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通缩经济周期经济危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从理论和历史两个视角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增加,它意味着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经济发展是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们,通过不断的技术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制度创新,使其经济总福利在经济总规模持续扩张的过程中得以不断改善。•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较广;•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又是一个质量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如果出现有经济发展而无经济增长的现象,那一定是个别的、短暂的、反常的现象,而决不是一般的、长期的、正常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先决的条件,但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生产增长了,但实际是经济上的虚耗,产值增加,但产品质量低劣,甚至出现大量的废品次品,不为消费者所接受,或者产品虽具有一定质量,但缺少需求,不能实现其价值。•生产在某些方面的增长,从微观、局部、短期看似有一定的,甚至是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但从宏观、全局、长期看却带来不良的,甚至是很不好的社会效果,如有害人民健康,污染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等等。•增长虽快,但分配不公,两极分化,城乡对立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日益激化。•增长虽快,但产业结构并无改进,甚至更加畸轻畸重。•为了追求高增长速度,不考虑人民的承能力,无视客观经济规律,不计社会代价,结果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发展,反而造成经济倒退。经济增长主要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洛模型)•内生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假设:一种产品表示为社会生产的多种商品的抽象几何;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且配合比例固定不可替代;规模报酬不变;L以外生速度n增长;资本没有折旧;储蓄率s外生索洛模型•假设:只有一种产品,即可用于消费也可用于投资;投资等于储蓄;产出取决于资本和劳动总投入量,可相互替代;规模报酬不变;储蓄率外生;人口增长率外生内生增长模型经济发展主要理论1、经济起飞理论2、二元经济理论(1)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2)拉尼斯-费景汉模型(3)乔根森二元经济模型3、激进发展理论(1)依附论(2)发展主义理论起飞理论•又称作“罗斯托模型”、“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是经济发展的历史模型。•经济发展的6个阶段依次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超越大众消费阶段。•罗斯托认为,经济起飞必须具备4个条件:•①生产性投资率提高,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②经济中出现一个或几个具有很高成长率的领先部门;•③发明和革新十分活跃,生产过程吸收了科学技术所蕴藏的力量•④适宜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风俗环境。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发展中国家经济划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以传统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极低的非资本主义部门,另一个是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较高的资本主义部门。前者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后者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代表。刘易斯认为,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的不断扩张,而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需要农业部门提供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拉尼斯-费景汉模型(Ranis-Feimodel)•修正了刘易斯模型,认为农业生产率提高而出现农业剩余是农业劳动力流入工业部门的先决条件。提出农业生产率提高出现剩余产品。他们把农业劳动的流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劳动生产率等于零的那部分劳动力的流出,这部分劳动力是多余的;第二个阶段是边际生产率大于零但小于不变制度工资的劳动力的流出。这两个阶段的劳动是农业中伪装失业者的劳动。第三个阶段是农业劳动的边际产品的价值大于不变制度工资的劳动流出,因此这部分的农业劳动力已经变成了竞争市场的产品。乔根森模型•认为农业产量的盈余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理论•认为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均粮食供给,如果粮食供给充分人口增长将达到生理最大量。粮食供给大于人口增长率时,农业剩余产生,紧接着农业劳动力开始转移,于是工业部门增长,农业剩余越大,劳动力转移规模越大•①是用新古典主义分析方法和依据农业剩余为基础创立的理论。•②认为工资率是随着资本积累上升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提高的。•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是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④乔根森理论从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口增长是由经济增长决定。正因如此,乔根森理论否定了刘易斯、拉尼斯和费景汉理论的剩余劳动假说和固定工资观点。依附理论:•要求改变发展中国家内部结构;•建立激进国际社会主义体系;•外围地区应与当前国际体系脱钩,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发展主义理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属于它们的外围。中心经济的多样化决定外围经济的单一化和不平衡地畸形发展,因此,必须进行国际经济关系的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外围”国家的工业化,使其提高到“中心”国家的水平。主张发展中国家向“中心”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加强“外围”国家相互贸易的政策,;打破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提高和储蓄能力之间的恶性循环,通过制定发展规划,达到更有效、更合理地利用有限资金;靠外资来补充国内储蓄的不足,有国家去保护和促进本国投资的增长,并对外资进行适当管理,以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收支平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概念:•通货膨胀:货币流通量超过商品流通量引起的货币对黄金贬值和物价上涨。