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课内外素材拓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的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后就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古代很多人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读人家”。儒家学派历来重视读书,强调读书与做人并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单纯的修身养性,学礼治国,显然不够合适。于是,我们越来越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成就高科技生活。那么,孔子的教学思想,是否已经不受用了呢?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现代社会中,学习先进的技能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孰轻孰重?电话诈骗受害者状告银行,消除管理漏洞成关键珠海出重拳打击银行卡犯罪洛杉矶警方设立高科技反恐中心苏州破网络犯罪大案黑客盗虚产50亿福建电力严厉打击高科技窃电行为往奶粉里掺三聚氰胺,地沟油的提炼,用瘦肉精喂猪……都是掌握了高科技的人所为或是他们助纣为虐的结果。[qíng]我们忽视的,正是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贤们所追崇的修身养性。现今的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美好的德行。从小学,就忽视思想品德课,重点学习主科目,这正是高科技生活下的矛盾。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固然能够使我们成才,为我们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让我们过上安逸的生活。但是,学会做人,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管你拥有多少知识和财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你就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有才无德对社会的危害更大72021/1/521世纪的学习观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会学习是成才之要,学会生存是立足之策。82021/1/5孔子的“学习观”92021/1/5好仁而不好学,其蔽也愚102021/1/5112021/1/5阅读思考你认为孔子所说的“学”有哪些内涵?对你有什么启发?为什么要学(第1、2、3章)学什么(第4、5、10、11章)什么是好学(第7、8章)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4、5、6章)疏通课文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生下来就有知识),这种人是上等的;学了然后知道,这种人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而去学习,这种人是再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不学习,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了。”【评析】孔子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连词,表顺承代词,指代古代知识和道理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欢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它的人。”【评析】孔子认为,自己并不是天才,而是好学。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相当于“而”,表修饰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译文】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像我孔丘一样忠厚诚实的人,只是比不上我孔丘喜欢学习啊。”【评析】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主谓之间,取独真实,真心诚意,不虚伪4、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1),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1)居:坐。(2)愚:愚蠢。(3)荡:放浪而没有准则。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4)贼:害。(5)绞:说话尖刻。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德行、六种弊病吗?”仲由回答:“没有啊。”孔子道:“坐下!我告诉你:一味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不应以仁爱之心对待的,却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一味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放浪而没有准则;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一味喜欢梗直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伤害人;一味喜欢勇猛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闯祸;一味喜欢刚强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道天高地厚。”本章谈“仁之度”,“学”后省略了一个“礼”字,“礼”即“度”,好仁若无礼度,则为愚仁。孔子对“仁、知、信、直、勇、刚”等美好的品德都要有“礼”有“度”。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一味地喜欢仁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愚蠢。东郭先生与狼主人公因为没明辨是非善恶而带来麻烦甚至送了命。农夫与蛇对坏人或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春秋时期,宋楚在弘大战,楚军正在渡河,宋有大将建议趁此消灭楚军。宋襄公为了表示“仁”,说是不鼓不成列,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河列好阵以后再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因伤了腿而送命.宋军吃了败仗,损失惨重,都埋怨宋襄公不听公子夷目的意见,他却教训道: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宋襄公遵循的战争原则,可能是古代原始社会村社间械斗的公共规则。