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孟钰涵青铜器工艺的冶铸方法与青铜器的造型及装饰方法密切相关。青铜器都是铸成的,不是敲击或剜凿成的。铸造是把原料放在熔炉内经高温熔化成液体,然后倒入模型中,待温度下降后,铜液在模型中就凝成了人所要求的器物。拆除范便得到了成品。商代晚期的铸铜工场遗址已经在河南安阳发现.对于周代以来的青铜器冶铸已有初步了解。冶炼青铜需要的热度是一千度左右。这样高的温度,可能有鼓风炉的设备,燃料是木炭。青铜器的范是陶制的,由多块拼成,一部分称为外范,上面并且有花纹。外范在翻铸时形成铜器器形的外面。一部分是内范,在翻铸时形成铜器器形的内面。外范和内范全部拼合在一起时,内外之间空隙部分,留待铜液填充而形成所要制作的铜器。所以,范上的凸凹和左右与实际器物上的凸凹和左右应恰恰相反。在安阳曾发现很多陶范和为了制造陶范所用的“模”。模就是模仿实际的铜器的形状,为制范的坯型。范:模子。直接用陶范翻铸铜器是古代青铜器铸造的一般的方法。花纹和文字都是铸出来的,不是刻的(战国时的文字有刻成的)。但商代已有多种铸造办法,例如:两次铸法创造了铜器上的提梁或链条,特别是链杀的铸造,是金属熔冶技术上的重大发明。青铜器的装饰在设计时就知道利用铸造技术上的特点,避免铸造技术上的种种困难。殷代铜器上往往有突出的棱,就是因为陶范拼合时有不能完全密合的缺点,主动加以利用而产生的。而且每一块陶范上的花纹各自形成一,完整单位,以避免两范拼合时花纹相错,因而取得对称或重复连续花纹的效果。青铜器上装饰面的分割也就是由于陶范的分块。因而装饰和造型是密切结合的。西周以后,青铜器花纹粗犷单纯,也和器壁变薄有关。战国时代更充分利用了捺印花纹的简便方法,产生了繁复的图案。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1.制作样模。2.依据样模刻制各部块模。3.从块模上翻制出所需块范。将块范拼合成整体外范,并拼制内范。合成范铸。注入青铜液。打碎陶范,取出铸作。1.青铜器2、中华世纪明珠青铜器如今存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中华世纪明珠青铜器,便出自王正介之手。“中华世纪明珠青铜器”,以天坛祈年殿为主体,四周栏杆上雕有56个民族及其风情特征,象征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器件上还雕刻着2000条沿着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腾龙,预示中华民族的腾飞,整个青铜器连基座高及直径均为2米,为千秋传国之瑰宝。3.汉早“折角纹”镜战国时代的铜镜地纹以细密优美而富于变化著称,尤其以云雷地纹和羽状地纹为普遍。云雷地纹以同心单线圆环绕,左右配以三角回折线纹组成为一个基本的单元,再将此单元图案采取四方连续方式铺展而成,秦末汉初时,演变为不规则的同心单线圆互相挤靠成地纹。很多己无四方连续的规律可循。西汉早中期一度有恢复战国云雷地纹的迹象,但主纹与战国时大有不同,为双凸线龙纹,有浮雕感。羽状地纹方面,其端始于战国早中期的楚国,兴盛于战国中晚期,至秦衰落并消失。战国时代羽状纹细腻、富变化,由大小不同的细密羽丝上下卷曲并相互叠压而成一个单元图案,繁丽复杂,极具装饰效果。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