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往来失衡经济危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NationalChengchiUniversity36第四章貿易往來失衡經濟危機從二十世紀以來,經濟危機在世界中各個不同的國家之間,以不同形態的方式持續出現,經濟危機已變成是一種現象,隨著經濟體的運作模式不同而生不同的經濟資本配置失衡之現象。當經濟體之間互相的往來,資本配置的失衡或是經濟結構之資本配置失衡,遭遇戰爭、全球化、及資本家投資(道德危機)等催化劑,引發經濟的危機,影響經濟體無法發生交易、資本的利潤率持續下降、交易效率的下降,交易成本的增加,產生的經濟體因而改變營運模式的一個過程。經濟危機的發生原因,多是屬於複合性的經濟結構失衡,引起經濟體本身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發生經濟的危機。表4-1貿易往來失衡之經濟危機經常帳赤字(貿易往來失衡)政府效率不彰(政權)專業能力不足(勞動力)外債過高(資本來源)戰爭經濟失序經濟失序經濟失序全球工業化程度深經濟依賴的競賽危機經濟依賴的競賽危機經濟依賴競賽危機資本家投資金融危機或金融危機或金融危機經濟結構失衡危機的催化劑37(或投機客)泡沫危機泡沫危機泡沫危機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第一節戰爭引發的經濟失序危機壹、戰爭所引起的經濟失序性危機戰爭所引起經濟危機是存在於當政府(G)轉變成投資(Ι)的一個過程,若是以戰爭的方式來達到這樣的轉變時,經濟體就會產生失序性的危機。這就說明了戰爭會使經濟體陷入經濟的失序危機。何謂失序呢?當一個經濟是處於正常的營運模式,是透過資本來交易。然而,在戰爭的期間甚至是戰後的一段期間,位於戰場中的經濟體,對於金融資本的使用效率是無效的,戰爭時期,也是都運用武力來取得資源。在戰爭中取得的資本所帶來的利得,短期間是有利的,但長期的效果來說往往都是屬於負面的,對於開戰經濟體的政府來說,其名譽以及信用的損害都會超過短期所取得之利得。當資本的配置從政府轉變成投資與其他經濟體發動戰爭,則經濟體內會引起為了因應戰爭的需求,「當凱因斯奔走於各國,宣導主張政府擴張支出的理論,正好於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蘭,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各國政府閂始擴充軍備,增加支出,一時之間失業的勞工都成了沙場戰士,解決失業的問題。當戰爭即將結束之際,許多經濟學家卻對經濟前景充滿著悲觀的情緒,主張原因有二:其一,戰爭一旦結束,政府支出將大幅刪減,有效的需求將再度陷入不足,經濟成長的動力將持續的下滑,所得必然下降;其二:根據凱因斯的心理法則,當所得下滑,消費怎會有不降的道理,因此當時許多經濟學家預測戰後各國將面臨經38濟的停滯(stagnation)窘境。但事實上,戰後各國的經濟不但沒有消退,反而蓬勃的發展。會有這樣的結果,主要是因為在戰爭期間,各國政府厲行強迫儲蓄(forcedsaving)政策,將經濟的資源都移至戰爭上的使用,民間部門有財富但卻無法進行消費,因而大量的累積財富,待戰爭結束,壓抑已久的消費意願一發不可收拾,累積的財富一夕間被釋放,消費的需求急速增加,經濟的榮景當然也隨之而來。」1上述的這段過程中,充分的說明經濟危機的事實上也是另一種的經濟轉機。在戰爭期間,經濟是處於失序的:金融資本的交易是無效,資本的利潤率不僅下降而且甚至趨近於零。在戰爭時,經濟體的內部營運交易成本遽增,因為在戰爭時的資本配置都集中在政府軍事支出,經濟體經濟結構處於失衡的狀況,尤其是在戰爭物資,即便是擁有家財萬貫,也不一定可以買到一把稻米。身處於戰爭的經濟體內的正常交易模式都被破殆盡,常見的失序狀有以下幾個現象:一、無數性命財產消逝其損失及傷害難以估算。二、政府財政赤字、不穩定的幣值、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壓力。三、經濟體的營運模式陷入高交易成本、低效率,且進入物物交換時代。四、消費者無法安居樂業,失業人數增加,產出下降。貳、戰爭所引起的經濟危機實證:以Barro書中,德國為例討論Barro(1997)以「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德國為例,在1921-1923年之間,德國的通貨膨脹率每個月都有5倍的成長速度,然而這1同13註。