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哲学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老庄生命哲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马兰(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63)摘要:先秦道家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之一,主要以老子,庄子作为代表人物。他们从道的视角来论述生命的奥妙,深刻剖析生命的本质和价值,通过“个人与宇宙”,“名利与生命”等事物的举例对比,论证了豁达的养生思想,借以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不仅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精粹,对现代社会来讲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既有利于当代社会重新认识和尊重生命本身,也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做出理想的人生选择。在人类通向未来的进步中,老庄生命哲学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识,在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积极影响。关键词:老庄;生命哲学;当代社会;价值Thevalueoftheoryofzhuangzi'slifephilosophyincontemporarysociety中国传统哲学中先秦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从“道”的视角,系统的阐述了生命的存在,在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上,无论是论述生命的本质还是生命的价值,甚至是生命的超越,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高超的智慧。挖掘老庄思想的精髓,有利于当代社会以独特的眼光正确的审视生命本身。老庄生命哲学所蕴含的生存智慧,为当代社会在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社会,人与自身心灵之间的关系上提供了有益的滋养。一、老庄生命哲学的范畴浅析由老庄开创的道家生命哲学,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生命观、生死观、养生观。这三部分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长期以来是一个被人忽视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下面就这三个范畴进行浅析,从而得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及其所具有的意义。(一)“道法自然”的生命观在生命哲学这一命题上,道家将人的命运轨迹与自然的无形而化联系起来,提出了“道法自然”的生命观。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庄子讲:“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在老庄的生命观里,没有超乎“自然”、“道”之上的神秘东西支配人的命运,而即使是“自然”、“道”也是可“法”的。[1]因此,“道法自然”的生命观的积极意义在于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一般说来,老庄的生命观不强调把个体的现世遭遇看作是由某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的主宰,而是极为重视个体对可法的“自然”、“道”的遵循与否,只要遵循“道”,就可以“段身不殆”(《老子》十六章)。庄子虽然讲“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充符》),但这并不是宿命论的意思,这种“命”只是一种未被认识的自在之“道”。庄子所向往的是“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的真人,这样的人可“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2]庄子提出的“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天与人不相胜”的观点,可以代表道家的天人关系说,将天与人作为不同的认识对象,而以人的认识符合“天”、“道”、“自然”为最高准则,从而提出“道法自然”的生命观,并直接引导人们对生命的现象进行认识。(二)豁达的生死观“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从“道法自然”的生命观,到“气之聚散”的生死观,是老庄生命哲学命题的内在必然。老子把生死过程看得十分自然,“出生入死”(《老子》五十章)、“离开了生存必然走向死亡”。《老予新译》),并对生死的状态作了形象的描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老子》七十六章)更可贵的是,老子没有把死的现象神秘化,他形象地把天地之间万物的生生灭灭,比作一个大风箱,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同时,庄子发展了老子的生死论的思想,明确地提出了“气之聚散”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远非是科学的认识,但把生死看作是一种自然之气的变化过程,尤其是看到生命之气具有“阴阳”的特性,这为进一步思考生命现象,揭示生命的奥秘,提供了一条比较可行的认识路线。在老庄的生死观,乃至于整个道家的文化中,都有一种强烈的贵己重生的倾向,这是由其“道法自然”的生命观决定的。他们超脱于生死的困惑,对生死现象的认识有一种比较接近于科学的理性认识,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违背了“天道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法则,从而破坏了自然的原则。因此,他们提出了贵人轻物,贵己保身的重生论思想,这既针对一般人的贪物丧性,也针对统治者的贵物轻人,具有比较广泛而深刻的批判意义。老子面对“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田猎”、“难得之货”等外物对人性的扰乱,提出了“名与身孰轻,身与货孰多”的疑问,将生命存在的意义摆到“名”与“货”之上。[3]这充分体现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已突破生死障碍,从宇宙大道流行中感悟生死循环,不喜生不忧死,生死随顺,表现出境界的高远,超凡脱俗的品性。[4](三)自然的养生观早期道家的代表老子十分注重对人的精神的节俭,也就是少私寡欲的豁达境界,从而以养神达到养形的目的。“治人、事天,莫若啬”。啬,即是“爱惜精神,积蓄力量的意义”(任继愈《老子新译》),而做到了“啬”,便叫“深很,固抵,长生久视之道”(《老子》五十九章)。老子养生达到的最理想状态便是“复归于婴儿”(《老子》二十八章)的高度纯洁的精神境界,老子自己说这是“贵食母,”也就是得道的缘故,因而能“独泊兮,其末兆,如婴儿之末孩(笑)”(《老子》第二十章)。总的说来,“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是老子养生的主要方法,即要通过净化心灵,颐养精神,从而达到精神与形体兼养的目的。庄子在蓄养精神方面,继承了这一思想,提出了“心斋”、“坐忘”的净虑精神的方法,使自己不“与物相刃相靡”(《齐物论》)。庄子的养生更是以德性的保养为重心,主张以德塑行,以德立行,养神是养生的关键,养形从属于养神,甚至形体的保养就是为精神的保养服务的。虽然庄子的养生思想与老子的养生思想有所不同,但老庄生命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都是自然无为。但是,老子的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自然无为只是达到特定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无不为”才是真正的目的。而庄子的无为则是逍遥无为,没有任何现实的目标或追求,实质上也就是安然顺道,逍遥自由。[5]二、当代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日益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精神生活的极大提高,使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日益多元化。同时,人们在接受社会优秀的文化环境熏陶时,也受到了许多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及时行乐、轻视生命等错误的价值观。