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摘要金融创新是金融资源重新组合的过程,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创新。资产证券化、表外业务、金融一体化是金融创新的三大趋势。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市场为载体,以利率为传导机制,影响中介指标从而影响企业、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最终实现这个政策目标。金融创新可视为推动全球金融系统向更有经济效率的目标发展的动力,放松管制、技术发展和金融创新正在改变着经济。本文主要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关键词:金融创新货币政策影响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目录第1章绪论...........................................................11.1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的概念与内容..................................11.2国内研究现状....................................................1第2章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机理分析................................32.1金融创新使货币供求的影响........................................32.2金融创新对货币工具的影响........................................42.3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52.4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62.5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总体评价................................6第3章基于金融创新的我国货币政策建议..................................73.1改进和完善货币政现中介目标......................................73.2改善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73.3调整和改变货币政现工具的使用....................................73.4建立货币政策体系自身的创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8结语...................................................................9参考文献.............................................................10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第1页共10页第1章绪论金融创新是金融资源重新组合的过程,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创新。资产证券化、表外业务、金融一体化是金融创新的三大趋势。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市场为载体,以利率为传导机制,影响中介指标从而影响企业、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最终实现这个政策目标。目前金融创新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对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鉴于货币政策对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性,因此研究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1.1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的概念与内容金融创新就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即是指金融机构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其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目的是盈利和效率;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要组合;即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制度的创新。狭义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货币政策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对中央银行来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中间目标的实现来完成,即调整和控制一些中间的或传导性的金融变量来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如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利率、股票价格等。1.2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便引起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的注意。国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的研究主要集中讨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Lown,1987)的影响上;在货币上供给方面,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第2页共10页(Mayer,1992,Tobin,1998)在批判简单的基础货币模型的基础上,对货币给进行了一般均衡分析,建立了资产选择模型,该模型突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货币传导过程中的资产替代性。该理论说明货币供给是受公众的资产偏好制约的,而公众的资产偏好是由包括整个金融体系在内的社会经济部门的共同活动决定的,因而并非由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国外学者还在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实施(Krieger,2002)的影响以及央行的角色冲突(Woodford,2002)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国内研究:近些年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金融创新这个重要课题做出了研究:尹继志(2007)等人研究了金融创新和货币供求的关系,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那就是金融创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性,但是他们的研究方法及对金融创新会货币供求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却有不同。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第3页共10页第2章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机理分析2.1金融创新使货币供求的影响(1)减弱货币需求,改变货币结构和内涵。经济的发展,空易规模的扩大、商品货币化程度的加深和通货膨胀下物价水平的上升都导致了货币需求绝对数量的增加。然而,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金融电子化和金融工具多样化一方面减弱了人们的货币需求,降低了货币在广义货币帮金融资产申韵比重;另一方面,扩大了货币的内涵。货币和其它金融资产之间存在着替代效应、不仅外在货币(现金和政府债券)对经济发生作用,而且内在货币(其它私人金融资产)的变动也会对利率、产出、财富和货币供应总置产生影响。究其原因,一是金融创新中涌现了大量货币性极强的新型工具,如MMMFs(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DAa(货币市场存款帐户)、CD及超级NOW帐户等均具有良好韵支付功能和变现能力。这些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流动性需要。而且为人们提高了M1的收益,这无疑会引起对M1的货币需求的成功。二是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金融电子化和支付清算系统韵改革,缩小了M1特别是现金的使用范围,导致了M1货币要求的下降。三是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和证券化趋势,使得舟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金融工具大量增加,这些新型的金融工具是对原有金融资产流动性、盈利性的重新组合,既获得交易支付便利,也可获得高投资回报,缩小支付手段和储蓄手段之间的转化成本,相对提高了持币的机会成本,人们就会在其资产组合中尽量减少货币的持有置,增加非货市性的金融资产,其结果是货币需求减少,使货币在总资产中对比重下降。(2)降低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一方面,金融创新改变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引起货币需求构成的变化。借用凯恩斯的概念就是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的减弱。投机性动机增强,用于媒介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商业性货币需求比重下降,而用于投机获利的金融性货币需求比重上升。商业性货币需求受规模变量的影响较大,而规模变量短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商业性货币需求具有可以预测和相对稳定的特点。金融性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机会成本和个人预期等因素,而市场利率的多变性和人们心理预期的无理性,往往使得金融货币需求比重的下降和金融性货币需求的上升,削弱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变得更为复杂和不稳定,各因素的影响力及其与货币需求函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第4页共10页数关系的不确定性更为弱显,从而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2.2金融创新对货币工具的影响(1)金融创新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力。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证券化趋势和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有利于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其具体表现如下:第一,金融创新为政府融资证券化铺平了道路,为政府债券市场注入了活力,不仅满足了政府融资的需要,而且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提供了大量可供买卖的工具,使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的能力大增。第二,金融创新引起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政府债券因兼备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成为各金融机构举足轻重的二级储备,也是最主要的流动资产。金融机构在补充流动性资产或进行资产组合调整中日益依赖公开市场,他们积极参与市场买卖不仅在客观上配合了中央银行的操作,也有利于增强政策效果。第三,金融市场创新和工具创新,使证券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重要资产。人们对各种经济信息、动态和金融市场行情十分关注,并据此作出预期,采取经济行动。这无疑有利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使得这一政策工具不仅可以调控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还可以通过操作发布明确的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微调。(2)金融创新削弱了再贴现率的效力。在调整再贴现率的操作中,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因为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后,只能坐等金融机构来申请再贴现时才能发挥作用。金融创新使这种被动性更为明显。在创新活跃的国家中,再贴现只是金融机构众多弥补流动性的途径之一,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出售证券、贷款证券化、同业拆借、发行短期存单,包括从国际金融市场借款等多种方式满足其流动性需要。除了拓展多种借入途径之外,金融创新还可以降低借入成本、提高借入便利度,其结果是金融机构对贴现的依赖程度下降,这就削弱了中央银行再贴现窗口的重要性,调整再贴现率的效力因此被打了折扣。3、金融创新弱化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效力。金融创新降低了实际提缴的法定准备金。因为第一,金融创新使融资证券化趋势日益增强,它一方面使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向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绕开了存款准备金率的约束;另一方面,创新改变了金融机构的负债结构比例,尤其是商业银行,存款在其负债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而通过国内外货币市场,如同业拆借、回购协议、欧洲美元借款等短期借入款和其他较长期负债如发行金融债券等的比重却稳步增加。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导致整个银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第5页共10页行体系的存款大为减少,因此降低了提缴的准备金。第二,商业银行通过创造出的介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之间或逃避计提法定准备金的新型负债种类来减少实际提缴额。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数额减少,所以其作用力必然被削弱。另外,金融创新使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弹性增强。正统理论阐述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作用机理的基本前提是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不变,那么增加或减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起到数倍收缩或扩张银行货币创造能力的作用,而金融创新恰恰破坏了这个基本前提。由于货币市场高度发达,银行调整超额储备的途径很多,亦十分便利,这就使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刚性减少而弹性加大。例如,当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银行不愿收缩信贷时,他们可以通过减少超额储备来保持其贷款规模。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货币市场来解决,其结果是削弱了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效力。2.3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1)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不断下降。首先,金融创新使得银行间资产的替代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