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权的时间结构与水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姓名:耿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农业经济管理指导教师:胡继连20080615水权的时间结构与水资源配置效率研究作者:耿宁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关业祥中国水资源配置的基本思路2002中国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和生产用水要求不相匹配,北方一些地方严重缺水.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要进行水资源配置.本文研究内容:一、水资源配置的主要任务及模式,二、配置水资源的基本原则,三、水资源配置的支撑体系,四、水资源配置的决策机制,五、中国水资源配置的实践。2.学位论文柳长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2004该文以海河流域为例,探讨流域本身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的基础理论、配置方法和评价手段,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深远意义.(1)水资源有多种功能,多种功能决定了水资源的多个用户.根据用水特征,水资源用户分为生活用户、生产用户和生态用户.各用户都有得到适量水资源的使用权.(2)水资源配置涉及不同层次的决策者.根据新的《水法》精神,水资源配置包括5个层次的决策者:1级分区层(流域层)、2级分区层、行政分区层、行政子区层和计算单元层.1级分区层、2级分区层、行政子区层和计算单元层是流域水资源配置的主层次,而行政分区层和行政子区层是流域水资源配置的侧支层次.在流域水资源配置时,应把主层次与侧支层次有机结合.(3)流域水资源配置决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大系统,是由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按照一定的从属关系安排的决策单元组成,形成金字塔结构,是典型的多层递阶系统.流域水资源配置决策网络分为主决策网络系统与侧支决策网络系统.水资源配置有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两条路线.水资源配置应把两个决策网络系统和两条路线通过协调和公众参与有机结合.(4)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型技术体系包括配置模型、水文(模拟)模型和水资源配置评价模型.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型是优化模型,是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多目标规划、双矩阵平衡点算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机耦合.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模拟模型,主要对流域水文循环进行模拟.评价模型主要确定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对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5)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理论是研究流域生态需水的基本理论.水量平衡方程是水循环的数学模型,应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生态用水与需水,可以保证流域系统的水资源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平衡,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生态用水等于水资源总量减去生活生产耗水量.在流域水资源配置时,根据不同水资源保证率年生态需水量进行配水.根据海河流域1956-1984年生态用水分析,考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水资源合理配置时,建议生态分配水量不小于最小生态用水量36.4亿m'3,或生态分配水量占总水资源的比例不小于生态用水最小比例16.3﹪.(6)通过分析海河流域1995-2000年城镇居民水费支出(WE)占人均可支配收入(DI)的比例和占人均消费支出(LE)的比例变化,认为宜采用水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R作为衡量居民承受能力的控制指标.要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必须加大水价调整幅度.此外,R边际曲线说明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加大节水力度,可提高居民承受能力.结合国内外的标准,建议水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取3﹪.(7)建立了多层次、多目标、群决策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型(WRAM)和以模糊决策与模式识别理论为基础的流域水资源配置评价模型(FAM).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型(WRAM)以GDP、COD等作为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以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以及水资源为约束条件.流域水资源配置评价模型(FAM)以GDP、COD等作为参数,以支持度作为指标衡量流域水资源配置对流域可持续发展支持程度.以1998年为现状水平年,2010年为规划水平年,应用水资源配置模型(WRAM)和水资源配置模糊评价模型(FAM),通过分析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及不同情景水资源配置方案.3.会议论文张冠军.王桂娥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黄河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2001本文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黄河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文章介绍了黄河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阐述了水利枢纽在缓解和解决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中的作用,论述了水利枢纽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4.期刊论文陈灵旺对水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海峡科学2009,(6)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管理现状要求管理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即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基础上实现自然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变,将对水资源的管理提高到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地位来认识.该文提出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对策和措施,即:在统一规划、管理的基础上,培育水市场主体,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确定水权分配原则,实现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5.学位论文佟金萍基于CAS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机制研究2006中国的水短缺不仅是资源短缺,更是制度短缺,并且制度短缺加剧了资源的短缺。面对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经典配置的失灵效应,提出流域水资源配置应在复杂性范式的指导下,向“沟通与协调”的新配置理念过渡和发展。因此,解决的有效途径是如何应用复杂性科学研究和构建适合我国水情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机制,这是本文的核心所在,它关系到转型时期中国政府与市场如何有效配置水资源的协调性问题。在复杂性科学的视角下,流域水资源配置系统可以被看作是一类CAS,运用CAS理论定量描述水资源配置的系统演进,为流域水资源配置机制的构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寻求合适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机制,首先,以水权制度变迁为主线剖析我国流域水资源配置机制的演化过程;之后,根据路径依赖原理得出流域水资源适应性配置机制是机制演化的绩优路径,并结合CAS理论阐释了机制选择的理论依据;最后,从理论和工作角度界定了机制定义和内涵,构建这一机制,同时阐明机制的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将流域水资源适应性配置机制的运行和实现视为系统行为,对机制的工作原理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分别建立了水权初始分配模型和水权交易CAS模型。