但时代变了,战争性质不同,仍固守老的法则,必然要失败。宋襄公因泓战伤发,不久死去,他的图霸也就成为历史上的笑柄。君子在战场上不再伤害已经受了伤的人,不俘虏头发、胡子花白的人。古代领兵作战,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在寺庙打坐参禅,这时一条蛇爬了过来,吐着舌头欲咬人,老和尚拿起禅杖一下就把蛇打死了。小和尚便说:“师傅,我们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这蛇虽有毒,可也是一条生命啊,怎么能在菩萨面前杀生呢?”老和尚说:“。”除恶即为善除暴以安良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一味地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放浪没有准则。山西高考“高科技”作弊案2008年高考期间,山西警方抓获一伙“高科技”作弊者,今年6月1日,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人民法院对涉案的10名涉案被告人作出判决:10名被告人均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分别被判处免予刑事处罚、缓刑到两年有期徒刑不等。伪装成钱包模样的高考作弊器一个人的品质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有“仁”“智”等也会害人害己。正面事例:诸葛亮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一味喜欢诚信而不好学,它的弊病是害人害己。贼①动伤害。《论语•先进》:“贼夫人之子。”(这会害了子羔啊!)②动杀害。《左传•宣公二年》:“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钥麑贼之。”③名刺客。《史记•秦始皇本纪》:“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④名祸患。《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紧长,是天下之大贼也。”⑤名强盗。《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⑥名违法乱纪、犯上作乱的人。《赤壁之战》:“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⑦名偷东西的人。《狱中杂记》:“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⑧形凶残。《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贼风】从小缝小孔里透进来的风。【贼秃】对和尚的侮辱性称呼。古代常识积累古代“三尺”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有“三尺”这个数量词,含义却各不相同。最有名的是“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三尺”好理解,就是指距离。而平民出身的天子刘邦总喜欢吹嘘自己凭“三尺剑”得天下,这个“三尺”有讲究。原来,周朝规定:佩剑分为上制、中制和下制,其中最高级别的上制,佩剑长三尺,所以又用“三尺”来指定剑。当时刘邦不过区区亭长,有没有资格佩三尺剑,就不得而知了。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则提到“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大家千万别误会这“三尺”是王勃的身高。这个三尺指的是系在腰间的绅带。《礼记·玉藻》载:“绅长制,士三尺。”郑玄解释说,“绅,带之垂者”,即下垂的那部分。官爵高低,就看腰带垂下来的长度,越长的官爵越高,士这个级别的,垂下来的长度为三尺。王勃自况为“士”,所以自称“三尺”。顺便说“微命”,不是说命不值钱,而是指周朝的官爵等级,《礼记·王制》规定,官爵等级分为九个层次,最高的是“九命”,例如伯为九命,公、侯、伯手下的士,等级为“一命”,最低等级的士没有“命”。所以王勃说自己“微命”,就是说自己等级低微。纸发明以前,法律条文刻在三尺竹简上,故而“三尺”又指代法律。哀公谥号(读音:shìhào),是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如“武”帝,“哀”公等。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废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孔子途经蒲邑,遇到卫国大夫公孙氏占据蒲邑反叛,蒲邑人扣留孔子。有个叫公良孺的弟子,带着五辆私车随从孔子。他为人长大贤能,又有勇气力量,对孔子说:“我昔日跟着您在匡遭遇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遭遇危难,这是命啊。我与您再次蒙难,宁可搏斗而死。”搏斗非常激烈。蒲邑人恐惧,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去卫都,我们放了你,”孔子和他们立了盟誓,蒲邑人将孔子放出东门。孔子接着前往卫都。子贡说:“盟誓难道可以背弃吗?”孔子说:“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神是不会理睬的。”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kēng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意思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是否坚持信,关键要看是否符合义。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一味喜欢梗直而不喜欢学,它的弊病是因急切而伤害人。良药不一定苦口,忠言不一定要逆耳。婉谏:淳于髡谏齐威王、邹忌谏齐威王。直谏:魏征谏唐太宗,有贞观之治,因为太宗明智。关龙逄[páng]谏夏桀而死。比干谏商纣被挖心。伍子胥谏吴王夫差被逼自杀,抛尸江中任其腐烂。[kūn]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齐威王在位时,喜欢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理政事,把政事托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诸侯各国一起来侵犯,齐国灭亡就在朝夕之间了,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一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也不叫,大王知道这鸟是怎么一回事吗?”威王说:“这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震惊。”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的长官入朝议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qūn]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

1 / 8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