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思考题z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绪论名词概念: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重要学科。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1、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相比,有什么优势?文艺心理学与文艺学的其他分支相比,有自己的优势:文艺心理学能进入到文艺哲学和文艺社会学所无法深入的领域,能进入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的个性心理的深处。例如关于艺术本质问题,文艺哲学往往从哲学反映论和认识论的角度,从存在决定意识的角度来说明艺术和生活的基本关系,但这样做无法揭示艺术活动中审美主体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过程。长期争论不休的形象思维问题就是一个例子。如果只是从哲学思辨的层次对形象和思维、感性和理性进行宏观研究,不深入到创作过程中直觉、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就很难对形象思维问题作出科学的阐述。2、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具体研究对象包括四个部分:艺术家、创作过程、艺术作品、艺术接受。这样,艺术家的心理特性,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艺术伤口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等,就自然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主要课题。第二章现代西方文艺心理学流派名词概念:潜意识又称无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并未被消灭。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原型所谓原型,是指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结构,是集体无意识中能够体验到的一种印象或意象。原型,有时也叫原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和在心灵中的表现。所有原型的集合即构成了集体无意识。原型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超个体性、种族继承性、抽象性和符号性俄狄浦斯情结恋母弑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刺瞎了双眼,流放了自己。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2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自我,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集体无意识(或称种族无意识)是人格或心灵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部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上的积淀物,是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无意识是难以意识到的,但它们又在不断寻求各自的外在表现形式,于是就通过梦、幻觉、想象和象征等形式表现出来。集体无意识处在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支配着人类的行为,但它是由人类世代遗传保留下来的一种原始经验和普遍精神,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经验模式。高峰体验就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活动中最激动人心,最能发挥自己潜能的时刻,是人存在的最完善和最和谐的最佳状态的极乐的瞬间体验。高峰体验具有普遍性、突发性、短暂性、自发性、被动性等特征自我实现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完满个性的实现。即作为人类共性的潜能的自我实现。包括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潜能充分发展。二是个人潜能的实现。即作为个体差异的个人潜能的自我实现。马斯洛将自我实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健康型自我实现。主要指更务实、更能干的自我实现者。二是超越型自我实现。主要是指经常意识到内在价值,生活在存在水平而具有更丰富超越体验的人。1、梦与艺术创造的关系应当如何理解?首先,梦有巨大的压缩作用,而压缩也有一种躲避意识监视的倾向。同样,艺术家在选择和提炼题材时也是为把潜意识中的力比多加以伪装和变形;其次,梦意是呈现视觉的形象,绝少有抽象、无形的思想,在梦的世界里,最为活跃和流动不定的总是与记忆相关的情绪性表象具有很强的可再现性;其三,梦中的视觉形象几乎都是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戏剧性”中,也就是说,它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形形成了相当鲜明的对照,因而是一种移位了的东西;第四,梦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特别是与性有实质的联系。梦不是什么无稽之谈,而总是有所指涉,有所意味。2、如何评价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在今天仍然或多或少地受到怀疑,但是却又被外行地运用于艺术问题和美学,而且经常是以一种错综的或歪曲的方式去运用,因此,有人坚决反对把精神分析运用于艺术之上。但是,如果谨慎地应用同时又不排斥其他资料,精神分析理论对于艺术和艺术家的解释依然是深刻的解释。3、谈谈原型与特定文化的关系。艺术中的母亲原型之所以能独立地形成,同人类寻求保护和得到养育的集体无意识有着一定3的内在联系。这样母亲原型就更具有普遍的力量。不过,由于母亲这种预先形成的心像在不同的婴儿和母亲之间的现实关系中存在,就逐渐呈现为不同的确定性形象,与此同时也就产生变体,但是尽管如此,它们还是具有一定的定向,那就是它们几乎都意味着养育、保持、帮助、献身和肥沃、丰饶等,而这些不能不说是人类有关母亲的集体无意识内容。正是这种深层的东西成了母亲原型在艺术中成为永恒的感人至深的主题的一个重要原因。4、简述荣格的文艺心理学思想。“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的一个思维定式。一件事情明明有违道德甚至是违法犯罪,一个人可能不会去做,但是如果一群人中有人已经做了,并且在没有产生相应后果的时候,就会使人们产生非理性的思维,于是我的无意识、他的无意识,以及众人的无意识汇聚成流,造成了使“不正常”现象成为“正常”的“集体无意识”。原型是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先天倾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模式,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所有的原型的集合构成了集体无意识。