最后结合黄河流域实际,验证适应性配置机制构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给出流域水权分配的监管机制。6.会议论文唐锚.张小娟浅谈信息化在北京水资源配置和管理中的作用2007北京属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配置和管理任务艰巨。信息化作为北京水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水资源配置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文中分析了信息化建设在水资源配置和管理各环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正在建设的北京市水资源配置管理系统为例,说明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7.学位论文杨进怀基于3S技术的流域农业水资源配置优化研究——以北京市潮白河流域为例2007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组成要素.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优化配置,水资源是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流域为单元研究水资源在生活、生产和生态中的配置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北京是个严重缺水型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m'3,远远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1000m'3的下限.为了实现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目标,必须科学解决水资源短缺条件下的配置优化问题.潮白河流域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地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东部发展带上,北京境内面积5521km'2,密云水库、怀柔水库,水源八厂、怀柔应急水源地均在潮白河流域.减少农业用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城市供水水源安全是潮白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和重点.本研究以北京市潮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自然地理特点,提出了潮白河流域土地分区的综合自动分类办法,并应用2005年Landsat的TM30m×30m的卫星影像图,对潮白河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类.根据近地面能量平衡理论,引用SEBAL模型,利用NOAA卫星影像图和地表气象观测资料对净辐射、土壤热通量、地表粗糙度等参数进行修订,确定比较适合潮白河流域的蒸发散模型,并据此计算了2005年潮白河流域的蒸发散(ET).通过调研潮白河流域2005年种植现状投入产出状况,分析ET与当年降水量的关系,确立潮白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即以投入最少、产出最多作为经济因子,以叶面积指数(LAI)最大作为生态因子,以种植作物ET值不大于潮白河流域当年降水量为社会因子,通过线性规划分析目前土地利用条件下,生态、经济、社会的最优方案.本研究在确定基于遥感自动分类、调查数据、专家知识、历史数据基础上的3S分区综合自动分类方法,SEBAL模型参数修订及在潮白河流域应用,利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潮白河流域农业水资源配置优化方案等方面具有集成和独特的创新特点.本研究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可为综合管理潮白河流域,科学解决其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为流域水资源监测评价提供依据,也可为北京市乃至华北地区农业的生产与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指导.8.期刊论文吴和国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2002,(2)对泰兴市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地表水和地下水要统一管理运用,须改变由于体制问题造成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城镇水资源与城市水资源的分割管理状况;重视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研究农田灌溉用水定额.9.会议论文朱启林.甘泓.陈璐.游进军.陈宁滹沱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2007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剧烈人类活动影响,滹沱河流域存在诸如水资源匮乏、水污染加剧、水生态严重退化等一系列水问题,严重制约了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就存在的这些问题,运用基于规则的水资源配置模型对流域进行长系列模拟计算,并对水资源进行供需分析和水量配置研究。然后在定量揭示流域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解决滹沱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措施和实施建议。10.学位论文余江涛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立法研究2009本文力图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综合生态管理为指导,以建立石羊河流域具有生态效应的水资源管理框架法为目的,从实践的角度,根据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实际状况,从水资源配置制度、水权制度建设、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等方面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综合管理立法进行了探讨,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鉴于西部开发的长期性,本文的研究对西部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会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流域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提供立法理论和经验。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立法,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期望能够协调和促进石羊河流域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规章的实施;强化和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石羊河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流域生态统一性。第一章论述了可持续发展与地方立法的变革需求,指出流域管理制度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二章详细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并论述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原则、水资源配置的主体、对象的权利和义务,提出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些立法建议。第三章深入研究了石羊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根据石羊河流域水权制度的沿革及现状,对石羊河流域水权制度的立法进行了初步探索。第四章论述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并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现行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的缺陷。第五章针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制度缺陷,从流域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完善现行立法的几点建议。第六章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3b57cace-03dd-4664-a8aa-9e05004c4da6下载时间:2010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