•通货紧缩:货币流通量减少并低于货币需求,导致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引起物价大幅度下降,因而造成经济增长率放慢,社会生产低于生产可能边界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经济学解释•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应学派凯恩斯主义充分就业前,社会存在多余资源,商品供给有弹性,央行投放货币、压低利率刺激投资消费,增加的货币被增加产量吸,不会产生通胀。当接近充分就业时,增加的货币为扩大被产量吸收,引起部分物价上涨,这时产量和物价同步上升。实现充分就业时,供给无弹性,有效需求的增加不能增加产量和就业,物价随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相应提高,产生通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垄断原因•W劳动生产率——W上升——P上升——工人要求高工资——P进一步上升——工资-价格螺旋上升预期和惯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鲍莫尔,1967)•结构性通胀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结构性通胀即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如钢铁、猪肉、楼市、食用油等。•如果结构性通胀没有有效抑制就会演变成成本推动型通胀,造成全面通胀。•结构性通胀理论把通胀起因归结为经济结构本身特点。货币学派(MometaristSchool,又称芝加哥学派)•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通胀都是货币数量的增长超过了生产增长速度的结果。•认为供求只有通过货币才能影响物价。提出现代货币数量论,即通货膨胀起源于“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货币增长来遏制通胀。•他创立消费函数理论,对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边际消费递减规律进行驳斥。•提出“自然率假说”理论。他们发现,长期来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并没有必然联系。自然失业率永远存在,是不可消除的。单一货币规则•货币供给要与货币需求相适应,从货币需求角度出发,货币需求主要由恒久性收入决定。由于恒久性收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所以受恒久性收入支配的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也是不大的。既然如此,就必须以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为基础,所以货币供给也应该是稳定增长的,货币当局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供应量始终不变地以一种固定的比率增加,并大致与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政策,就称为“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持续、普遍的上升,所以医治通货膨胀就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来实现。•SO最优的货币政策是按单一的规则控制货币供给量,其货币增长速度等于经济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ExpectationSchool)•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过去价格变化的资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对价格做出预期,这样,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市场会发生一些偶然情况,成为干扰因素,但可以事先计算它的概率分布,因此可以选出最小风险的方案,以预防不利后果的侵害。•经济主体因而能够提前提高议定工资、供给价格等以防止因通货膨胀而降低实际收入。因此合理预期起了加速通货膨胀的作用。由于政府对经济信息的反应不如公众那样灵活及时,所以政府的决策都会被公众的合理预期所抵消,迫使政府放弃实行。因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效的。要保持经济稳定,就应该听任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供给学派(Supply-sideSchool)•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弗把供给经济学解释为:“提供一套基于个人和企业刺激的分析结构。人们随着刺激而改变行为,为积极性刺激所吸引,见消极性刺激就回避。政府在这一结构中的任务在于使用其职能去改变刺激以影响社会行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国内原因与国际原因(1)国内原因: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举债、发行货币弥补赤字、增加税收-公债货币化-通货膨胀信用膨胀降低利率、扩大信贷-降低贴现、减少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通过买进公债等扩大信贷-货币创造垄断价格物价上涨和工资成本相互推动心理预期和惯性作用(2)国际原因产品供求结构失调说&货币数量说传播渠道:国际贸易渠道(从低价国进口到高价国销售;国际需求过剩导致国家物价的需求牵动)国际金融渠道(资金余额增多;不同汇率制度引起的国际传播;债务恶性循环;国际预期)通货膨胀历史回顾•在20世纪早期,巴西通行的货币被称为“里斯”(Reis)。到1942年,由于货币贬值剧烈,政府不得不进行一场货币改革,把原有货币改为克鲁赛罗(cruzeiros)。•到1967年,克鲁赛罗又改为克鲁赛罗诺瓦(cruzeironovo),又称新克鲁赛罗,新币在所有面额后面一律去掉了三个零。在20世纪70年代,巴西经济的年增长率都保持在10%左右,而通货膨胀率也在15%到300%之间徘徊。•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巴西的通货膨胀如脱缰的野马,达到了不可控制的2000%。在1986年,克鲁赛罗的面额又被减去了三个零,货币的名称也改为克鲁扎多(cruzado)。在1989年,克鲁扎多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政府规定在它的面额一律减去三个零后,又改名为克鲁扎多诺瓦(cruzadonovo)。•巴西从1994年七月起物价开始迅速回落。到1997年,巴西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开始接近国际标准。不过,恶性通货膨胀的结果足以让人崩溃:1克鲁塞罗雷亚尔(1994年)=2,700,000,000,000,000,000里斯(1930年以前)。•津元最早比美元值钱,1980年独立的时候,津元与美元汇率为1:1.47。在土改以后,由于经济崩溃,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于是开始印钞。•时间回到2006年八月,津央行以1比1,000的兑换率用新元取代旧币。•2008年五月,津央行发行1亿面值和2.5亿面值的新津元,时隔两周,5亿面值的新津元出现(大约值2.5美元),再一周不到,5亿、25亿和50亿新津元纸币发行。•2001年,100津元可以兑换1美元。十年不到,2009年10的31次方的新津元才能兑换到1美元。津巴布韦元彻底沦为了垃圾货币。•至2008年6月已跌至1美元兑10亿新津元,到6月26日更达到1美元兑1000亿新币,而1000亿新币只是等值于一个面包。•2009年8月,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宣布去掉

1 / 9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