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改革攻坚、狠抓落实”大竞赛、大比武表彰奖励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7月10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大会,主要是总结去年以来全市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表彰奖励大竞赛大比武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激励全市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实干、拼搏进取,进一步汇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不断开创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今年的大竞赛大比武表彰奖励,更加突出“实在、实干、实绩”导向,更加注重向基层一线倾斜。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在全市改革发展实践中勇于开拓、奋发有为的好团队和好干部,有在重点任务推进中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先锋队和带头人,有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迎难奋进、贡献突出的企业和企业家,有在重点工作一线用心做事、埋头苦干的工作专班和党员干部。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使命担当、昂扬的奋斗精神、深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保持旺盛斗志,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全市上下要以先进为榜样,见贤思齐、比学赶超,为推动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同志们,去年以来,东营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一系列困难挑战,也迎来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省委“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要求和“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紧紧围绕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全力推进“十大改革攻坚”“四项重点工作”“九个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在克服困难、主动作为中育新机、开新局,推动东营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实现新变化、呈现新气象。我们坚持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经济运行稳步回升,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全市上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加充足、信心更加坚定。面对稳增长与调结构压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严峻挑战,在全省率先实行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条线”作战,制定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稳就业、稳外贸、加强财源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市经济呈现逐月回升态势。今年1-5月份,全市绝大多数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绝大多数指标位次较去年同期前移,绝大多数指标好于预期,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1位。围绕“5+2+2”产业体系,坚持“一平台一企业一产业一园区”,明确了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明显加快。石化产业“一区、一片、多点”发展格局正在形成,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全面起势,威联化学对二甲苯项目一期工程完成中交,利华益环氧丙烷联产苯乙烯项目进展顺利,高端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我省高端化工领域唯一的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着力推进实施功能陶瓷5G关键材料、高端电磁线、高性能氧化铝纤维、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优质项目,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高性能氧化铝纤维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顺利,生物医药产业逆势上扬,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聚焦企业纾困解难、减负降本,推动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直达企业、惠及企业,去年以来通过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114亿元。启动“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市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专项资金推进“千企技改”,深入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助力企业转型发展。广大企业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着力上项目扩投资,抓技改促转型,骨干龙头企业发挥了引领支撑作用,一批“四新”经济示范企业崭露头角,一批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我们聚力改革创新,“十大改革攻坚”全面铺开,各项重点攻坚任务向纵深推进,有力激活了创新创业、转型发展的“一江春水”。“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一网通办”改革进展顺利,市与县区、开发区全部实现“同权审批”,“全程网办零见面”范围不断扩大,镇街全部建成便民服务中心,“掌上通”注册用户达到36万余人,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改革到位后,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管辖面积总体压减75%,管委会内设机构总体压减69%,管委会人员总数压减75%,更加突出主责主业,实现瘦身强体,必将焕发出“双招双引”、开放发展的蓬勃活力。在全省率先建成“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建成并试运行,正在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具有东营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建立完善“2+13+N”专业招引体系,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持续开展高质量“双招双引”,1-6月份到位内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均大幅增长,首化集团PTA、波鸿轨道交通、华熙生物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签约。完善顶格推动、专班推进机制,全力抓好企业债务风险防控,促进银企互利合作,推动金融动能转换与新旧动能转换相得益彰。今年扭转了连续27个月贷款负增长的被动局面,截至5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45.6亿元。我们着力拉长长板、补齐短板、筑牢底板,扎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难事,办好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东营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北二路沿线及金湖银河片区综合开发、南一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东八路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庐山路南延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风貌进一步彰显。高水平编制全市综合交通网和现代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着力推进高铁、港口、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加快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东津黄河大桥开工建设,胜利黄河大桥确定维修改造,京沪高铁二通道公铁两用大桥今年将提前开工,我市跨越黄河的交通压力届时将得到极大缓解。