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几个“主义”和一些人物背景:在法国大革命与工业革命结束以后,现代的历史展开。随着经济的发展,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缓慢普及。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并存。在这一世纪中,法国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并成为欧洲艺术的中心。新古典主义绘画(革命的古典主义)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人们的欣赏趣味从柔美转向坚强,并有如下特点——追求共和制的资产阶级以古罗马为典范;庞贝城的“发现”激起了人们对古代传统的狂热爱好;对洛可可风格的厌倦,道德反思;英雄题材的绘画受到青睐;新古典主义的特点:古典式的宁静;考古式的精确;与十七世纪复古的古典主义不同,是对古典主义的推进;高贵的简朴,宁静的雄伟。新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是大卫和安格尔大卫(1748-1825年)出生于巴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认真学习过布歇和卡拉瓦乔的艺术。在接受古代艺术影响的同时,在思想上也受到古罗马共和思想的影响,滋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热情,并竭力用古希腊罗马的艺术样式,传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他还作为社会活动家、革命家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他被选为国民议会的议员。艺术上他不满足于古典主义的理想美,而是将刚刚发生的事件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来。《马拉之死》是他将时代革命气息,鲜明的政治倾向,并将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和现实斗争相结合的完美作品马拉之死——大卫以肖像的形式,描绘了大革命的领导人马拉被害的悲剧情景,造型单纯而鲜明,用笔深沉而有力度,人物形象凸现在抽象的背景上,犹如一尊浮雕。(尚有卡拉瓦乔明暗处理的影响)阻止战争的萨宾妇女——大卫遵循古典原则、没有血腥、展现人体美、严谨的雕塑形体和细腻的素描功力、完美的透视、温和的色彩。。。苏格拉底之死——1789年为鼓舞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敢于献身的精神所作。所谓新古典,不仅是表现语言上的新,更多是借用古典方法或古典故事暗喻现实。安格尔(1780-1867年)安格尔出生于蒙托邦,父亲是雕刻家。当他第一次见拉斐尔《椅中圣母》临摹作品时,激动得流下热泪,决定了他一生的艺术走向。17岁进入大卫画室学习,由于成绩优异使拿破仑免了他的兵役。1806年考取赴罗马学习的机会,且一呆就是十七年。61岁时回到巴黎,几年后获得共和国美术委员称号,且成为沙龙评审委员之一,掌握了美术评选大权,在美术界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70岁时荣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还获得元老院参议员的称号。艺术特点:不以题材取胜,仅靠技巧赢得历史地位。新古典主义的最后大师,将新古典主义重题材和内容,转移到了轻题材重形式美的路上。一生只画肖像和女人体,历史画鲜见。他曾说:在一切形中,最美的是圆。他笔下的曲线犹如音乐的旋律。泉——安格尔手臂组成圆和三角的几何结构,胸部和腹部的转折起落也形成波浪式的曲线,这正好与左边的单纯与宁静形成对比。画家严格遵守比例、对称的原则,为求形的生动,减弱了色彩的功用。以一种恬静、高雅和抒情诗般的意境衬托少女的纯洁。土耳其浴室——安格尔与《泉》一样,在曲线、在圆形中阐述自己的追求。这幅画是画家晚年集多年画女裸体之大成的一幅新作。许多形象都是从旧作移植而来,仍保持着各自独立的姿态表情,因此她们互相并没有什么联系;在构图上也缺少整体感和空间透视效果。与浑圆的肉体对比的是画面上的直线和方格。。瓦品松的浴女——安格尔画家从女子的背部看到了令他激动不已的美,那就是常人所看不到的微妙的曲线和色调变化,绿色帷帐,白色的布单,红白相间的花格头巾装饰衬托浅黄色调的人体,具有庄重、典雅、纯洁的美感。使观者视觉所至一切环境饰物与人体构成一首和谐的交响乐曲。