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谈我国的社会分层现状内容提要:本文从社会分层概述谈起,介绍了两种基本的社会分层理论,然后分析了中国社会分层存在的必然性,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分层的转变过程,分别以不同的学者标准和国际通用的各项指标分析了中国社会分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得出了中国社会分层结构正在经历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结论。关键词:社会分层转变金字塔型橄榄型社会分层概述社会分层是将社会中的人们按一定标准,划分成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只要有社会存在,就有社会阶层存在。一般来说,社会分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每一层次内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同的地位或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2)分层要求各层次之间应具有高低有序的关系,体现出社会的纵向结构关系。1社会分层的实质,使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的不均等分配,既不同的社会群体或社会地位不平等的人占有那些在社会中有价值的事物,例如财富、收入、声望、教育机会等等,在社会分层理论中,一般认为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从两个市郊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即人们熟悉的阶级理论和多元分层理论,前者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为依据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例如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我国各阶层的划分就是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作为标准的,并使这个划分标准一直影响我国该方面的研究。后者的多元分层理论则强调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由收入、权力、声望、职业、教育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是一种以多元因素为依据的分析方法。这个理论模式在西方有广大的影响,并在近年内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很多社会学家所接受。当然,国际上也常常会用诸如不平等指数2、吉尼系数3、五等分法4、恩格1景跃军张景荣《社会分层研究和中国社会分层现状》人口学刊,1999年第5期(总第117期)2不平等指数所谓不平等指数是用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加上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即用两者的2尔系数5等一系列指标作为划分的依据。我国的社会分层概述首先,我们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我国是否存在社会分层呢?有的人认为,我国还存在社会阶级的对抗性,这当然是不对的,也有的人认为我国没有阶级了,也没有社会阶层的分化了,这也是不对的。因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和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制,决定着我国已不存在阶级的对抗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消灭了社会阶层。对此,帅学明在《中国社会分层再议》中提出了自己的理由,其根据是:第一,在进入发达国家以前,我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将存在着城乡差别、脑体差别、工农差别,三大差别的存在,为社会集团的分层提供了基础。第二,社会主义的国家体制,虽然在较大的范围内克服了劳动分工的对抗性质,但还谈不上克服劳动分工本身,有分工存在,就有差别存在,这是划分阶层的又一基础。第三,在社会主义阶段,私有制经济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已占了一定的比重,贫富差距的拉开,财富作为区分阶层的标准日趋明显。第四,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在此原则之下,由于人民的能力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身体素质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等一系列差别,所形成的社会地位就会不一样,使差距产生。第五,从思想角度来看,我国几千年以来的封建传统至今仍有影响,封建等级制、权力崇拜的等思想人仍然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也是社会分层的影响因素。6因此,社会分层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然是一种值得关注的问题。其次,我们要分析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社会分层状况在改革前后是经历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过程的。从50年代中期至1979年,那个时候中国的阶层结构是“刚性”的(陆学艺,1995)。我国奉行的是比较严格的户籍制度,将中国人口百分比之和的办法来表示社会的不平等程度。3基尼系数本是经济学概念与测量方法。它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Gini)根据洛伦茨曲线图而建立的测量分配不平等的程度的指标。由于它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出财产、收入等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因而在社会分层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基尼系数是个0到1之间的数值。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即财产或收入等完全平均分配;基尼系数为1表示绝对不平等,即全部财产或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根据国际上多年测量的数据,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时,为中等不平等程度。4五等分法五等分法最早是由F.W.佩什在一篇题为“真实的个人课税率”的论文中提出来的。此种方法是按人均收入的高低将人口分为五等份,然后测量各1/5层的人口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5恩格尔系数指食物支出额与全部生活消费支出额的比率。它是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的测量方法。用来作为衡量生活、福利水平的指数,即家庭的收入越低,食物支出的比重就越高。恩格尔系数不仅可用来测量总体的生活水平,也可在社会分层研究中用来测量和比较各分层群体的生活水平状况。在恩格尔系数的一般分类中,恩格尔系数达到58%以上视为赤贫,51%-58%的视为温饱或勉强度日,41%-50%视为小康,31%-40%视为富裕,30%以下的视为极富裕。6帅学明《中国社会分层再议》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3分为两类: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严格的户籍制度造成了我国城市与农村相互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城乡差别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分层。那个特定的社会时期产生了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划分的制度体系,而这个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身份制、单位制和行政制。通过身份制把人民分为干部、工人、农民三个阶层,这三个阶层之间的边界相当明显,层级性很强,他们与其相应的收入、声望、权利等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三个阶层之间的转换是非常困难的。社会上缺乏具有流动性的“边缘阶层”。