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五行拳之基础-劈拳练法详解-这么清楚的讲解难得一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形意五行拳之基础,劈拳练法详解,这么清楚的讲解难得一见劈拳练法详解,实战必读前手上钻之时,手初动谓之起,手起气也起。由动而直上谓之钻,斯时要吸气,谷道内提,前阴缩,两肋张,内气自足大趾外侧之大敦穴沿大腿内侧直上到中焦入肺经,再上至耳后高骨(玉楼)而达于头顶之百会,所以要顶头竖项,以领其气。钻时,其劲为竖,钻之后,拳稍扭即变为横劲,待扭至虎口朝上时,即转为落,其劲亦转成竖劲。其内之气则自肺经出肩上之中府、云门二穴沿臂内侧下行,与掌劈落之同时,直贯大拇指端之少商与食指端之商阳二穴。百会之气,则下降至鼻、至喉、至脊背,由俞口透前胸而归于丹田。所以掌落劈之同时,虎口必须撑园,两颏要暗含着向前用力以助气之降。势定之后,则其气渐小,龙蛰虎伏,潜于丹田之中。在走劲过程中横竖之变化必须分明。所谓竖,以下体言之,乃自肩直至足底;以上体言之,乃自腋下至二肩井穴。所谓横劲,乃指自腰胸转于斗背骨,及自膝转于臀。这就叫做“横以济竖,竖以横用”。每完成一次钻劈,手恰好走一个圆圈(或椭圆),脚则配合着一撤、一垫、一进。参考附图,自1至2这一段是起钻的过程,此时应将自己中心点降低(进步低,退步高)塌腰垂臀,后脚蹬劲,前足同时向前垫步,人好象变低了。前手的钻劲是沿前1—–2段曲线段的切线方向一直伸出去的,其意甚远。所谓仰之则弥高,进之则弥长也。还要打出去如钢锉的劲儿来,只有此数劲俱全,才能将对方擎起,在随之而来的一劈之中才能将对方放出去。2—-3段是落劈,同时后脚越过前脚进一大步。3——-1段曲线的切线方向向后下方照直而去,其意甚长,犹如要将对方拉回,丢到自己身后无穷远处之意。此即是退之则愈促,俯之则弥深。如果对方用力向回挣,我便在1点进行转换,顺对方回挣之劲,一变而为起钻,必能将对方擎起来,入出去。综上所述,是劈拳最基本的行气与走劲,无论养生者还是技击者,都须如此练法。练时,呼吸、行气、走劲要互相配合,所以走架宜慢不宜快,宜放松不宜用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初学者,由于内气尚不通,故气感不明显,且由于不够熟练,难以面面照顾得周到,故可不必用意识去导气运行,只要姿势走对了,劲路正确了,气路自然逐渐畅通,内气自然按轨道运行,应纯任自然,切勿强求。当练功有一定基础之后,在练习单手发劲,或在技击实用中,其行气与走劲问题,则较为复杂。由于敌我双方体质与本力之差别,以及当时拳势之变化,其走劲与呼吸的关系亦是多种多样人。其内气之运行,也就与初学者走架练功时有所不同。现仍以劈拳之应用为例,一般说来,钻翻落的动作变成一个完整的劲路,并无明显的阶段区分。如对方以右掌(或拳)向我前胸进击,其体重与力量比多大不了多少,我可以用右手阳掌(手心朝上)顺步接手,左手置右小臂内侧,与右手一齐出击。出手便带横意。此乃先天之横,有意而无形。接手后,右掌一翻使成竖劲,劈向对方,左掌下按,同时右足进寸步,这即是拳经上所说不钻不翻,一寸为先。在这一变化中,胳膊不动,涵蓄在胸,转化在腰,不在外形。带脉之气横缠,冲脉之气上下,全在内中,将横劲变为竖劲。走横劲时,应将背骨用力贴住,劲自脐下而出,从六腑向外转至斗骨;出竖劲时将尾中大筋伸直,两肩井穴软意松开,向前一送,其劲自然发出。这个动作是吸、呼、呼。出手是吸,一接手用横劲时即变为呼,以竖劲进行击发时,再呼。由吸开始,其气即自丹田转过会阴,复上行过长强至命门,与击发之同时,气自命门透过腰腹至于丹田,由脐下而出。用丹田、会阴、命门,完成一个三角形的小周天循环。此是刘纬祥先生的行气发力之法。若对方体重,力大,劲猛,我一接手便觉钻之不起,则可在右手接彼小臂之同时,急上左步向右转腰,以左掌抚其大臂之上,顺彼力向后方一捋带(呼气),待对方被捋而向回抽劲时,我急作短暂吸气,将气自会阴提到命门可夹脊。步不动,借彼回抽之力左掌下按,以右掌向彼胸前劈出(呼气),同时内气亦穿过胸腹,自丹田而出。作是三点小周天,以肾气击人。此乃张占魁先生惯用之打法。盖劈拳为形意拳之基础,在技击中,随敌我形势的变化,其出手、行气与走劲之法,亦是千变万化。总之,照拳经所云:“劈拳高举出云门,肺叶舒张气畅伸,少商指引意中气,修残补缺效如神”是养生走气;“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竖,起如摘子,落如坠子,起如钢锉、落如钩竿”是走劲;“劈拳勇猛不可挡,斩梢取面击中堂”,是技击用法。其它如崩拳、炮拳、钻拳、横拳莫不是。传统功夫名家拜师,集结号:希望拜师学习的朋友,可以详细留言拳种不限,形意拳,红拳、螳螂拳、戴氏心意拳、通背拳、八极拳、泰拳。。。多拳种名家(长期有效)合作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经验和观点,仅供学习参考!本公众号尊重原创,会标注文章作者,如因原作者无法追溯,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标注,谢谢!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