(构图有突破,采用了横、竖线条的对比)浪漫主义绘画浪漫主义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文学与艺术的重要流派,在艺术上,浪漫主义的主张与新古典主义的观点针锋相对。浪漫主义反对单纯取法于古典范例,反对清晰的轮廓线以及故意安排的构图。艺术特点:传奇、虚构、重想象、重色彩、重对比、重夸张、重个性解放。区别——以法国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以英德为代表的消极浪漫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籍里柯、德拉克洛瓦轻骑兵军官的冲锋——籍里柯画家以大胆的色块,粗犷的笔触和充满激越情感的动态,体现了革新精神。作品展出后使古典主义主宰的巴黎画坛为之震动。有位评论家指出“人的运动,特别是马的动感很出色。色调热烈但不失和谐,笔触自然而巧妙。”(适当的红色,整体的暖色调,律动的线条增加了浪漫感)梅杜萨之筏——籍里柯是根据1816年“梅杜萨”号触礁沉没的真事所画。右下角是浸泡的尸体、左边是抱着儿子遗体的老水手、第三组人物是坚持了十四天的幸存者们在向远方的帆船求救。把漂泊的苦难描画的淋漓尽致。这是浪漫主义的开山制作。不拘一格的造型,夸张的姿态,动感强烈的线条,天空滚动的乌云,富有想象力的光与色的融合,汇成了一幅协调的浪漫主义悲壮的画面,但丁之舟——德拉克洛瓦又一位色彩大师,号称浪漫主义的雄狮。以但丁的《神曲》为题材创作了《但丁之舟》,直接向学院派挑战。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小舟在冥河的巡游。以及水中的鬼看到但丁的小舟,希望回归阳界竞相争踩着别人往船上爬。自由领导人民——德拉克洛瓦这是一幅想象力达到巅峰的杰作。女神半裸的出现在街垒,手持人间的武器率领起义者冲锋陷阵。正是因为营造了逼人战场的氛围,居然没有感到指挥官半裸的不协调。五六个人竟有了千军万马的效果。概括、夸张的绝品。更强调画中色彩的效果,否定古典主义清楚的轮廓和线条的美感。。。现实主义绘画(以法国为主要脉络)“唯有真实才会美”是现实主义画家喊出的口号。现实主义绘画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主流。源于生活的真实美,即摧毁了古典主义的理想美,也摧毁了浪漫主义的夸张美。体现了时代的个体精神。艺术特点:直接描绘工人、农民的劳动,而且将这一题材提到了相当高的地位;基本排除了想象手法的使用;重视技法的更新,采用各种手段使画面效果更完善(刀、笔等工具的更新);不拒绝各种流派的艺术手法。著名画家是库尔贝、米勒、门采尔、列宾、苏里科夫自画像——库尔贝一次在和科罗交谈时谈到法国最伟大的画家是谁?库尔贝很自信地说:“那就是我库尔贝。”当他发现科罗看他时,他才又补充一句“当然还有你科罗”。他在所有的自画像中都把自己画成一个高昂着头,总是用俯视的眼光看这世界的美男子。(刁着烟斗,自信、高傲、漫不经心,而且略带冷漠的眼光看着身边的世界。)(伦勃朗画风)石工——库尔贝这是他路途中遇到的场景。。。单纯的色彩,强烈的对比(粗犷的线条),烘托了生活在底层人们的现状,同时传达了一种不平的声音。(稍显不足是动作有些模特化,僵硬)筛麦妇——库尔贝妇女毫无修饰的自然身姿,和那裸露的颈项、双手和紧身衣裹着的身体充满着生命的力量。此画最能说明他的美学思想。(色彩,构图)米勒(1814-1875年)农民画家米勒出生在诺曼底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种过田。23岁时到巴黎师从于画家德拉罗什。为了生存,他曾用素描去换鞋子穿,用油画去换床睡觉,他还画过庸俗低级的裸女。有一次他听到人们议论他说:“这就是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这使他伤透了心。从此他下决心不再迎合任何人了,坚决走自己的艺术道路。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在这里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其艺术特点——把农民当基督来画;追求人性;色彩厚重、苍茫,有雕塑感。在即将摆脱贫困时离开了人世。当时影响不如库尔贝,但对后世画家影响大收获者的午餐——米勒农民在歇息午餐,村姑腼腆地低着头不敢入餐,而那个青年农民极力劝说,其他人也期待的目光,她忸怩迟疑的神态。。。米勒塑造人物从不着重细节的精微刻画,而以人物的动势传达内在思想感情,造型的高度概括和简练。拾穗者——米勒在已经收割后的麦田里,3个农妇神态疲惫,头顶着盛夏的烈日,寻找失落的麦穗。画中没有庞杂的场面,也没有过多细节,十分单纯。画面的背景是堆成小山似的麦垛,主人骑在马上监督农民们干活,丰收远景和前景3个农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暗示在丰收的年景,农民们仍然不得温饱。