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2分)A.酝酿.(liànɡ)憔.悴(qiáo)威慑.(shé)咄.咄逼人(duō)B.凯.歌(kǎi)清冽.(liè)静谧.(mì)拈.轻怕重(niān)C.霎.时(chà)愕.然(è)喧嚣.(xiāo)参.差不齐(cēn)D.嗔.怪(chēn)蜷.伏(juǎn)绽.开(zhàn)恍.然大悟(huǎnɡ)【点拨】A项,“酿”应读niànɡ,“慑”应读shè;C项,“霎”应读shà;D项,“蜷”应读quá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2分)A.搓捻缭亮霹雳翻来复去B.烘托葱茏询职人迹罕至C.优雅伶仃劫掠沉墨寡言D.宽敞点缀倜傥妄下断语【点拨】A项,缭—嘹,复—覆;B项,询—殉;C项,墨—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2分)A.几十年过去了,刘老师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诲人不倦....,教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C.孙悟空是《西游记》塑造的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的大英雄形象。D.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栩栩如生....的交响乐。【点拨】“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可形容交响乐,使用对象错误。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D)(2分)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B.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考试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C.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而且能够陶冶性情,提升自我。D.通过认真学习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和父母的不易。【点拨】成分残缺,应删掉“通过”或“使”。5.依次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C)(2分)春,是那样的娇,那样敏感,却又是那样的混沌无涯。一声雷,________;一阵杜鹃啼,________;一阵风起,________。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②便让每一棵柳吐出一团团洁白轻柔的飞絮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①③②6.古诗文默写。(5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鉴:镜子),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读后回答问题。(3分)话说那六健将出洞门,径往西南上,依路而来。行者暗想道:“他要请老大王吃我师父,老大王断是牛魔王。我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虽则久别,还记得他模样,且等老孙变作牛魔王,哄他一哄,看是何如。”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后是如何引起红孩儿的怀疑并最终被识破的?后来孙悟空又是怎样救出师父的?牛魔王以吃斋为由不肯吃唐僧肉引起红孩儿怀疑,又因答不出红孩儿的生辰,被红孩儿识破。孙悟空打不过红孩儿,便请来观音菩萨,观音降服红孩儿,悟空救出师父。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7分)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我们只能从中取其一瓢,区别在于取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材料三:2019年4月16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以下是2017年与2018年未成年人阅读率的对比图:(1)阅读材料一与材料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示例:读书要有所选择,应选择能引起自己的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来读。(2)阅读材料三的图表,综合2017和2018年的数据,写出四条信息。(4分)示例:①2018年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率较2017年下降了7.8个百分点。②2018年9-13周岁少年儿童图书阅读率较2017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③2018年14-17周岁青少年图书阅读率较2017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④2018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较2017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二、阅读理解(45分)(一)(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9.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示的画面。(2分)示例:潮水上涨,两岸与江水齐平,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生”“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深刻哲理。(二)(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钟毓、钟会①少有令誉②。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③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④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⑤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注释】①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②令誉:好的名声。③钟繇(yáo):三国时魏国相国。④敕:皇帝召见。⑤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2)相委而去.(离开)(3)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少年时)(4)卿何以不汗.(出汗)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道歉)。元方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2)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钟毓、钟会)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13.用【甲】文原文填空。(2分)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表明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句子是“友人惭,下车引之”。14.【甲】【乙】两文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甲】文中陈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他小小年纪却能反驳父亲的友人并指出友人的错误,【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兄弟二人在魏文帝面前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且语言风趣诙谐。(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乙文参考译文】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名声。(钟毓、钟会)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晋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三)(16分)拾荒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15.参照下面的表述,分别用两个四字短语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4分)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婆媳争吵,妥协寄居→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捐建学校,拾荒依旧。16.小说第⑫段中写道“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3分)示例: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给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会。17.选择一个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3分)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示例一:动作描写。通过对拿钱的一系列动作的描绘(“咬、撕、揭”等一系列动词的使用),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以及王婆婆的善良仁爱。示例二:细节描写。通过“咬牙”“颤抖”“一层又一层”等细节的描述,_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_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揭开包裹钱的小袋子的过程比做“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王婆婆对这笔钱的不舍,表现了王婆婆的善良仁爱。18.小说第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第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一笔带过。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分)第②③段详细描述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更能充分展示弃婴的可怜,表现王婆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