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国徽》观后感——观电影《国徽》有感原创:黄老师今天我们自以为很了解,很清楚许多事情,其实我们一无所知。越是熟悉,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我们越是陌生。面对从小到大常常看到,脑子里也能勾勒出一丝轮廓的国徽,我首先有了上述的感慨。我想它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并不十分了解我们的国徽诞生的过程,它的设计者,铸造者又是哪些英雄模范,甚至国徽究竟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我也只是一知半解。直到我看了这部电影——《国徽》。《国徽》这部电影,解开了我长久以来的困惑,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我们的国徽诞生的过程,以及它诞生的背后又有哪些无名英雄在默默奉献,从而更加清楚地理解国徽的意义。面对国徽,我情不自禁地冒出了一句话,”这是咱们的新中国。”影片一开始展示的是沈阳铸造博物馆的场景,国徽就是由沈阳第一机器厂的工人师傅们铸造的,而今机器厂已经成为了铸造博物馆。馆中”铁流凝变”四个字,既展示了铸造厂的性质,也象征着工人阶级的力量。一个工字,两横一竖,顶天立地,工人就是顶天立地的人,工人就是掌握和发展生产力的人。工人阶级或者说劳动者阶级是我们国家的基础,劳动人民革命翻身,当家作主,掌握国家政权,建设祖国,保卫祖国,高举红旗,坚定不移地走共产主义道路。影片以历史背景展开,1948年沈阳解放,1949年北平解放,然而片中首先登场的人物不是我们熟悉的伟人,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刚刚上任的沈阳第一机器厂党委书记顾仲铭。顾书记来到机器厂第一天就赶上了新华广播电台播放新政协筹备会议召开的消息,新政协会议向全中国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国歌歌词。从这一刻开始,所有的中国人都开始忙碌起来,为创作设计新中国的国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从朱德总司令到机器厂普通工人,从专业的北平艺专设计师张仃到大字不识的老百姓,所有的中国人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因为他们第一次意识到,这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在为自己也为国家劳动,国徽是我们自己的象征。国徽要体现中国特征,什么才能代表中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朱德总司令说,”黄河长江”,梁思成先生说,”三山五岳”,张仃同志说,”工农兵学商”,沈阳机器厂的工人同志说,”就是我们工人自己”……这些回答五花八门,但汇总起来就是答案:中国的大地河山,中国的劳动人民!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我们是国家的主人。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不能代表中国,谁才能代表中国?顾书记向中国共产党中央东北局提交了由沈阳第一机器厂铸造国徽的决心书,令我感动的首先不是他的热情和积极性,而是建国初,一个普通的机器厂党委书记面见东北局领导没有任何关卡和阻碍。上下级完全平等,有话直说,上级不会打官腔,卖弄权力,以权压人;下级不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什么是民主,这就是民主,党和人民一条心,党来自人民,人民就是党,党代表人民。全国各界开始为设计国徽而忙碌。机器厂的工人用铝铸造了一块印着小火车的模板,这就是他心中的国徽。朱德总司令的国徽设计用的是松花江、黄河、长江来表现中国的大好河山。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采取的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玉璧图案。张仃同志来自解放区,加之之前设计过政协会徽的图案,所以国徽的设计也采用了一脉相承的思路……国徽图案的设计稿件达900余件,来自祖国各地,四面八方,社会各阶层人民都参与了创作设计。周总理建议将所有稿件都挂起来,不带署名,让大家评价选择,绝不因为有的稿件是朱德总司令设计,有的稿件来自专业的梁思成、张仃等人,而影响了客观工作的判断。这样公平、公开、公正的征集选择,显示出新中国的民主:平等、自由、人民当家。最后大家集中选择了两组图案,一组是来自清华建筑系的梁思成、林徽因教授为首的团队,一组是北平艺专张仃、钟灵同志为领导设计的。清华的方案体现了中国特征,艺专则着眼于政权要素。影片由两条线索分别展开,一条是梁思成、张仃、高庄等艺术家设计创作国徽图案的过程,另一条是顾仲铭、焦百顺、戚有富、周庆午等机器厂的党员和工人群众铸造国徽的过程。围绕两组国徽图案,清华和艺专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国徽评选小组的马叙伦、沈雁冰等人也是各执一词。清华认为,国徽图案应该形象化,不必拘泥于写实,比如麦穗,齿轮,五角星等。张奚若解释说,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团结。