39時的總支出以及就業率僅有微幅的調整而已,所以此時貨幣的實質供給應該不是受到實質支出的影響而大量的增加。」Barro觀察失序性經濟危機的影響如下:一、不預期的通貨膨脹而造成財富的重分配,因為在一個惡性的通貨膨脹期間,有名目負債的家計單位及政府都佔便宜,因其負債會因為通貨膨脹的影響消失殆盡,相對借錢方(債權人)的一方是吃虧。二、也是因為如此,使得人們不願意再持有名目貨幣,貨幣的購買力無法回復到惡性通貨膨脹之前的水準,而發生無預期通貨膨脹的逆向實質效應(adverserealeffect),阻礙了實質的投資,減緩經濟的成長。Barro(1997)認為1920-1923年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不預期」的物價上漲以及貨幣供給的增加,使得當時的德國人們不願意以名目的價格來持有資產的契約。在惡性通貨膨脹期間,德國之傳統借貸市場是不存在的。不過以外幣計價的股票市場及交易仍然會存在,但失去了傳統的借貸信用市場,無疑的是對德國的投資者了逆向實質效應,因此會降低投資的願意,阻礙投資的進行。為了應付預期的通貨膨脹壓力,及以貨幣購買力的下降,社會浪費了更多的資源在交易成本之上,在一般正常的情況下,我們認為交易成本很小,然而,在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期間,交易成本的代價相當高,且在可以預期激烈的物價上漲環境中,會使得實質總產出及就業造成逆向的影響(總產出下降、失業率上升)。40參、解決戰爭所引起的經濟危機引發德國1920-1923年的惡性通膨脹的歷史背景2在於第一次大戰後,德國人們對於戰事支出龐大而影響了正常的經濟運作;相對的如果政府以其他非戰爭的模式來將政府支出轉變為投資,例如用貿易等方式。研究亞當斯密國富論的Blaug提到「無疑地,亞當斯密自覺身處於一個激烈不尋常經濟上變遷的時代。」所以,當經濟體之間,是以貿易的方式,而不是利用戰爭的模式,便可以去降低經濟失序的危機,不過貿易雖然可以避免戰爭所引起的失序危機,但卻仍避免不了其他(例如全球化影響)的經濟危機。第二節全球工業化能源經濟危機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全球化地球村的概念就一直為國際所提倡,所有的經濟體都受到全球化的影響。自工業革命以後,生產方式不斷的在改變,社會的經濟結構也由原本的農業生產轉型為工業化生產及對石油的使用依賴性,也使得石油價格的波動,以及產油國所發生的戰爭,影響經濟正常的運作,而自1970年代以來,也發生過兩次石油危機,石油危機的發生基本上也是屬於另一種經濟上的配置失衡,產油國只是持續的生產石油,供應給工業化的國家大量的生產運作,然而,因為產油國可能為了增加2請參見WW2ResearchInstitute(2004/12/11),二次世界大戰如何改變國際情勢。41收入或是其他原因,調漲石油的價格,使得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因而發生能源性的危機,造成市場追逐石油,交易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壹、石油價格上揚所引起的能源性經濟危機Barro(1997)以供給面的衝擊來分析石油危機,「石油相較於其他產品的價格更劇烈地上漲,表面上看起來石油危機似乎不會直接影響到生產面,然而,對工業化國家的企業來說,石油價格的上升,對於依賴石油進口的國家來說,付出更多的代價,更多的成本來購買石油,造成成本的上升,侵蝕獲利的表現,形成失業的結果,導致消費支出的降低,最後會造成進口石油的國家總收入減少。」「就石油的出口國家而言,當油價大幅的上漲之後,產油國如阿拉伯等國,累積了大量的外匯存底,也成為國際借貸市場中,相當重要的長期資金供應者。」貳、石油價格上揚所引起的能源性經濟危機實證郭博堯(2003):高油價時代的來臨,經常和經濟惡化聯擊在一起,在過去的30年來,通常在石油價格持續且大幅度的上漲之後,出現重大的經濟衰退的狀況,所以油價的飆漲已經成為一種經濟衰退的訊號,而這些油價的上升,常是因為產油國之間的政治或是軍事衝突引起的,一般分析指出,油價每上漲10美元,就會使得美國的經濟成長率下滑0.5%,且亦會造成1%的成本輸入型通貨膨脹。Hamilton(1983)認為在受到石油價格的衝擊之後,經濟的景氣就會陷入衰退的狀況。