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个人征信行业百年发展史:600亿市场规模给中国的启发导读信息技术革命、信用卡、银行卡联盟、大型银行这4种力量促成了美国消费信贷井喷,个人征信成为刚需,一系列法律出台,规范了征信机构的职责、征信报告的使用范围、失信惩戒措施,平衡了个人隐私与征信刚需。1.美国个人征信发展历程美国专业从事个人征信的机构叫消费者信用局(consumercreditbureaus),主要从事收集并出售消费者信用活动信息的活动。1.1发展5阶段1.1.15个阶段个人征信行业在美国已有100多年历史,总体看分为初创期、快速发展期、法律完善期、并购整合期和成熟期,目前已经进入成熟期。1.1.2法律完善时期为重要时期1960年代末到1980年初为法律完善时期,是美国征信行业最为重要的时期,期间在金融体系、法律建设为之后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960年代末出现银行卡联盟,极大提升了交易效率,对消费信贷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美国出现全国性大银行做好铺垫。信用卡发卡机构对个人信息甄选产生巨大需求,这种需求是征信公司爆发性成长的主要动力。期间有17部法律逐渐推出,对征信行业自身、征信报告使用机构、征信数据提供商及消费者进行全方位立法,较好的平衡了商业利益和个人隐私。1.1.3行业格局形成1980年至21世纪初为并购整合期,尤其是1990年代微软兴起及互联网技术的盛行,大大改变了普通民众工作和生活习惯,使信息存储、处理、加工、传输等成本大幅度降低,行业应用范围得到较大扩展。与此同时厂商不断减少,逐渐出现了全国性的征信公司,以益百利、艾可菲、全联公司为代表的公司通过并购逐渐成为行业前3强,竞争格局从此定格。根据1997年美国《服务业普查》数据显示,90%的信用局年销售收入低于250万美元,14家信用局有超过5家分支机构,14家信用局的全部分支机构占全美所有机构的20%,市场份额为67%,规模前4位的信用局收入占了全部销售收入的50%以上。1.2公司数量与行业空间演变1.2.1公司数量45年减少82%根据公开资料显示,1960年代末美国征信公司数量达到2200家,达到顶峰。之后在信息技术驱动、银行卡联盟发展、全国性银行出现等3大外力的推动下,小规模的或区域性的征信公司成为被并购的对象,数量急剧减少。1997年变为1000家左右,30年减少50%;1997到2005年征信公司数量变为500家左右,8年时间减少50%;2005年至今整合趋缓,目前为400家左右,剩下的信用局要么与大型机构具有紧密的合作关系,要么具有独特的利基市场。美国征信巨头全联公司1988年开始提供个人征信服务,其在吞并40个地方信用局之后成为美国第3大个人征信公司,是当时并购的典型。1.2.2行业空间42年增长16.8倍根据1997年美国《服务业普查》(CensusofServiceIndustry)的数据,1997年相对活跃的1000家征信机构的销售收入为28亿美元,较1972年增长400%。根据我们的测算2013年美国征信行业空间达到100亿美元,较1997年增长257%。行业空间在1972-1997的25年时间里增幅最大。究其原因是信用卡发展、银行卡联盟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推动消费信贷迅猛发展。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甄别非常关键,大型银行机构的出现以及发卡机构的迫切需求,极大促进了征信行业的发展。2.行业发展背景2.1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1.1经济总量113年增长864倍根据万得资讯数据,1900年美国GDP规模约为200亿美元,1950年达到2950亿美元,2013年为172970亿美元。美国113年时间GDP增长达到863倍,其中前50年增长13.75倍,后64年增长57.6倍,可见美国经济增长的迅猛与持续。美国经济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的经济危机,但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国内英明的政策,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济增长率在113年历史中反而最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16-1918年GDP增速分为28%、20%和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41-1943年GDP增速分为26%、30%、24%;1950-1951年GDP增速分别为12%和15%,期间为朝鲜战争。可见美国经济在1900-1950年的50年时间基本为战争驱动型。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维持的5年时间,对美国经济有较大的损伤,但很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就取得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2.1.2人均GDP指标113年增长291倍美国人均GDP指标113年增长291倍,究其原因为美国人口总数在113年时间只增加了3.13倍,而GDP总量增加864倍,意味着美国民众的消费能力得到极大增强,这是美国消费信贷能够大发展的一个根本背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果个人对未来工作和收入没有较好的预期,其消费行为就较为谨慎,而美国近113年的持续的高增长对群体和个人的消费习惯有根本的改变。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在1920-1930年代国民储蓄率达到40-50%,而到2013年则变为4.4%以下;另外一组数据显示,二战之前美国人购买汽车使用贷款的比例在30%以内,而到目前已到90%。可见强劲、持续的经济增长了改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从而改变消费习惯,最终促进了消费信贷的蓬勃发展(1943-2013年美国消费信贷增长510倍)。2.2社会结构发生巨变征信行业发展的起点的在1900年前后,美国的第2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中,各种家用电器、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推动美国社会城镇化率在1880-1950年的70年里快速提升,由1880年的26.4%提升到64%,提升38个pct,较1830-1880年的18个pct高出20个pct。城镇化率提升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结果,其从事的工作性质发生本质变化,收入更固定,频率较高,对消费习惯的改变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2.3商品极大丰富2.3.1工业基础全球第一1900年是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重要分水岭,在该年度美国超越英国成为第一号强国。