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要点(大一上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第一章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1.解释概念:地理:地球表面或某一地区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学(高校教指委定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地域分异规律及优化调控的科学.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指接近地球海陆表面附近,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理位置:地球表面上某一事物与外在的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地理环境: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地理系统:地理系统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类及其生存环境有机结合的动态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也就是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构2.简述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的分类体系及特征。(1)地理位置,a)分类:天文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b)特征:地理位置的唯一性地理位置的层次性地理位置的历史性地理位置的价值性(2)地理环境,a)分类:⑴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环境。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自然环境。天然环境,是指那些未受人类影响和只受轻微影响、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如极地、高山、荒漠、冻原、原始森林等。人为环境,是指受人类直接影响,自然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环境,如人工草场、人工林地、农田、绿地、人工湖、运河等等。⑵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构成和创建的环境,又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是经济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劳动力状况、技术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等等。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环境,诸如政治、社会、文化、语言等社会文化现象的环境。B)特征:⑴组成特征:整体性或系统性⑵分布特征:地域性或地域差异性⑶发展特征:历史性(不可逆性)、阶段性(周期性、层次性)3.全球地理系统边界包围的实体应满足5个条件。①必须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充分作用的界面区;②必须是地球内力和外力互相作用的迭加区;③必须是地球四大循环的耦合区;④必须是有机界和无机界强烈作用的交叉区;⑤必须是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区。4.简述简述科学人地观的基本观点⑴相互联系:人与自然都分布于一定的地表空间,两者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⑵影响强度:总体上讲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非决定性条件,在个别具体场合可能成为人类活动的决定性条件。⑶影响方式: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存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⑷影响媒介:技术是人地关系的媒介,科技发展的阶段性导致人地关系的阶段性变化。⑸基本原则: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守自然规律。5.简述钱学森地理科学思想的要点。⑴地理科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地理学,它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并列的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大部门。⑵地理科学既不属于自然科学,也不属于社会科学,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科学。⑶地理科学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科学层次、技术理论层次和应用技术层次。⑷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⑸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⑹地理建设思想。“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文明,我们要把它的基础条件搞好,不然持续协调稳定发展就很难,这就是地理建设。”6.列表比较各种地球自转、公转周期的差异。7.地球表层由那些圈层组成,有那些与之相应的物质循环系统?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等8.谈谈你对地理科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认识。研究对象的认识:地理学研究对象有,地球表层、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地理环境、地理系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科特征的认识:1)传统科学体系中地理学的跨学科性2)现代学科分类中地理学的大科学性质9.如何理解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综合性:(1)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决定了以其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特点。(2)地理学综合地研究地表系统组成要素、空间组合、总体特征及变化规律。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分为不同的层次:低层次——两个要素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中层次——多个要素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高层次——全部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3)地理学与地球表层部分要素学科联系密切(即获取专门要素知识,提供空间联系知识)。第二章地理系统的空间结构1.解释概念:宇宙:a宇宙是普遍存在的物质世界,它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哲学)b人类在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自然科学)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系统是指在引力作用下,邻近的天体集结在一起,组成互有联系的系统。行星: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智慧圈:指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生物循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人)、分解者(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有机界与无机界的物质循环。2.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是靠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KM,称为1个天文单位(A.U)。3.简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影响。A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是靠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KM,称为1个天文单位(A.U)。