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优秀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导入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在巨大的时空之镜中照出了功名的虚幻,侬本多情,便对人生忧患有着更深切更痛苦的感受,而这种人生如梦的悲哀无可解脱,只能举杯对月,聊以宽怀。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宋仁宗嘉佑二年进士,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思想上出世入世,亦儒亦道亦佛。有《东坡先生全集》,《东坡乐府》,谥号“文忠”。二、作者介绍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书法: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元丰5年写的“两赋一词”是《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对联:小月西沉,看一棹空明,摇破寥天孤鹤影;大江东去,听半滩呜咽,吹残后夜洞箫声。正音正字临皋寤薄暮携酒翩跹缟衣栖鹘戛然黄泥之坂巉岩gāowùbóxiépiānxiāngǎohújiábǎnchán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思考: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bǎn)。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áo)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lú),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步:出发将:准备。从:跟随。既:已经。尽:全,都。顾:环顾。乐:意动用法,以之为乐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良夜呢?薄:迫近。顾:可是。安所:从哪里。谋:商量。诸:“之于”的合音,兼词。而,连词,表承接,以:来,表目的第一自然段:描写夜游黄泥坂的时间及同行者为游赤壁做准备。知识小积累: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俄而须臾顷刻刹那弹指未几已而少顷一炷香逝者如斯白驹过隙昙花一现旦日第一段中,作者的心情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那么乐从何来呢(三点)?①景美②友人凑趣(举网得鱼)③妇助雅兴(藏酒待不时之需)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特点:月色清朗,静谧温馨)良宵、美酒、贵宾、佳肴,使夜游赤壁的兴致更浓,为游赤壁作铺垫。探究第一段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思考: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án)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曾日月之几何:才相隔多少日子摄衣:提起衣襟。上:名作动,上岸。履:登、踏。披:拨开。踞:蹲。危:高高的。悄然:忧伤的样子。凛乎:恐惧的样子。反:同“返”,返回。放:放任。中流:江中心。听:听凭,任凭。止、休:停泊,停留。看到“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冬夜美景,发出了“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的慨叹,从中隐约可看出主客双方已由山段所写的欢乐情绪向忧伤情绪转变.且“江山不可复识”是此次赤壁冬景描写的基础,呈现出一幅赤壁冬景的山水画.探究第二段1、用原文说出作者一行在江边所见之景,并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找出作者月夜登山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因为初冬独特夜景诱发了作者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一系列动词更表现出苏轼的勇气与居高临下的气势,寄托着苏轼的豪情壮志,把景物与行动融为一体,加深了彼此描写的生动性。2、品读:“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是作者面对眼前所见的感叹,请细细品读,体味其情感变化。从字面上看,由于秋冬季节的变化,江山景色已经随之变得不认识了。由此可见,作者已从上段所写的欢乐情绪悄悄地向忧伤悲恐情绪转变了。如果我们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六十万,宋神宗也抑郁而死,大宋从此一蹶不振,美好江山,满目凄凉。曲笔双关,寓情颇深。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gǎo)衣,戛(jiá)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piānxiān),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鸣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wù)。开户视之,不见其处。顾:看。适:正好。横:横穿。东:名词作状语,从东。掠:擦过。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飞去。去:离开。翩跹:跳舞的样子。过:走过。过:经过。顾:回头。惊寤:惊醒。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联系学过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三段:主要写江中见鹤,后梦见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腾入自然,将自己升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旷达之思。这种想法与道家文化对苏轼的影响密不可分。每当其政治上遭遇挫折失意,他便会从老庄思想寻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脱。(旷达——不因外物的得失荣辱所累)•孤鹤有什么象征意义?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具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明确: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是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见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3、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理清思路起雅兴而游历幽景而恐梦道士而惊逢孤鹤而梦乐悲怅游前游中游后(幽静宁谧)(阴森险峻)(亦真亦幻)后赤壁赋寻求超脱而不得矛盾困惑文章主旨这篇赋是作者在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所作。文章着重写山,写冬景,但景象凄凉可怕、惊险恐怖、迷离恍惚,衬托出作者悲伤的心情;末尾写梦境,道士化鹤给文章笼罩上飘渺的气氛,流露出作者想逃避现实消极处世而又无法逃避的矛盾心理。也抒发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情怀。《赤壁赋》壬戌(rén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自读比较前后赤壁赋的异同.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lú)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前赤壁赋七月既望,初秋黄州赤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赤壁赋十月之望,初冬黄州赤壁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月白风清,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参考意见:1)描写的景色不同.2)游赤壁的方式不同.3)描写的重点不一样.4)作者的心情不一样,写于同一年,相距三个月限于舟中主要写岸上字字秋色句句冬景谈玄说理亦实亦幻主调旷达乐观略为虚无缥缈前赋后赋点景重情3、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顾而乐之,行歌相答。看到这夜晚的美景,我们都很高兴,便一边走一边做事,互相酬答。B.归而谋诸妇。就回去和几位妇人商量。C.反而登舟,放乎中流。便回去登上船,把船儿放到江的中流。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这时已快到半夜,向四面望望,冷冷清清,安静极了。4、下列各项中,全是照应《前赤壁赋》的一项()①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②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③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④反而登舟,放乎中流⑤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BA5、对前后《赤壁赋》的比较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时令不同,两赋所呈现的景物特点不同,前赋所呈现的是一派新秋的景象,后赋所描绘的是初冬江上之景。B.两次夜游的起兴不同,前赋是有目的预先计划好了的;后赋是有感于良夜美景,才陡起游兴的。C.两赋的游程也不大相同,前赋是月下泛舟,人不离舟;后赋是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D.两赋的内容主旨不同,前赋写的是舟中发生的实事,通过主客的议论,抒人生无常之悲;后赋则以道士化鹤这一虚幻故事,抒发超脱的情怀。D“抒人生无常之悲”不对归纳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句中做标记的词1归而谋诸妇。诸2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3臣尝闻大王好乐,有诸?1攀栖鹘之危巢。危2秋日荒凉石兽危。3危言危行。之于(陈述句中)之于(陈述句中)之乎(疑问句中)高(形容词)高(形容词)正直(形容词)顾:本义:回头看。•A、顾而乐之:回头看•B、四顾寂寥:环顾,四周看•C、道士顾笑:回头看。•D、顾安所得酒乎?(可是)•E、三顾茅庐。看望、拜访。•F、顾此失彼,无暇顾及:关心、照顾•G、念父母,顾妻子:思念、眷顾•H、大行不顾细谨:考虑、顾惜:而•顾而乐之•归而谋诸妇•反而登舟•听其所止而休焉•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摄衣而上•悄然而悲•肃然而恐•掠予舟而西也•揖予而言•俛而不答•飞鸣而过我者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承接表修饰表承接表修饰一、语气助词。1)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表示揣测语气。译为“吧”例如: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3)表示感叹语气。“啊”“呀”例如:嗟乎,危乎高哉。4)用在形容词和副词词尾。“……的样子”。例如: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二、作介词,相当于“于”1)介绍处所、时间。“在”“到”。例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已后矣。2)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对”“给”“向”“跟”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四、特殊句式•复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于赤壁之下”置于动词“游”之后)曾日月之几何(定语后置,“几何”修饰“日月”)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非”表否定判断)盖二客不能从焉(“从”后面省略宾语)知识小积累: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俄而须臾顷刻刹那弹指未几已而少顷一炷香逝者如斯白驹过隙昙花一现旦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