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特色小镇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在全市特色小镇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特色小镇建设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总结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上午,大家实地考察了5个特色小镇,通过看现场、听介绍,掌握了情况,深化了认识。刚才,各县(区)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强调四点意见。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特色小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关乎城乡发展,关系民生福祉,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指明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特色小镇建设,通过对原有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组和优化,能够迅速聚集优美环境、优势产业、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各种资源要素,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形态和空间布局,产生新的经济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精、农村美、农民富成为现实。因此,特色小镇被称作落实乡村振兴总要求的“样板间”,资源聚集、产业优化、良性互动、共建共享的“综合体”,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综合“试验田”,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是加快推进攀枝花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攀枝花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市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但城镇规模实力弱、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人口吸纳和承载能力有限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迫在眉睫。特色小镇建设,突出传统特色产业再造和新兴产业培育,既能扩大有效投资、增加有效供给,又能创造新的需求,在培育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面能够发挥很好的标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推动城乡接合部和广大乡村地区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全市在持续转型、创新、跨越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是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攀枝花而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宜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色小镇建设,通过充分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功能载体,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和居民收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二、把握形势任务,有力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非镇非村”,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建制,而是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产业和社区功能的创新平台。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认清当前我市特色小镇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有利条件、问题和困难。当前,我市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一是面临重大政策机遇。中央对特色小镇建设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办报送的《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做出重要批示,强调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7月,国家住建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我市红格镇榜上有名;2017年3月,特色小镇写入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等等。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紧紧抓住、用好这些重大政策机遇。二是有众多成功经验可借鉴。近年来,全国掀起了一股特色小镇建设热潮。据统计,截至2017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3个省份启动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目前,全国第一、二批特色小镇共有403个,加上各地正在培育中的2000多个特色小镇,到2020年,全国特色小镇将达到2500个左右。特别是去年和前段时间,市党政代表团赴江苏苏锡常、浙江杭嘉湖地区,对常州石墨烯小镇、苏州苏绣小镇、湖州天使小镇、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等进行了深入考察,学习了发达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许多好做法、好经验,为我们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三是具有一定的建设基础。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积极探索,特别是在省上“百镇建设行动”的推动下,全市已有8个镇成为国家级重点镇,7个镇进入省级“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另有7个镇进入“百镇建设行动”拟扩面增量名单),红格镇被评为中国特色小镇和省级特色小镇,平地镇被评为省级特色小镇。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特色小镇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在思想认识方面,有的干部群众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内涵等认识还不够深刻,存在把特色小镇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的现象,导致特色小镇建设概念不清、定位不准、盲目发展等问题。在产业发展方面,现有特色产业发展不够成熟,项目支撑不足,存在一定程度的“空心化”“非产业化”现象,不利于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在资金保障方面,融资模式比较单一,吸纳社会资本投入不足,难以适应特色小镇高投入、长周期、宽领域的资金需求。在人才保障方面,专业性人才比较缺乏,招才引智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原因,努力寻找对策,在深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中逐步加以解决。(二)总体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特色小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定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市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产业立镇、突出特色、差异发展原则,立足攀枝花的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基础,以传统行政建制镇(不含城关镇)及非建制的村、社区、园区、企业或创新创业平台为基础,加快创建一批以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为目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示范效应明显的特色小镇。(三)近期目标任务。按照“一个县(区)一个特色小镇”的思路,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5个以上市级特色小镇,争创省级特色小镇2~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1~2个。具体来说,分3个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2018年),策划完成5个特色小镇的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宣传展示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紧落实有投资意向的项目,形成产业;第二阶段(2019~2020年),全面完成小镇主体建设,基本完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镇面貌、发展环境全面改善,小镇建设初具规模,特色产业逐步壮大,产业支撑效果显现;第三阶段(2021~2022年),完善提升小镇功能,合理调整布局小镇业态,特色支撑产业地位得到巩固提升,创建申报工作基本完成,基本建成5个特色小镇。三、突出工作重点,探索特色小镇建设的攀枝花模式特色小镇,美在特色、贵在特色、难在特色,只有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才能释放出“特色效应”,使小镇充满魅力、活力,富有竞争力、生命力。当前,围绕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立足独特的阳光资源等比较优势,我市正在加快建设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要找准特色小镇建设与康养产业发展的结合点,突出康养本底特色,着力向康养聚焦,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走出富有攀枝花特色的特色小镇建设之路。(一)科学规划建设,实现形态“小而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做好规划设计,以钉钉子精神,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要坚持规划先行。立足实际、因镇制宜,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不断提高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水平,在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多规合一”对小镇进行科学设计,充分体现攀枝花大山大水的风貌韵味,充分体现攀枝花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充分体现攀枝花“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阳光特色。特别是要树立“一镇一风格”的理念,根据小镇的产业基础、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布局,善于从“小”里找特色、挖细节、寻亮点,赋予特色小镇新的形象与活力,达到“骨架小”但“颜值高”的目标,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二要坚持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划定特色小镇规划红线,合理规划生产区、生活区、生态区范围,积极开展特色小镇周边景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鼓励小镇居民在房前屋后栽种三角梅、炮仗花等花草树木,打造山水相依、自然相存、和谐相生的特色小镇美丽宜居环境,充分发挥特色小镇的“盆景效应”和“样板效应”。三要厚植特色文化底蕴。要把传承乡土特色文化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具有小镇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的保护力度。比如,平地镇要充分发掘俚濮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羊皮鼓舞、谈经古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培育葡萄酒文化、苴却砚创意文化,精心打造葡萄酒康养文旅小镇。四要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和钉钉子精神,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抓到底、务求实效,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努力将特色小镇作成百年精品。(二)咬住“产业”不放松,实现产业“特而强”。产业是特色小镇之本,特色小镇的“特”主要体现在产业上。要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正确处理全局与重点、一般与特色、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实现产业兴旺、产镇融合、集群发展。一要积极培育主导产业。特色小镇的产业体系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托当地资源的内生式产业体系,另一类是无中生有的导入式产业体系。就我市而言,每个特色小镇都要立足本地实际,找准比较优势,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主导产业,培育特色小镇产业集群,打造高品质、有特色、好口碑的“金字招牌”。比如,阿署达要积极打好“康养牌”,以“养、学、游”为主题打造“康养+旅游”特色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红格镇要积极打好“运动牌”,以“健康疗养,运动休闲”为主题,积极争取举办国际国内高水平运动赛事,大力发展“康养+运动”产业。各县(区)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有针对性地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对标先进、查找差距,放宽视野、放大胸怀,立足实际用好“拿来主义”,特别是要学习借鉴湖州天使小镇等好做法好经验,学会“无中生有”,创造性地探索发展新兴产业。二要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在综合考虑特色小镇资源禀赋基础、产业集聚程度、周边市场需求、公共设施服务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加强对各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