B太阳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引力造成直接引潮力使地球发生潮汐周期变形;②太阳辐射能是直接造成地球表层许多地理过程的景观演化的能量基础;③在地球史上陨石降落对地球质量增加也是不可忽略的;④太阳的高能粒子流造成地球辐射带,对改变气候和宇航事业影响,发生磁爆和极光;⑤地球运动造成许多地理效应以及日月食等自然现象;⑥太阳耀斑、黑子与地球的旱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相关性。C月球对地球的影响a月球引潮力能使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保持稳定,从而使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b月球引潮力还会掀动大气、海洋出现强烈的潮汐起伏。c月圆之夜地球还会稍许变暖。d在月照下,植物生长的速度快、长得好。e人与月球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谋杀、毒害、抑郁和心脏病等与月亮的盈亏也有一定关系。4.简述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地理效应。自转:1)天体的周日运动2)水平运动的左右偏转公转:1)太阳的回归运动2)昼夜长短的变化3)太阳高度的变化4)四季更替和五带5.地球表层各组成圈层的特点。(1)岩石圈:岩石组成的分层性;厚度分布不均匀性;各种构造活动强烈;地表形态复杂多样。(2)水圈:水体存在形式多样;化学性质各有不同;空间分布上不连续;周而复始循环运动(3)大气圈:分层性;气温垂直递减性(4)生物圈:生物分布集中;物种丰富多样;不断进化发展。(5)智慧圈:人类社会是生物圈的一部分;智力圈以人的智力和科学为其本质特征;人类必须遵从生物圈的规律,协同进化。6.简述地球内能、太阳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1)地球组成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转化为地壳运动的动能;运动能又造成地表高差起伏,成为潜在的势能;势能(引力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表面物质从高向低运动的动能。2)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成为化学潜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转化(按1/10定律)耗散能量;生物残体由微生物分解后释放热能,有些形成化石燃料。7.地球表层有哪些物质循环系统。地质大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非生物循环;人-地循环;8.说明生物圈与智慧圈的联系与区别。区别概念上: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智慧圈,指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组成上:生物圈,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智慧圈,包括人类社会和人工物质环境。联系:人类社会是生物圈的一部分;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第三章地理系统的基本过程1.基本概念:地气系统辐射平衡:整个地气体系总辐射量的收入与支出相等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空间相互作用:地表上两个城市或区域相互之间为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的交换,这种经济联系可称之为空间相互作用。2.理解三圈环流模式及其形成原理。低纬度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高纬度环流圈:3.简述地球表层水文过程的主要环节。1.蒸发: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2.降水:锋面降水,气旋降水,台风降水,地形降水。3.渗透:入渗产流方式有饱和产流、超渗产流。4.径流:地下径流:满足达尔西定律;地面径流:蓄渗、产流、漫流、河槽汇流阶段。4.图示大洋表层环流的基本模式。1)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反气旋式环流;2)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气旋式环流;3)南半球西风漂流;南极大陆外围沿岸环流。5.简述泥沙运动状态及侵蚀、堆积过程。推移质——沿底床滑动、滚动和跳动跃移质——在流体中跳跃悬移质——在流体中悬浮6.简述生态系统的特性。①生态系统由环境(如土地),生产者(如林木),消费者(如鹿、狮)和分解者(如细菌)构成。②能量输入和循环维持了生态系统的运行。③生态系统具有生物多样性,营养级的数目一般不超过5~6个。④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结构越复杂,物种数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⑤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一般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7.简述人口过程的主要形式及地理意义。1)人口过程包括人口增长过程、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空间过程(迁移与流动)和人口集聚与转化。2)地理意义,主要是指其消耗资源,占用环境,并且改造和塑造了地理景观。8.简述基本文化过程包括的具体形式。1.发现:人类的文化发现,改变着人类的行为和活动方式,扩大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工艺文化,使得人类能够更主动地更大范围地作用于地球表层。2.发明是人类创造出的某种自然世界或生物世界尚未出现过的新事物。3.演化演化是指随时间逐步变化的过程。1)发达程度不同的文化互相接触,较发达文化将占一定的优势,欠发达文化将产生某种程度的改变、调整、甚至完全转化。2)在缺少与其它文化接触的情况下,文化本身的演化过程使文化趋于保守。3)在文化演化中,文化区的核心文化往往具有很大的惯性,而次生的文化容易演变4.文化扩散⑴扩展:扩展使文化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一般地讲,扩展受距离和时间的影响,离源地越远,文化被接受的可能性越小。⑵迁移:迁移是指文化中心发生空间移动;迁移常常表现为孤立波在空间的传播。文化中心的迁移,使源地发生“空心化”。⑶跳跃扩散:如西方某些文化在靠近它的前苏联、中国并不流行,但在日本却十分流行。跳跃扩散过程则不满足距离衰减规律。关于跳跃过程的理论,是最近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的热门话题。第四章地理系统的基本规律1.基本概念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就是地球表面环境要素和地理景观沿纬线方向延伸,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递变的特征。海陆梯度地带性:海陆梯度(经度)地带性是指由于海陆相互作用引起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变化的特征。地缘与地缘政治:1)“地缘”是指国家之间、国家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相互关系、对外政策与地理背景之间的关系。2)地缘政治专指国际政治战略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2.简述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1)受气候的纬度地带性支配,呈现出基本上沿纬线方向分布的递变的景观带。2)陆地生态系统中,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和极地附近的泰加针叶林、苔原冰雪带,纬度地带性连续、明显。3)亚欧大陆东岸从赤道到极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序列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夏绿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3.理解纬度地带性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⑴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作物的地带性类型、熟制和产量与气温、积温有着密切关系。⑵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人类社会最发达的地区集中在温带、亚热带,热带尚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而冰雪严寒的极地地区,至今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