作品问世以后产生了惊人的社会反响,资产阶级评论家凭着他们的敏感,从政治上作出论断:“这3个拾穗者如此自命不凡,简直就像3个同命运的女神。”事实上画家并没有他们想得那么多,他只是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画出来而已。这幅画的生命就在于真实,这种真实能引起人们对那个社会的怀疑。米勒在他所有的画中都采用了简洁手法,表现丰富的内涵,他的思想观点都通过真实的形象和场面自然地流露了出来。他笔下的农民具有一种朴实、善良、憨厚和稚拙的美。人们称米勒是乡巴佬中的但丁、土包子中的米开朗琪罗。拾穗者——米勒横向构图,空气感,色彩集中在人物,雕塑般的造型,几乎看不清的脸——以动态的真实烘托真实生活,放弃细节。牧羊女——米勒(云的飘动、人的静止、终日与羊为伍、雕像般的形体、迷茫的目光、地平线、希望的光、观者的思考。。。)门采尔(1815-1905年)门采尔是德国自文艺复兴丢勒之后最伟大的画家,他90岁去世时德国皇宫为他举行只有元帅将军才能享有的盛大葬礼。早年因画插图而蜚声画坛。门采尔不仅是19世纪的素描大师,而且是伟大的油画家、版画家、粉画和水彩画家。1875年创作了现实主义名作《轧钢厂》。尤其他的素描,造型严谨,笔法生动,极具表现力。轧钢厂——门采尔(德国)是世界美术史上最早描绘工人劳动场面的优秀作品。为这幅画,他画了几百幅速写,还亲自深入工厂体验工人轧钢生活,他自己说:“我一直处在危险之中画这些习作,仿佛随时都会被轧钢机器吞进去似的。”画面空间壮观,工人的劳动姿态真实、生动。(动感、透视、气氛)列宾(1844-1930年)俄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上半期最伟大的画家,他以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列宾是一位全能的绘画大师,他不仅是肖像画家,而且是最杰出的风俗画家、历史画家,他以写实的艺术手法直接描绘革命者题材,塑造了一群革命家和觉醒了的大众形象。他的写实主义绘画技巧已炉火纯青。在他的作品中一切物象都沉浸在空气和光线之中,都统一在微妙的色彩调和之中,每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构图和色调。形体和色彩、素描与绘画的有机统一,使他的作品充满无限的生命力。他曾被和哈尔斯相提并论。不期而至——列宾(女人衣服的重色之目的?画面右侧的繁复?)“在绘画上我的主要原则是,按原样画素材。对我来说,色彩笔触、技巧等已不是问题,我所执着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对象的本来面貌。”瞬间的沉默和宁静。。。(伦勃朗和印象派,委拉斯开支的影响)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构图简单、以各具特征的表情和动势造型取胜,强烈的明暗对比、中间男孩的红色?仰直了的身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在十九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得名于莫奈的作品《印象·日出》,印象派的画家从19世纪光学理论中了解到,光是由太阳光谱中可为人所见的原色融合而成的,因而注重外光的表现。他们直接到户外进行写生,忠实的表现客观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印象主义画家也是现实主义画家,他们想要描绘的是瞬间的印象(少用中间色调),注重的是绘画语言本身(一群玩儿新技法的人,不太关注社会)。印象派是一个关系比较松散的画家群体,但是作为与官方沙龙的反动与挑战,他们在1874-1886年举行过8次展览。印象派的著名画家有马奈、莫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莫里索、卡萨特等。(印象派之后,画家大都注重户外写生了)莫奈(1840-1926年)莫奈于1840年10月14日生于巴黎,被誉为印象派之父。他的绘画形式源于得到画框店老板布丹的忠告:“当场直接画下来的任何东西往往有一种你不能在画室里找到的力量和用笔的生动性。”布丹的忠告渗透了莫奈的灵魂,成为他终生追求的画旨:“我想在最易消逝的效果前表达我的印象。”在莫奈的画中人和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他们融合在景色、阳光和空气中,而这一切又融合在画家特有的灿烂、艳丽、却又像乐曲般和谐的色彩之中。莫奈很重视笔触,将它看作色彩表现的灵魂,不同的笔触能表现出事物不同的质感和动势。睡莲——莫奈《睡莲》组画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