着眼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河道行洪不畅等问题,谋划实施河道水系贯通、积水点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等227项水务工程,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主体已完成,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天鹅湖蓄滞洪工程达到蓄滞洪水条件,将形成一个调节水量、涵养水源、带动旅游业和城市发展的生态湿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城乡居民饮水质量提升、空气异味治理、130个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实事推进顺利。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将市教育局和胜利教管中心所属55所学校划转区级管理,今年按照新的体制开始招生。山东胜利职业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着力补齐公共卫生领域短板,加快推进市、县传染病防治和中医、精神卫生机构规划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等体系,加强农村和社区等基层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全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正在得到大的提升。我们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坚持“实在、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一批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专业化的干部走上重要岗位,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扎实开展对标学习温州工作,组织优秀年轻干部赴温州体悟实训,推动思想解放、改革创新、作风效能全方位提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大战、大考,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各级各方面、各条战线众志成城、通力协作,推动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胜利,为全省、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应有贡献。全市抽调一大批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参与疫情防控,243支企业复工服务队、81支金融辅导队,倾情投入、倾力帮扶,为企业复工达产提供了高效服务。在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工作专班、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勇于担当作为,研究工作更加深入、更加专业,推进落实更加用心、更加扎实,向上争取更加积极、更加主动,都在为东营事业发展想尽办法、倾尽全力,变压力为动力,化变局为新局。特别是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率先启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持续盯紧向上对接争取,谋划的一些重大事项、重点项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明确支持。深入研究中央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今年以来共争取四批专项债项目额度129.66亿元,争取抗疫特别国债及特殊转移支付11亿元,走在了全省前列。同志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东营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转折转型的关键时期,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东营经济行稳致远,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考验;抢抓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推动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必须扛起的历史使命;着眼东营未来发展,扎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境界胸怀。全市上下、广大党员干部都要认清职责使命,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激情,全身心投入“改革攻坚、狠抓落实”和“重点工作攻坚年”大竞赛大比武,头拱地、向前冲,铆足劲、加油干,奋力开创东营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一、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抓实重大机遇,努力增创东营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困难挑战,我们要把握大势、登高望远,既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善于化危为机、抢占先机。要更加主动地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在前期良好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大争取力度,力争在国家规划和省规划中体现更多的“东营元素”。坚持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端产业发展等重大项目、重点任务,着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盐碱地高质高效农业创新高地、沿黄沿海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交通物流重要节点城市,让东营乘着国家战略的东风破浪前行,向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迈进。要更加积极地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紧紧抓住当前国家政策窗口期,深入研究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搞好项目谋划,主动向上对接,能争取的尽最大努力争取,应落实的要全部兑现到位,让政策的“真金白银”真正装进企业的口袋里,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效。要更加敏锐地抢抓疫情催生的产业重塑机遇,采取精准有效措施,积极发展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新产业,培育云端签约、网上招聘、远程办公等新模式,鼓励“指尖消费”“宅经济”等新消费,扩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投资,努力创造新优势、抢占制高点。二、以积极作为、有力有效的措施,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打好“六稳”“六保”的组合拳,切实稳住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第一,突出保企业、稳增长。企业是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保住企业就能留得青山、稳住经济、赢得未来。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稳大、强中、保小、扶新”,持续加大支持服务力度,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协调联动、健康发展。常态化梳理中央、省出台的金融、税费、社保等惠企政策,适时推出一批推动中央、省政策落地的地方配套政策,帮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解决企业难题直通车制度,实行问题办理“实名制”、问题化解“销号制”,做到政企直通、问题直报、领导督办,建立政策刚性兑现系统,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快转型。要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坚持“一事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支持龙头企业组建行业性营销联盟、开展关键环节国内替代,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渠道,服务引导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各企业要抢抓风口、创新求变,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不断苦练内功、强身健体,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主动。第二,突出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要全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强化援企稳岗、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自主创业、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等措施,确保年内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以上。服务业是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要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积极扩大实体消费,全面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带动居民就业。在当前特殊时期,要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