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B备案号: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SZDB/Z—城市绿地土壤改良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发布××××-××-××实施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SZDB/ZDB44/T××××—2014I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一般性规定.........................................................................35技术要求...........................................................................36考核验收...........................................................................6SZDB/Z××—2014I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园林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正军、张永夏、何昉、袁峰均、王发国、夏兵、陈红锋、易绮斐。本规范为首次发布。SZDB/Z××—20141城市绿地土壤改良技术规范1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城市绿地土壤改良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肥力失调及盐害土壤的改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HJ25.4-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T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B440300/T34-2008园林绿化种植土质量DB440300/T8-1999园林绿化施工规范DB440300/T29-2006园林绿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3.2城市绿地土壤用于种植花卉、草坪、低被、灌木、乔木等植物的绿化用土壤,其组成以自然土壤成分为主。3.3草坪土用于种植矮生草本地被植物的土壤。3.4花坛土用于种植一、两年生草花或球根、宿根花卉的土壤。DB44/T××××—201423.5树穴土用于种植乔、灌木的土壤。3.6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3.7土壤退化土壤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性能变劣,导致土壤生产力降低的过程。3.8土壤盐渍化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引起土壤表层盐份积累的过程。3.9土壤修复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3.10土壤改良采取物理或化学、生物措施,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3.11土壤肥力改良采取物理或化学、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条件、酸碱性、有机质及无机养分条件,从而提高土壤肥力。3.12土壤改良剂凡主要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其更适宜于植物生长,而不是主要提供植物养分的物料,都称为土壤改良剂。SZDB/Z××—201434一般性规定4.1原则在城市绿地土壤改良中应遵循科学规范、综合治理、安全可行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制定和实施土壤改良方案,使改良措施切实可行;尽可能利用原有土壤资源,注意施工安全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对施工人员和周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4.2工作程序城市绿地土壤改良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包括进行本底调查、制定改良技术方案、实施改良措施实施和改良效果评价五个部分。5技术要求5.1本底调查5.1.1本底调查应根据土壤改良的实际需要,调查、收集土壤、植被、绿地建造历史及养护等相关资料,重点采集土壤、植物样本,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土壤在满足绿地植物生长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5.1.2原为非城市绿地用途的土地,在拟建成城市绿地的,须对种植土壤作本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土壤肥力条件、现有植被状况、土壤污染状况等。土壤肥力调查的调查要素、取样、检验方法参照DB440300/T34-2008中第5条、第6条规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参照HJ/T166-2004。5.1.2.1原为农田等无显著污染历史的用地,在进行土壤本底调查时,重点调查土壤物理性状、养分、酸碱性及盐分状况。对于滨海填海区域土壤,还应调查剖面深度不低于1.5m的盐分累积状况。5.1.2.2原为工矿、交通、垃圾填埋等具有明显污染源用地历史的,或疑有污染物超标的用地,在转化为城市绿地前,应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参照GB15618-1995中第三条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达到三级标准以上(含三级标准),方可用作城市绿地。