单位制把大多数社会成员组织到一个个具体的、由国家建立的“单位组织”中,由这些单位组织给予他们社会行为的权利、身份和合法性,国家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单位组织将国家社会所控制的社会资源分配至每一个单位成员,单位制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收入、而且影响了例如子女教育、住房、文化程度等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行政制是每一个单位组织依据他们在行政化的国家资源分配体系中的不同级别,占有不等量的社会资源,由此造成了不同单位组织对社会资源占有的显著差别,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分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引起了社会结构的一系列新变化,所有制结构由国家所有制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的多元模式,尤其是产生了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三资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社会组织的分化,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户籍管理制度的松动都使原有社会阶级阶层发生了分化和重组,产生了一些新的阶层,干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可避免的分化组合,原先的“三级”结构被打破,成为有着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可以说,我国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加上一个知识分子阶层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但两个阶级内部明显分化。同时,边缘阶层和模糊身份者纷纷出现,阶层结构中原有的断层正在弥合,新生断层也正在显露,阶层的边界和阶级性已不是那么明显,阶层结构呈现出变动性、多元性和边缘性。我国的社会分层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在发生着转变。应该说,这个转变过程是非常符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现状的。因为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制度的刚性化对积极性的压抑,制止了人们安于现状的懒惰,激励了人们的积极性和由此带来的更大的投入;也避免了地位决定因素的对社会行为的误导,使人们更多地通过努力工作或创造财富来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占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也避免了在社会地位结构的刚性化及先赋性基础上的利益差别的固定化,有助于社会进步。4那么我国社会分层采用的标准是什么呢?在这种标准下的社会分层现状又是怎样的呢?当然是各个不同的学者都有不同的观点,例如帅学明就以职业、政治权利、收入、教育程度四者为标准对我国社会进行阶层划分,分为国家公务员阶层、知识分子阶层、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阶层、乡镇企业管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住阶层、个体工商化阶层、国有企业工人阶层、退休人员阶层、乡镇企业工人阶层、雇主阶层、农民阶层、待业者阶层。而本人比较赞同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里的观点。陆学艺认为,与马克思和毛泽东的阶级分析相对比,社会分层在思路上应该有新的突破:财产所有形式上的多元特征以及财产占有并非社会阶层归属的唯一标准,即划分阶层时不能如前二者那样以生产资料的占有作为阶级分析的唯一标准;阶级分析的目标与价值取向也应由“冲突论”转向“功能论”,也就是说,对社会阶层进行分析并非要进行新的“阶级斗争”,而是要协调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与社会整合。在这个基础之上,他提出了他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进行划分所依据的标准。“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是最宏观的标准。而基于对阶层分化特征的认识:职业分化是最主要的特征、特殊的制度性安排对资源配置有重要影响、生产资料所有权是重要但仍不足够重要的因素、社会的过渡特征导致阶层的不稳定性加剧特别是不确定的边缘性群体(如农民工群体)出现,以上四大特征让作者认为正确的阶层划分标准应是:职业化、以及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这三大资源的占有状况。具体来说,书中对这三种“资源”的定义分别是:组织资源指“依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的能力”,经济资源指“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文化资源指“社会(通过证书或资格认定)所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在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具有“决定性意义”;经济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在抑制其影响力的增长”;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则上升很快,并且作者认为其重要性“不亚于经济资源”。无疑,“组织资源”这个是一个中性词。根据这样的标准作者对当代中国社会状况作了分析指出,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5明晰,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这些迹象表明,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出现而且趋于稳定。基于以上分析作者提出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把中国社会分为五大社会经济等级和十大社会阶层。五大社会经济等级是: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和底层;十大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从科学的角度讲,“现代化”的阶层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橄榄型,社会中间层为主体(而与之相反的则是“顶尖底宽的金字塔结构”,即缺乏一个庞大的社会中间阶层,绝大部分人处于社会的下层)。现阶段我国的中间阶层中,中下层比例最大(44.5%),其次为中中层(36.97%),最后为中上层(l8.49%),陆学艺基于详实的调查数据以及分析论证,对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等级结构形态的整体概括是:全国范围内类似于金字塔结构,城市正向橄榄型结构演变,乡村地区与城乡结合的县级行政区的转变还很“漫长”。我们也可以有关的衡量指数来看中国的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从基尼系数看,中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在改革以前的1978年,据世界银行测量是0.160,在全世界几乎是最低的。1994年中国城市与农村合在一起计算的城乡居民个人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34。这已经超过了国际上通常认为的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的中等贫富差距程度。由此可见,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从五等分法看,据1994年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合计的居民家庭的收入差距是比较大的,最贫穷的20%家庭仅占有全部收入的4.3%,最富有的20%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一个完全意义的金字塔结构。从恩格尔系数看,1985年中国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52.3%,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57.7%,1992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城市为52.9%,农村为56.8%。因此,中国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