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全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辨析题(4*10分)自己整理的1.自从古希腊的原子论提出之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中是一个绝对有效的思维方式。错。还原论是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1)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等。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不同的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速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分析就是研究,综合就是创造。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是科学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继续前进。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2)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马克思认为,科技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任何技术,最早起源于人类的需要。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了各种技术。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张力作用。(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技术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和保证。(3)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指导。科学革命导致技术革命,技术发展对科学进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已经成为科学的应用。尤其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日益形成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3)科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A科学是在人类探索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B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C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D社会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4)技术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的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观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2.科学的本质特征在于科学是“真正的实证科学”,其真理性是绝对的,不可证伪的,也是没有历史局限的。该观点是错的。马克思提出科学在是“真正的实证科学”,是“真正的知识”,这一点是对的。但是科学的真理性并不是绝对的和不可证伪的,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的。科学具有可错性,科学的真理性总是有条件的,有适应的范围,科学理论超出其使用的范围,就会转变为错误;科学的真理性在于它能够被证伪,不能证伪的理论是没有真理性的,一个理论或科学定律是可证伪的;同时,科学的正确性是相对于历史而言的,具有历史局限性。3.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属于直接生产力。正确。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的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两方面。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观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4.科学的发展是否定旧的,创造新的,不停地革命而飞跃发展的。错误。这是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者的观点,虽然认为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但有其局限性,强调否认旧的,无视科学知识的继承的积累,否认量变渐进,这是错的。科学不是一味的否定来推翻旧的理论,建立新的理论,而应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是科学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继续前进。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才能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新的飞跃,引起科技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5.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因此演绎所据的一般性前提的真理性会因为“归纳问题”而得不到保证。正确。在演绎法中,一般性知识(前提)一般都来自于归纳法的概括和总结,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归纳推理也就没有演绎推理,所以归纳是演绎的基础。归纳法本身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其所得到的结论不是绝对可靠的。而演绎方法,我们无法推出超出前提他范围的结论,其局限性就在于无法确定前提是否可靠。那么,如何保证前提是可靠的,能不能从归纳法确定,但是归纳法是不可靠的,所以从归纳法得到的前提也是不可靠的。因此,由归纳的结论作为前提的演绎,其真理性也是得不到保证的。6.观察是中性的,理论依赖于观察,而观察不受理论制约。错误,这是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在观察的过程中,观察者不是机械的、被动消极的接受客体发出信息的刺激,观察会收到观察主体理论结构的影响。但被观察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第一性的。观察结果的内容是客观的,是由客体的性质决定的。中性的观察不存在,完全依赖理论的观察也是没有的。观察者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背景)及他的经验会影响观察陈述,也就是观察渗透理论。^`7.科学与技术的理论规范是一样的。错误。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取向。科学活动规范有四原则: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科学促知识,知识促进步;科学促和平;科学促发展;科学扎根于社会和科学服务于社会。技术活动的伦理规范原则是一切为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祉;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环境和其他生命;诚实公平;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等。因此,这两者的伦理规范并不是完全一样的。8.科学活动不能算作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错误。科学活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马克思认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合乎人性的存在的基础”,“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科学认识总要采取一定的社会形式,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项基本内容。9.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标志。正确。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一论断,指明了科学技术在先进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决定作用,因此是正确的。10.国家创新体系是以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型作用,各类科学技术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体系。错。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学技术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体系。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由五个部分构成:(一)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三)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四)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五)社会化、网络化的科学技术中介服务体系以下5个考到的概率低:1、机械论自然观认为物质的运动来源于物质中内力的作用。错误。机械论自然观认为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而不是内力的作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经典力学认为,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质的所有运动都是机械运动。2、尿素的人工合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及达尔文的进化论等自然科学理论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正确,它们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的普遍联系和辩证性质,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使辩证主义自然观取代机械主义自然观成为历史必然。3、直觉思维具有直接性,迅捷性,或然性的特征。正确。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的思维特性,他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特性。所以有直接性,迅捷性,或然性的特征。4、数学模型是比实物模型更能够反映事物内在属性的抽象关系。^`正确。模型是科学抽象的一种,是科学家考察和介入自然事物的中介和桥梁。数学在建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数学模型是比实物模型更能够反映事物内在属性的抽象关系。5、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附属品,科学实验本身没有独立的生命。错误。二,材料分析题(3*20分)1,生态自然观与科学发展观(自然观方面)1)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它把人看成是大自然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是构成一切价值的尺度,自然及其存在物不具有内在价值而只具有工具价值。人类生态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人类的利益,人对自然并不存在直接的道德义务,人类没有道德责任去维护非人类的生物的利益。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自然立法。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要树立生态自然观2)评论生态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具体看旧书103)答:1.人是自然中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2.大自然不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3.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3)生态自然观的观点:生态系统是由人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以及所在的环境构成的整体,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4)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答:1.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不仅指自然生活,还包括经济和社会方面,持续性原则包括自然的持续性、经济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A自然持续性要求经济发展要与自然承受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改善和提高地球的资源生产能力和考虑环境自净能力,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试用自然资源和考虑环境成本。B经济持续性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倡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文明精神。C社会持续性强调社会公平是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环境得以实现的机制。自然持续性是前提,经济持续性是基础,社会持续性是目的,他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公平性原则。在可持续发展中,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两个方面。A代际公平强调在发展问题上要足够公正的对待后人,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B代内公平强调任何地区、任何国家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和别的国家的发展为代价,特别要注意维护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需求。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着眼点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发展,而是全人类的发展。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切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