从本国GDP占全球GDP比重来看,美国在1870年只占到全球的1%的份额,而到1900年占比则达到16%,成为全球第一,超越中国的10%。从本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来看,美国在1860年为8%,远低于英国和中国20%的水平,1900年美国占比则一跃成为第一位,占比为24%。可见发源于美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其经济增长和制造能力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2.3.2发明创造多1900年到1950年,在美国和欧洲等地围绕电子技术出现了很多发明创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汽车、电冰箱、空调、电动洗衣机、收音机、抽油烟机和洗衣机等日常消费品就是在该时期早期出现,这些新产品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人们生活质量,且消费选择增多。2.3.3生产能力快速提升1914年前后福特发明流水生产线,批量生产汽车,极大的降低了成本,T型车的售价从850美元降低到300美元以下,下降幅度达到65%。之后这种模式迅速推进到其他制造业,批量生产时代使大众有能力购买各种商品,从而使美国进入大众消费时代。2.4消费信贷大发展2.4.1信用卡极大推动消费信贷发展真正极大推进消费信贷兴起的是信用卡的出现和应用,在美国信用卡发展历史上DinersClub、AmericanExpress、BankofAmerica等都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DinersCardDinersClub的创始人由于在餐饮业关系深厚,一次偶然事件促使其创办DinersCard,实际是付账卡,持有该卡可在指定的餐厅消费,后期公司将服务范围延伸至航空、租车和旅游业。公司在商业模式上探索艰难,其主要通过拿到商家折扣和收取用户年获得收入,但开拓上游商家和下游用户都存在较大难度,发展至今其规模也不大。·运通卡运通卡由AmericanExpress(美国运通)公司在1958年发行,美国运通公司在快件业务中已经积累数十年,获得很高的认可度。由于受到DinersClub扩张计划的刺激和对行业根本趋势的判断,公司最终推出运通卡,效果大大超出预期。但其在本质上也是付账卡,并无创新之处。其每年6美元的年费策略将其高端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在较长时间内都无竞争对手。截止到2013年,运通卡业务收入规模达到739亿人民币,占其总收入的43.4%。·BankAmericard为信用卡开端BankofAmerica(美国银行)位于加州,1958年几乎与运通卡同时推出现代意义上的信用卡,但起初只在一个小镇上试验销售,其盈利模式是滚动利息,在经营的头几年严重亏损。后期通过客户质量的控制,风险管理意识的加强,逐渐走出亏损。公司在1976年将BankAmericard该为VISAcard,组建银行卡联盟,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卡联盟。BankAmericard开始了信用卡发展的序幕,之后的10多年时间逐渐摸索出规律,直接推动了消费信贷的大发展。2.4.2银行卡联盟出现·主要解决渠道问题在银卡联盟成立前,受到当时银行法规限制,美国有几万家银行,每一家只服务于当地市场。银卡联盟一成立,作为它们成员的银行立即可以潜在地接触到全国市场的顾客。银行卡联盟的出现使分工更为专业化,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清算业务,一头是商家,另一头是消费者。由于商家数量和消费者数量的巨大,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量越大对平台而言越有利。对商家和消费者而言,如果没有联盟出现,则其交易成本高,交易效率也会大大降低。银行卡联盟的出现解决了渠道瓶颈,大大增强了客户的消费体验,提高了交易效率,从而推动的消费信贷的发展。·1976年解决兼容问题在1976年以前,两大银卡联盟的成员互不相容、互不重叠,这样导致两大银卡联盟互相之间争夺银行成员十分激烈。它们各自大力投入银卡系统技术更新换代来吸引更多的银行加盟。1976年NBI取消所有限制其成员银行同时具有两大银卡联盟成员双重身份的规定,Interbank也作出类似调整。从此开始双联制时代,各经营银卡的银行纷纷加入另一银卡联盟。兼容问题解决后,银行之间开始了疯狂发卡抢夺用户的行动,使信用卡用户数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典型的代表是花旗银行在1977年8月的疯狂发卡行动,最终获得300万信用卡用户,奠定了美国第一大信用卡公司的地位,并为其之后成为全美四大银行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花旗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年净利润达136.7亿美元,市值达1480亿美元,为美国4大银行之一。2.4.3消费信贷的兴起美国1920-1930的10年时间消费信贷逐步兴起,相关数据表明:期间消费债务增长率总规模增长131%,未偿还款额从33亿美元增至76亿美元,每个家庭的真实债务几乎翻了一番。大萧条中虽然有下滑,到1937年消费债务回到大萧条前的水平。信用卡的出现及广泛使用促使了美国消费信贷总额出现快速攀升,1969-1971年消费信贷增长率分别为69%、54%和79%,之后在1977年出现118%的增长率。2013年美国循环消费信贷(主要指信用卡)金额已达到1万亿美元,较1968年增长近500倍,45年复合增长率15%。2.5信息技术革命2.5.1美国引领信息技术革命二战以后的美国在信息技术革命中不断取得突破,在电脑、手机、通讯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都领先全球,尤其是电脑领域。1946年产生第一台电脑后,经过20年发展,电子元器件技术获得突破,1965年DEC推出小型机,1975年IBM推出台式机,之后迅速渗透到生产和生活领域。1980年代美国互联网行业开始迅速发展,极大提升了交易效率,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金融行业和征信行业自然成为改造对象。2.5.2金融行业信息化NBI(VISA的前身)创办人和首任CEO豪克本人不懂技术,但他看到电子技术能够给银卡业和金融服务业开辟全新的局面,他认为银行卡、货币和信用卡在微电子环境下就是一串数字而已,以光速运行。豪克本人坚信这个观点并坚定的推行公司信息化,之后花旗银行也着手整改后台运营的信息化。信息化的结果是公司效率提升,经营区域不断扩展,最终形成了全国化的银行卡联盟和大型银行。2.5.3全国性征信机构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金融行业,提升了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