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简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蔡锷一、简介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蔡锷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出生于一个贫寒裁缝家。6岁时在当地一位名士帮助下,免费入私塾学习。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得到了梁启超的赏识,并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后入上海南洋公学(后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的高等学校。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国力孱弱,生气销沉”,主要由于教育落后,思想陈旧,体魄羸弱,武器落后等原因造成的。若要改变上述弊病,必须实行“军国民主义。”(怎样实行“军国民主义”呢?蔡锷认为“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至于“国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蔡锷虽冥思苦想,却未能做出回答。)二、生平1、大事年表1900年回国随唐才常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1902年11月,蔡锷又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与同学蒋方震、张孝准,同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当时,他虽然热切地希望变中国为世界第一等强国,但是还没有确立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思想,仍然抱着从改革军事入手,帮助清廷革除弊政,借以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他讲解精辟,技艺娴熟,要求严格,深受官兵敬佩,被赞誉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战略方面见解独到,不随波逐流,很早就提出了“波亚战术”即后来的游击战术。1911年初调云南,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同李根源率讲武堂学生自西北攻城,蔡是个有中国传统道德的军人,他深感李经羲对他恩深义厚,不忍迫以炮火,所以在发动攻势的同时,即函请李经羲迁赴法国领馆避难。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8月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年仅34岁。遗体由日本运回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上。遗著编为《蔡松坡集》(《蔡松坡先生遗集》)。2、国葬第一人袁世凯死去后不到半年,蔡锷也久病不医,于11月8日在日本福冈长逝,1917年4月12日,蔡公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公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3、蔡锷故居蔡锷在北京,邵阳都分别有故居,洞口还有蔡锷公馆。三、故事1、蔡锷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蔡锷与小凤仙结识于青云阁的普珍园。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被许多野史所记载,也曾多次拍摄为影视作品.对其真实性各自说法不一。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被封为“始威将军”,担任一些有名无实的职务,加以笼络与监视。蔡松坡终日无所事事,内心烦闷,便到八大胡同走走,想不到第一次就碰到小凤仙。小凤仙识英雄、重英雄,两人心生爱意.后小凤仙帮助蔡锷逃离北京,从而演绎一段名流千古的爱情故事。将军逝世后小凤仙因无法忘怀,又来到青云阁找寻将军的记忆,并又在此遇到她的丈夫,因为她的丈夫长相很像将军,之后她便隐姓埋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八十年代电影《知音》据此改编)。关于这个故事还有隐情,蔡锷表面上装出不关心政治的样子,常去北京八大胡同,与名妓小凤仙厮混,以蒙蔽袁世凯,暗中却多次潜赴天津,与老师梁启超商量讨袁计划,并初步拟定了赴云南发动武装起义的战略设想。2、蔡锷与护国岩护国战争后期,蔡锷将军由于艰苦征战,喉症久病不医,病情加剧以致不能发音,只能以笔代口处理军务,便到护国军司令部所在地附近的永宁河渔舟中养病将息。永宁河畔,翠竹夹岸,岩石壁立,山河依旧,顿阅兴亡。蔡锷将军感慨系之,挥毫题写“护国巖”三字,并撰《护国岩铭》及序文,命人镌刻于永宁河岸的峭壁之上,永为纪念。著名的四川诗人吴芳吉在他的长诗名篇《护国岩词》中赞曰:“护国岩,护国军,伊人当日此长征,五月血战大功成,一朝永诀痛东瀛!伊人不幸斯岩幸,长享护国名。”这首《护国岩词》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被选入中学国文课本,广为传诵,护国岩也因此名声远播。1991年,护国岩题刻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