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常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常规(讨论稿)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2016年起课程名称由品德与生活(社会)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特修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常规。一、课前准备1、准确把握课程目标与任务。任课教师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充分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理解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及教材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总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培养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促进小学生以品德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质的全面发展;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以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事件为“原材料”培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具体目标:小学低年段: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初步的法治观念、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小学高年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公民素养、法治意识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主要任务:引导儿童过有道德有法治意识的生活。坚持生活德育的理念,道德与法治教育双向渗透,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道德与法治教育深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明确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意义,确立正确的历史观,牢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明晰中国在世界多极格局中的地位和责任;了解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尊重包容多元民族文化;培养公共意识和精神。2、提前制订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学之后,各年级教师要拟定出本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分学期计划和单元主题计划,主要内容包括:①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全面准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要根据本校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进行设计,避免大而空。②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并根据实际确定教学的重、难点;2③课时安排。低年级每年上下两册,每册4单元16课,共计16单元64课内容,每周3课时,两年完成课程内容。中高年级,三上4单元12课,三下4单元13课;四上、四下分别是4单元12课;五上4单元10课,五下3单元12课;六上法治教育专册4单元9课,六下4单元10课;四学年共计31单元90课内容,每周2课时,四学年完成。3、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材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在联系,根据当地学生实际需要,对教材加以整合、重组,实现教材内容的再创造。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因此要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现有教学设施的作用,善于搜集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益的社会资源和先进的信息化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好整合,提高教学效益。4、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无论专职或兼职进课堂之前必须备课。备课要考虑本地学生实际,将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进行整合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设计。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书面表达形式。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后记等方面。教学目标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行为习惯和过程与方法全面考虑;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要准确恰当;教学过程要以活动化的方式呈现,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引导,又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每课教案后面要留有教师的教学随笔和教学后记。学校要提倡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创编教案。教师对采用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和采纳、借鉴来自网络和刊物等多种渠道而获得的教案,要进行处理和内化,结合本班实际进行重组,使教学收到实效。二、课堂教学1、学校要按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时数开足课时,不能自行减少课时,不允许教师擅自将本课程挪作他用。2、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教师主讲为学生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主动地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着、指导者、促进者。3、教师要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体验学习、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活动方式,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4、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教学要突出课程的实效性,体现活动性、生活性和开放性。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针对他们在自我成长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恰当的教学要求,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5、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促进儿童道德的自我构建。活动化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与学的主要形式,活动设计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重视儿童的直接体验和亲身感受。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问题能给予正确引导,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启发学生情感体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6、教师应具有广泛的资源意识,能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7、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规范。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贴切,行为文明,仪表端庄,书写规范工整。正确熟练、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活动指导1、教师要充分考虑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活动化、综合性特点,对于课堂上的活动要提前作好准备。根据实际条件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媒体已有的资源,引导学生适时地开展体验、考察、调查、制作、游戏等活动,及时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2、教师要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如阅读、讨论、辩论、参观、调查、访问、游戏、角色扮演、模拟活动、两难问题辨析,以及撰写报告书、制作图表等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加以选择和采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种教学活动的效用,不宜在一节课内展现多种教学活动方式。3、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关爱学习信心不足和困难学生,多给他们参与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关注活动中随时出现的情况,做好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学生活动情况,要准确评价、善于赏识。4、要与社区和家庭、学校德育基地加强联系,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校外实践活动要考虑就近,重视安全问题,要提前安排,有序进行,取得实效。5、课后实践活动要注意方法的指导,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记载、有评价。四、教学评价1、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4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要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2、本课程的评价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倡导采用多元、开放、整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行为与习惯、能力与方法等进行综合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教育的作用,最终促进良好道德的形成。3、重视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访谈、作品评价、特长展示、成长资料袋等形式,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以达到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目的。4、成长资料袋是记录学生每一步成长过程的重要资料,应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重要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品德发展、学业进步、成长过程等资料,记录情况要典型、客观、真实。实施动态化的评价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个性、发挥潜能,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5、每学期、每学年结束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考试是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提倡开放性考查。分数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将书面考查与行为考核结合起来,把学科成绩与班主任日常观察联系起来,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6、教师教学行为的考评主要包括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活动指导、教研活动情况、教学经验总结等教学常规中一系列工作的综合评价。考评既要重过程、又要重创新和实效。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考评既要通过学生学习效果来评估,又要通过在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的各项评选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五、教学研究1、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建立健全教研常规制度,规范管理、科学安排,学期开始有计划、学期中间有活动、学期结束有总结。2、教研活动要本着“务实、有效”的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通过听课、说课、讲课、评课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研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开展研究讨论,帮助教师更新理念,提高把握课程标准、处理教材及教学等各种能力和水平。要变常规研究为“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行为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从理性的视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3、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每次活动要有记载。通过开展自我反思、5同伴互动、专业引领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参加教研组活动要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管理范围,作为教师学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4、每位教师每学期要精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上一节研讨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案例与反思,参加一项课题研究。让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努力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实验成果的发布会及人人可以发表独立见解的学术讲坛,让教师由过去被动的参加者、听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者、主人,通过活动后的“教育教学随笔”,引导教师对教学中、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成为一名善于理性思考的人。5、积极开展课题实验工作,学校应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课题研究组长等,引导教师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合理配置教师、经费、信息等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教研组要加强对教师个人教研、教改课题的指导。6襄阳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要素与分值要素细则评分教学目标10分充分体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体现分级目标切合学生学情,体现层次性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学策略15分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策略,具有完整性、可操作性和新颖性教学设计和教学预期合理,价值引导明确教学资源准备适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教学内容20分按照教学目标,有系统、分层次地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科学、有序地呈现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理解、把握准确、恰当教学方法20分教学方式方法选择得当,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充分展开学习,注重动态生成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注重改进教法,加强学法指导,教学方式转变明显教学效果20分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要求,道德认识有良好的迁移拓展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相长,各有收获学习评价10分根据教学目标,恰当选择评价类型、方式和方法重视反馈,及时矫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基本素养5分语言简洁明了板书设计合理仪态端庄大方总评得分评语7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