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型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这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大致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一)个人主义思想的泛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文明水平与社会和谐有了重大的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强调集体主义的同时,个人主义思想日益盛行。个人意识的畸形发展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利己主义的泛滥,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尤其是在个性张扬的一片燥热声中形成了社会价值的虚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集体主义受到很大侵蚀,这些必然造成个人与社会,国家的疏远和离心。因此,个人主义作为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它的危害很大,是导致一切社会丑恶现象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以上可见,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的危害是及其严重的。在当代社会中,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盛行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它从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上造成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建设的离心力、分散力、对抗力,从而使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淡化,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缺失,这是当前社会意识形态面临的严重的挑战之一。(二)社会功利主义的倾向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大开,各种思想纷纷涌入,鱼目混杂,良莠不齐。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等价交换原则,既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和独立意识,但它也存在很大的缺陷,使得一些人走上了唯利是图的极端。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人在面对纷复杂的社会现象时难免不知所措,失去评判标准。西方的和平演变,部分官员贪污腐败现象的曝光,社会贫富差距的继续拉大,物质财富的日益繁荣,“金钱至上”的思想甚嚣尘上,这些社会现实问题给人们的思想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形成了金钱,权利高于道德,责任的错误现象。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存在,表现在教育、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教育方面,虽然当代的教育工作提倡素质教育,但学校在具体的操作上没有很好的落实,多数学校依旧采用应试教育政策,缺乏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在经济方面,人们过多的注重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物质利益领域对商品和金钱的崇拜,许多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更大的利润,甚至偷工减料,生产不合格产品。近几年来,食品安全等产品质量问题日子突出,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正是过度的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所带来的危害。不可否定的是,功利主义宣扬了人类的主体性,自觉性,突出了实践的目的性,效用性。[6]因此,把功利主义精神贯注于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中,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三)社会不平等现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的分析,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贫富两极分化的日益严重。这些不平等现象,主要表现在教育的不平等,性别歧视,贫富分化差距的拉大等。1.教育的不平等。中国教育制度的最大缺陷在于它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整体分割,形成“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巨大差别。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教育阶段实行内部分割,形成“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两个世界,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政府有限的教育经费向城市学校和各级学校中的“重点”倾斜,从而使不同的社会成员及其子女必然面对着教育机会的不平等。2.性别歧视。我国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个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男女平等是一个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性别歧视的现象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重男轻女的现象依旧存在,尤其是在农村更为根深蒂固,在工作中,很多企业仍然有性别歧视,无论是在工资,还是工作分配等方面,都有着性别偏离的倾向。3.贫富差距的拉大。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物质财富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两级分化现象也日益明显,大量的物质财富只集中到了少数富人手中,贵尊卑劣,群落差分的意识越来越强化,阶层之间的层级区分越来越明显,地位尊严的差别越来越强化。贫富分化差距的拉大,会增强人们的不公平感,引起社会动乱,不利于创造一个良好,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三、老庄生命哲学在当代社会的积极作用(一)树立由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当代社会群体在价值观念上有个突出特点就是个人主义,即只顾个人利益,忽视他人和集体利益,长此以往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工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当代社会要转变人们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培养集体主义的宽广胸怀。这里要提及的是老庄的生命之“德”。“德”也做“得”,顾名思义是对外物的获取,是社会对个人的需求和满足,也就是这里讲的个人利益。在老庄看来,真正的“德”是无己无私、无思无虑、自然而然、无心之德方为真德。[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为了获取生命之德,个体应该像水一样博爱万物而不苛求个人之利,即为善又自善,爱他人爱集体也爱自己,自然而然的实现个人价值。老庄哲学强调空间的浩淼无垠,个人与浩瀚宇宙相比是非常渺小的,所以偏执的强调个人利益是狭隘和浅薄的。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之间的关系。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要胸怀集体和社会,因此,对于社会而言,每个人都要进行思想的解放,把那些已经形成的偏狭自私的的利己主义观念打碎,学会分享和奉献,这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二)追求“少私寡欲”的精神境界老庄道家从个体精神生活的角度提出了“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