马叙伦老先生说,麦穗和齿轮象征着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沈雁冰先生支持艺专的天安门设计,清华则认为天安门代表着封建统治。梁思成先生坚持古典设计,希望找到代表中国传统的精神和象征。第一次的决心书送交后深沉大海,车间主任焦百顺决定再写请战书,并按下了血指头印。机器厂的工人蒙古族同志苏赫巴尔因为不满焦百顺不许他参加国徽铸造,喝酒发泄胸中怨气,顾仲铭与他比赛摔跤,当顾书记脱光衣服时,他腹部的一道又深又长的伤疤令所有盘观者触目惊心,那是惨烈战争年代留下的创伤,那伤疤是为人民立功的勋章。两条汉子不打不相识,顾书记用自己的淳朴善良和真诚,赢得了苏赫巴尔这个蒙古汉子的真心。在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党员和人民心连心,各族同胞心连心。为了设计国徽,梁思成先生忍受着严重的脊椎病的痛苦折磨,继续与林徽因女士探讨国徽的设计方案,想到了红色描金的颜色创意。两个设计团队相持不下,最终周总理提议双方合作,共同完成国徽的设计。周总理提到了毛主席的想法,支持把天安门图案加入国徽的设计中,同时考虑到中国一南一北,种植的分别是水稻和小麦,国徽中不应该仅有麦穗,还应该有稻穗。在所有人齐心合力,反复讨论和修改的辛苦努力下,梁思成先生最终完成了国徽设计草图。至此影片中的两条线索合并为一,沈阳机器厂开始承担铸造新中国第一枚国徽的光荣任务。机器厂的工人同志们召开了大会,准备投入铸造国徽的战斗,焦百顺师傅表示,在过去的旧社会我们工人当牛做马,受尽压迫剥削,现在新中国成立了,我们工人可以挺直腰杆子做人了,这是我们的国徽,我们不来创造,谁能创造?国徽设计图虽然已经经全国政协讨论通过,却并非一帆风顺。清华大学的高庄教授在设计国徽模板时认为现在国徽图案依然存在瑕疵,因此大胆修改已经商议通过的国徽图案。高庄日夜操劳,由于过度劳累患了轻度脑血栓,导致右眼暂时失明。然而身在病中,高庄依然给毛主席写信,大胆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高庄本以为自己的做法是”大逆不道”“触犯龙鳞”,但毛主席却派北京市长彭真同志专门来看望他,鼓励高庄大胆修改。高庄这种坚持真理的精神和毛主席虚怀若谷的博大胸襟都令人肃然起敬。我们的国家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领袖,这样的人民才能不断强大,不断兴盛,不断繁荣。为了铸造国徽,沈阳机器厂的工人师傅们也在不断努力,加班加点,做好一切准备,为了修理铸造炉。焦百顺坚持不等炉膛冷却就冒着70多度的高温钻入炉膛进行修整,最终焦百顺的徒弟周庆午扛下了这个艰巨又危险的任务。当焦百顺听说由于周庆午的阶级成分问题导致他无法参加国徽攻关小组时异常愤怒。那个突出政治的时代,的确会有这样那样的极端问题,令人充满遗憾和不忿。焦百顺和顾书记翻了脸,顾书记自己主动接过了周庆午的班,钻进了高温炉膛,最终因为高温昏倒。顾书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进一步赢得了工人师傅们的敬佩和支持,周庆午最终顺利加入了国徽攻关小组。然而,另一位经验丰富的铸造师傅戚有富也因为历史上曾经被国民党保护而无法参与国徽的铸造。戚师傅心里难受,却依然为了铸造国徽尽心竭力,不怕牺牲。国徽木模运送来的时候,正赶上暴雨天,道路泥泞,汽车轮子陷入了淤泥中。顾书记带领大家赶去接车,戚师傅不顾暴雨,脱下自己的衣服垫在了车轮底下。为了搭建新的铸造炉,戚师傅想出办法,把粗大的钢管锯开,重新焊接,制成了新炉子。铸造国徽需要最好最细的沙子,戚师傅开车赶到大连,运来了沙子。八百多里路他只用了十二小时就赶了回来,累得自己病倒,就是在病中,还依然想要回车间干活。戚师傅的奉献牺牲精神感动了所有人,这是一个新中国的劳动者为了自己的国家无私奉献,甘于牺牲的典型代表。中国的劳动人民是金子,他们不求回报,不求名利,因为这是咱自己的国家,这是在为自己劳动!劳动者当家作主了,谁要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他就是民族败类,是人民公敌。农民、工人、教师、警察、军人……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双手和脊梁撑起了新中国,他们前仆后继为了保护祖国,建设祖国日夜操劳。如果不能让劳动者享受国家进步、发展、富强的胜利果实,我们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寒了老百信的心,伤了劳动者的情,谁还会为国家奉献。我们还有什么面目去见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那无数为了新中国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我们革命为了什么,不就是要让劳动人民不再吃苦受穷,不再被侮辱受剥削吗?尽管新中国技术条件落后,但我们有心甘情愿为了建设祖国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懂技术,有经验,肯吃苦,能钻研的劳动者的第一科技力。铸造国徽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我们经历了失败的考验和折磨。然而在周庆午、戚有富、焦百顺等工人师傅的苦心探索下,终于改进了技术,取得了成功,铸造出了第一枚完美的国徽。日出东方,国徽耀眼,时间在那一刻静止。”长江黄河流淌心上,禾穗伴我成长,一幅画定格一个民族的模样,是我骄傲信仰……”伴随着女歌手谭晶优美动情的演唱,片尾的主题曲《国徽在上》响起。国徽,中国的象征,中国人的信仰。国徽在上,在我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