原型就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贡献:高扬集体无意识在人类心理中的地位。涉及到具体的实证分析,那种先验论气息大大减少,也就是说,空想、推论的成分大大减少。局限:他的分析心理学和原型理论具有神秘主义倾向;将鲜活的艺术作品还原为原型的做法以及将创作过程的非自觉性强调到极端的做法,值得商榷。5、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的?格式塔文艺心理学对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心物关系提出了两条重要原则:其一,整体性原则。认为人的一个知觉视野具有组织起来的趋势,呈现为一个完整的图形,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其二,同形论,又称为异质同构论。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6、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审美活动的生理基础的?当人们看到某种客观物体或景物时,这些客观物体或景物的结构形态会通过观察者的视觉系统在大脑皮层上引起生理力的活跃,这种生理力就构成了类似物体或景物结构的内在形式。当这种生理力的内在结构形式被观察者的心理所体验到时,尽管观察者体验到的是自己大脑皮层上的变化,但他却认为是体验到了来自物体或景物的性质。在心与物之间有了这层以大脑皮层生理力的变化为中介的关系,心理事实与物理事实便被沟通了。7、如何评价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高峰体验对人的身心、态度、个性乃至人的自我实现确实有较大的积极作用,马斯洛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提高了我们对其价值的认识,但是个性完善、心理健康受许多因素制约,既有类似高峰体验的主观因素,又有与高峰体验有着密切联系的客观因素。即使情感因素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于个性完善和心理健康在某种意义上不可缺少。如果孤立而非系统地看待高峰体验,看不到其它因素的作用以及这些因素与高峰体验的相互关系,就不免夸大其价值。马斯洛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8、谈谈马斯洛的“存在性世界”与艺术的关系。马斯洛的“存在性世界”是超越性体验的世界,是人们直接了解人类的最高美德与理想,是马斯大林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层次,是同人类的终极价值与存在价值联系在一起。在马斯洛的“存在性世界”中,艺术无疑是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对于存在性价值的提升与实现,艺术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间接的,因为存在性价值更是艺术以外的4重大问题。第三章文艺家的个性心理结构名词概念:个性心理结构心理学上所谓的个性(又称人格)指的是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它是人的行为的潜在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不尽源泉。需要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的渴求或欲望。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它比较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特色风貌。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即人的性情或脾气。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稳定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童年经验指“童年体验”。童年经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感受、印象、记忆、情感、知识、童志等。1、谈谈个性心理结构对创作主体的制约作用。文艺家的个性心理结构,制约着他的创作。第一,优异的心理结构和心理素质,能使作家艺术家的感觉、知觉、感情时常处于活跃的状态,使他的内心体验变化多端,使他的回忆、联想、想象显得丰富多彩而又美妙奇特。第二,优异的个性心理结构能使文艺家成为全面地表现人的自由本质的创作主体。艺术创作就是心灵的自由创造,是创造主体同客体结成特殊的审美关系以后,以其最大限度的心灵主动性去改造客体、再造客体的创造活动。文学艺术家在感受外物刺激的基础上,依靠自由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东西,借以表现人的情感,并从这种创造中发现自己,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这也就是人的自由本质的一种实现。2、谈谈童年经验在文艺家审美心理建构中的作用。童年经验是文艺家审美心理建构的“根基”,童年经验生成并建构文艺家一生审美心理的意向结构,童年经验决定了文艺家一生的个性气质、感知方式、情感方式和思维方式。作为建构文艺家审美心理生成的重要因素,童年经验比其它任何时期的经力都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童年经验就是文艺家最有个性最有价值的“不动产”,是文艺家创作的不竭的源泉,在文艺家从事创作时他会执拗而自然地流淌和复呈出来。3、谈谈心理创伤对文艺家审美心理建构的影响。第一,童年经验的心理创伤造成文艺家思想的深刻性和敏感性。童年经验的心理创伤往往使文艺家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对生命存在的本质及其意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加深文艺家思想的深刻性和造成认知敏感度的增强。第二,心理创伤造成文艺家个性气质的内向抑郁和孤独意识。文艺家的抑郁气质和孤独意识能给他的作品染上一种独特的个性色彩和独有的思想和情感深度。文艺家的抑郁气质和孤独意识除了先天遗传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环境的压抑与群体的隔离。5第三,在童年经验的心理创伤中,母爱对文艺家审美心理的生成具有特殊的作用。在童年经验的心理创伤中“母性教育”对于一个文艺家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第四章文艺家的心理体验名词概念:审美体验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的是人的生命,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丰富性体验文艺家的丰富性体验,指的是文艺家获得爱、友谊、信任、尊重和成就时的内心感受。丰富性体验是一种欢悦、幸福的体验,它使文艺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的心灵的美好。我们这里所说的丰富性体验,主要是指文艺家童年时期的丰富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