考察识别干部,“实在、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更加鲜明。这些都为推动东营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二、聚焦重点、强化措施,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大竞赛、大比武推动东营高质量发展当前,东营发展处在转折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任务艰巨繁重,区域竞争态势咄咄逼人。全市上下要按照省委“七赛七比”的要求,扎实开展“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大竞赛、大比武,以头拱地、向前冲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向新、向深、向实发展。第一,要在项目建设上攻坚突破。坚持发展以项目为导向,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比作风、以项目赛水平、以项目看干部,努力以项目的高质量保障发展的高质量。要强化论证储备,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市场主导”,高起点论证储备一批引领性、牵动性、支撑性强的重大项目。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争取项目、上报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里的“盘子”。广大企业要立足自身实际,积极谋划实施强链补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四新”经济项目,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后劲。要强化项目推进,完善“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专员、一跟到底”的落地推进机制,抓住当前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市级领导同志要主动深入项目一线,项目专班要全程介入、靠前服务,以“一竿子到底”的作风抓推进、抓落地、抓见效。要强化要素保障,建立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综合保障机制,增强要素持续供给能力。强化“亩均论英雄”的导向,按照“新增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把争取来、腾出来、挤出来的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指标资源优先保障重点项目。项目好坏“眼见为实”,干部干得怎么样“项目说了算”,要完善项目督导问效机制,通过滚动督查、现场观摩等措施办法,准确了解情况,严格考核奖惩,从物质上、精神上、政治上体现鲜明导向。第二,要在“双招双引”上攻坚突破。“双招双引”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举措,是项目的重要来源,是“一把手”工程。要深入实施“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更加精准、更高质量、更有成效地推进招引工作。要更高水平搭建招引平台。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是“双招双引”的主阵地,要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基金+专业团队”管理运行模式,着力提高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水平。要按照“产业聚焦、体制灵活、有效管用”的原则,坚持“多方共建、多元投入、混合所有、团队为主”,围绕主导产业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要重点围绕新材料和航空航天产业,搭建创新中心或孵化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要加快搭建化工安全应急平台、化工中试基地、化工安全技术研究院,支撑推动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东营高新区要围绕油地校融合发展搭建对接平台、产业平台、创新平台,抓住油地校合作共建东营科教园区的机遇,打造新的发展优势。黄三角农高区是国家级创新平台,各级各部门要全力予以支持,重点推进中科院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功能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高端服务业等产业,努力成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要聚焦聚力产业集群发展。围绕“5+2+2”产业体系,依据全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在充分发挥市内骨干企业主体作用的同时,加大招引力度,促进现有产业做优做强。石化产业,要引导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合资合作和“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加快整合重组、转型升级;重点围绕打造乙烯、丙烯、芳烃、碳四等四条产业链开展“双招双引”,有目的地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促进石化产业由传统燃料型向高端化工型转变。橡胶轮胎产业,要加大现有企业整合重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实施嫁接改造,集中培育5至6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新材料产业,要积极开展上下游企业招商,引导石化、有色金属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向化工新材料、高强高导的铜合金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要深化与华侨城、中青旅等大企业集团的合作,谋划好近期和远期的重点项目,通过“旅游+文化+体育+研学+农业”等,打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旅游品牌。航空航天产业,要集中抓好空港产业园规划建设,推动商飞集团飞机维护改装、北航飞行校验、空客再交付中心、航空新材料等项目尽快落地,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健全完善招引工作机制。加快组建市招商促进中心、人才服务中心,突出抓好开发区、园区的专业招商队伍、招商公司,构建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网络。建立“招商合伙人”制度,注重用好“基金招商”等模式,大力引进符合我市产业布局、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高端项目。支持现有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量身定做”招商项目,结合产业链发展需要,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合作,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充分发挥招商主体作用。要加大技术研发、创意设计、咨询策划、资本运作等高端机构的引进力度,创新机制推动各主体相互赋能,实现资源共享、价值共创,努力打造一流的产业生态和企业生态。第三,要在做优做强企业上攻坚突破。各级各部门要拿出与企业家赛跑的精神,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全生命周期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