以美國在1973-74年、1979-81年,是1974-75年以及1980-82年景氣衰退的主要因素。依照Hamilton的42數據顯示,石油價格引起高失業率以及降低實質經濟成長率。所以石油價格的上漲,一般而言都會造成逆向實質應,而使得實質的產出降低,失業率高漲,以及消費意願的下降。參、解決能源所引起的經濟危機石油價格的高漲所引發的能源危機對全球的經濟成長都會造成激烈的衝擊和影響,進口石油之經濟體想要完全的消除這種危機的形成,只有設法讓經濟體本身降低對於石油的依賴程度,除了可以農業為主要的生產方式之外3,尋找新的替代能源已成為當今各國主要的努力方向與目標。出口石油的經濟體,當然會希望可以永遠維持石油不可替代性,以便可以利用降低產油量、哄抬價格等方式來增加財富。然而,這樣的石油能源會有枯竭的一天,以有限的石油量,炒作無限向上的價格,經濟能源危機,將不斷的上演,直到替代能源的出現為止。第三節資本主投資引發經濟泡沫化『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資本主義與民主之間是分不開的,但事實上,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遠比這點更加的複雜,資本主義是需要依賴民主的制衡,原因是,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本身就沒有潮向一個均衡的方向走去。擁有資本的人們都會想辦法讓資本的利潤極大化,因此,若我們讓這些資本主為所欲為,則他們一定會選擇不斷累積資本,直到整個經濟體失衡為止。一百五十年前,馬克思及恩格斯早就已經非常透徹的分析資本主義體系,不得不說他們的分析在某些部份都來得比古典經濟學派的均衡來得更加優越。但是他們所開出來的處方:共產主義,卻是更為糟糕的,他3請參見台灣經濟研究院(1998),《追求能源、環境與經濟平衡發展》,追求平衡發展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之一。43們的淡預言未能夠成為事實,主要的原因是在於民主國的制衡性政治干預』4索羅斯(Soros)認為自由市場機能的不足,而利用共產制度來解決,形成一個政府引導之經濟危機,將會造成資本的無效,反而會使得經濟體造成更大的損失。壹、資本家投資所引起的經濟泡沫化危機-金融危機根據海耶克所提出來的理論,「一個正常的投資潮,其資金的來自於自願性的儲蓄,最主要的是這包含著人們對於消費財及資本財之間的偏好改變或是之間的相對價格改變。然而,若是由銀行部門而帶動的投資潮,最後我們幾乎可以確定,一定會造成市場名目利率相對於實質的報酬率下降,將會使得資本家將消費財產業中的原物料價格持續的提高,且並沒有去補償屬於自願儲蓄的那個部位,結果將造成因產最終產品的價格上漲速度超過工資所成長的速度,而形成所謂的強迫儲蓄,而強迫儲蓄所呈現出來的並不是個別經濟體的真實偏好,因此這樣的失衡並不會維持很久。」資本家的確是持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元素之一,如果沒有資本家的存在,市場將會發生停滯的狀態,但若資本家並不是以創新產品的模式經營經濟體,而是以哄抬物價,炒作原物料市場,造成經濟榮景的假象,最終仍只會使得經濟體走向泡沫的破滅,經濟的資耗,而真正的消費者不敢再消費,而形成更加嚴重的失業潮以及不斷向上攀升的物價水準。貳、資本家投資引發經濟泡沫危機的實證一、巴西的金融危機鐘世靜(1999)「巴西為抑制長期且惡性的通貨膨脹現象,自1994年7月開始,施行盯住美元匯率的政策,並且利用高利率以4請參見索羅斯(GeorgeSoros)著,聯合報編譯組譯(1998)《引言》,「全球資本主義危機」,台北:聯經,頁25。44及市場的開放等各類相關的配套措施來實行黑奧計劃。此一計劃的確是有達到巴西政府最原始的目的,在控制通貨膨脹率有著卓越的績效,在黑奧計劃實施以前,巴西每年的通膨率高達2700%的高峰,直至1998年已壓低至4%以下。然而,被高估的幣值卻逐漸造成鉅額的貿易赤字,且高利率維持高幣值也造成必需支付的利息成本維持在高檔,不但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了阻礙,付出高昂的代價,也為巴西的金融危機埋下了遠因,而真正造成巴西金融危機的主因分別是政府居高不下的財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