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后,根据绿地设计要求,进行土壤种植性状调查,制定和落实各项土壤改良措施。5.1.3对于绿化改造工程或日常养护涉及到土壤改良的,本底调查时,应针对植被生长的状况、土壤疑似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植被现场观测及取样分析。土壤肥力调查的调查要素、取样、检验方法参照DB440300/T34-2008中第5条、第6条规定。5.2技术方案制定5.2.1土壤改良技术方案应根据土壤本底调查、植被配置及DB440300/T34-2008改良预期目标等要求,详细、合理制定。技术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方案编制依据、改良预期目标、具体考核评估指标、技术路线、DB44/T××××—20144实施计划进度、材料清单、经费预算明细、风险评估等关键要素。所制定的技术方案应具备经济、技术可行性和环境可接受性等条件。5.2.2技术方案制定需经过专家咨询、论证,确认方案无误后方可实施。5.3客土改良5.2.1客土措施只有在对现有土壤无改良价值时方可局部或全部采用。5.2.2若现状土壤中含大量建筑废弃物等杂质,土壤物理性状低劣,或土壤受到较严重污染,需对种植层内土壤进行客土置换处理。5.2.3所置换的新土应为理化性状良好、无污染的自然壤质土,并需进行检测及添加改良剂处理,根据绿地植被类型等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土壤质量,应满足DB440300/T34-2008的相应质量规定。5.2.4新置换的土壤,为避免沉降影响,应适当进行压实,使得密实度80%以上。5.3土壤肥力改良5.3.1土壤物理特性改良5.3.1.1清除杂质。当土壤中含有过量固体废弃物、石砾等影响到植物生长及景观效果时,应予以剔除。视情况可采用人工挑拣、人工或机械过筛等。5.3.1.2质地改良。绿地土壤一般应保持壤质土壤质地,对于砂质或粘质土壤在植物种植前予以改良。砂质土壤改良可添加合格的污泥堆肥等利于提高土壤粘粒的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粘质土壤改良可通过添加粉碎树枝堆肥、细沙等改良材料。土壤质地改良应将改良剂土表撒施、深翻,或取土后撒施混合回填等方式,使改良剂与土壤充分混合。5.3.1.3紧实改良。土壤紧实可采用深翻松土、添加改良剂、打孔等措施进行改良。无植被覆盖土壤可铺撒有机改良材料,配合深翻措施。树穴土可在树干周围打洞,添加有机材料,或挖坑取土后混合有机材料后再回填。草坪土深翻或打孔深度不得低于30cm,花坛土深翻或打孔深度不得低于40cm,树穴土打孔或者挖坑回填深度不得低于60cm。公园等受人为践踏严重的草坪绿地应每年或隔年冬季打孔、铺沙一次。沙土配方宜为沙子4份、泥炭1份、腐熟有机肥1份,并加入适量复合肥。铺沙厚度不超过10mm。5.3.2土壤养分改良5.3.2.1土壤养分改良应采取测土施肥和配方施肥技术。应根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植被养分需求特性,由专业人员制定施肥方案并论证后方可实施。5.3.2.2土壤养分改良应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多年生植被以施用有机肥为主。鼓励控释、缓释等高养分利用率的新型肥料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5.3.3土壤酸碱性改良5.3.3.1酸化土壤改良。土壤酸性过强影响到植物生长时,可增施中性或偏碱性有机肥缓解酸害,并可配施用生石灰调酸,每公顷绿地土壤可施用800kg~1200kg生石灰,分2~3年施入。SZDB/Z××—201455.3.3.2碱化土壤改良。土壤碱性过强影响到植物生长时,应施用酸性有机肥料、泥炭等有机材料,并单施或配施石膏粉、硫磺。每公顷绿地单施石膏粉用量为10~15吨,分2~3年施用;每公顷绿地单施硫磺粉用量为450~900kg,分2~3年施用。5.4盐化土改良5.4.1因建筑废弃物、不当施肥等人为影响而导致土壤盐分积累,对植物生长造成危害时,应对土壤进行改良处理。滨海填土区城市绿地除考虑选择耐盐植物外,还应在绿化工程建设、改造和养护中做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预防和改良治理措施。5.4.2对于城市绿地土壤盐化的预防和改良,可通过疏松土壤、添加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通气透水行,并改善排水条件以利于排水排盐。对于滨海填土区绿地,还应并采取工程措施,新建绿化区域应全部设置隔盐措施和铺设排盐盲管;对于保留现有植被的绿化带,应在施工条件许可范围内按照局部采取隔盐、排盐措施。5.4.3用于改良土壤盐害的材料可选用有机堆肥、泥炭、过磷酸钙、硫酸钾、硫酸亚铁等。应针对土壤状况、植被类型,按比例配成复合改良剂。改良剂施用后应与土壤充分混合。5.4.4对于滨海填土区,新建绿地应设置隔盐、排盐设施。现有绿地在条件许可时,结合绿化改造工程,也应增设隔盐、排盐设施。设置方法如图1所示,土壤种植层底部应设置隔盐层,连续绿化带的四周设置隔盐薄膜,排盐盲管埋在碎石隔盐层内。树木按树穴纵向设置一条隔盐管,草灌类植被土壤按横向5m间距设置一条排盐盲管。图1排盐、隔盐工程措施示意图隔盐层A隔盐层B排盐管种植土层植被层隔盐层CDB44/T××××—20146图1说明1.排盐管为塑料盲管。2.隔盐层A选用材料为碎石或煤渣,厚度为20cm。3.隔盐层B选用材料为珍珠岩或干净粗河沙,厚度为10cm。4.种植土层材料为改良土壤,草坪土、花坛土厚度50cm;新栽乔木树穴土厚度DB440300/T8-1999中表1规定。5.隔盐层C为砌砖或塑料薄膜。6.排盐管选用高密度聚乙烯打孔双壁波纹管(也可选用软式透水管),孔径150mm,置于隔盐层中。6考核验收对于绿化建设工程,应在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土壤改良考核方法和考核步骤。实施改良前,核查各类原材料是否合格;在改良实施过程中严格监督施工过程;在改良措施完成后,对土壤进行取样检测,在土壤各指标达标后方可栽植植物。改良后土壤取样检测方法见DB440300/T34-2008,土壤质量要求按DB440300/T34-2008、DB440300/T8-1999及DB440300/T29-2006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