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自然辩证法CaSO4.2H2O2/11目录1.人类自然观的几种形态——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当代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32.科学研究的起点................................................................................................................................33.鸭兔图实验的启示或哲学意义。................................................................................................44.怎样理解“观察渗透理论”?.....................................................................................................45.怎样理解(科学)事实或观察的客观性?..............................................................................46.怎样深入认识观察(实验)和理论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57.对两个相反的命题“科学始于观察”和“是理论决定着我们能观察到什么”的看法。.................................................................................................................................................................58.关于科学理论的证实问题(归纳问题)..................................................................................59.传统科学观——“科学是系统化的实证知识”——的缺陷。.........................................610.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思想.......................................................................................711.科学技术的价值与功能..............................................................................................................812.科学技术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81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14.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利与弊...........................................................................................915.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或条件..................................................................................................1016.谈谈你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认识和评价。1017.科学理论的哲学意义: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元素周期律、非欧几何、相对论、量子力学、耗散结构理论等。....................................................113/111.人类自然观的几种形态——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当代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思想a)机械论(机械唯物主义)。b)还原论:一切运动(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均可还原为机械运动(故一切学科均可还原为力学)。c)(机械)决定论。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a)物质观: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b)运动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i.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永恒)。ii.运动离不开物质(凡运动皆有物质承担者)。c)时空观: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与时空不可分i.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ii.时空离不开物质运动(相对时空观)。3.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a)系统性(从孤立到系统)。b)演化性(从存在到演化)。c)随机性或偶然性(从确定性或必然性到随机性或偶然性)。d)复杂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e)非线性(从线性到非线性)。2.科学研究的起点a)经验论或归纳主义:科学理论是通过归纳法从观察(经验)中产生的;先有观察,后有理论;科学始于观察。b)唯理论或演绎主义:科学理论是通过演绎法从某些清楚明白、不证自明、绝对可靠的公理或假设出发推出的。科学始于理性。c)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科学始于问题。科学始于问题才是正确的观点。4/113.鸭兔图实验的启示或哲学意义。观察渗透理论,即观察的进行、观察结果的表述和解释都离不开理论。首先理论决定了观察的目的和对象,例如没有‘鸭’和‘兔’的概念,就不可能看到鸭兔图中的这两种对象。其次,观察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观察的客观性;相反,当不完备甚至错误的理论或观点渗透到观察中时,就会导致错误观察。第三,任何观察陈述都是用某种理论语言构成的,理论提供了观察语言,例如没有‘鸭’和‘兔’相关的语言表达,就不可能对这种观察进行陈述。观察陈述所利用的理论或概念框架越精确,观察陈述所表达的意义越精确。第四,观察陈述也是可错的。判断观察陈述正确与否,要依赖于理论的检验。任何完全独立于理论的“中立的观察语言”是不存在的,任何观察陈述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理论的因素。4.怎样理解“观察渗透理论”?在观察与理论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明显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归纳主义者的观点,认为观察独立于理论之外,只有经过纯粹的观察才能进入理论形成的阶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观察(事实)渗透理论,认为观察的进行、观察结果的表述和解释都离不开理论,否认存在有纯粹的中性观察。从科学研究的实际进程来看,观察渗透理论是合理的。a)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b)客观中渗透着主观。c)认识是主客观(主客体)的统一。d)认识是在客体基础上的主体建构的产物。e)认识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观察渗透理论”的意义和后果:意义:打破了经验论的观察和理论的简单二分,批判了认识论上的绝对无误论(独断论)的观点,使可误论(可错论、易谬论)成为哲学家们的共识。后果:可能导致否定观察的客观性、科学的可靠性与合理性的怀疑论、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5.怎样理解(科学)事实或观察的客观性?科学事实(观察),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是最初成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科学事实渗透理论;科学事实应该是比较系统的;科学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①坚持观察的客观性,②坚持观察对象的全面性。5/116.怎样深入认识观察(实验)和理论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就没有理性认识。而感性认识渗透着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中由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其特点是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高级阶段,是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概括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全面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它的特点是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是相互依赖、又是相互渗透。(1)、相互依赖: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2)、相互渗透:两者相互渗透,其统一基础是实践,割裂两者辨证关系,就会陷入唯理论和经验论。7.对两个相反的命题“科学始于观察”和“是理论决定着我们能观察到什么”的看法。“科学始于观察”是经验论或归纳主义的核心观点,他们认为科学理论是通过的归纳法从观察实验中产生,先有观察,后有理论,即科学始于观察。他们认为观察是中性的,理论依赖于观察,而观察则是独立于理论之外,不受理论的影响,是纯粹客观的。但是观察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和观察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论素养直接相关,它在其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这意味着,我们任何的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它必然与观察者的知识背景乃至生活经验、心里定势相联系,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所以科学始于观察的观点是片面的,观察过程渗透着理论,理论指导观察实践,理论决定着我们能观察到什么,只有理论才能是我们从感觉印象中推论出基本现象。8.关于科学理论的证实问题(归纳问题)实证主义学派中的证实原则依据的是归纳法,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而归纳推理不是必然性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实证主义的科学理论的检验逻辑:(T→I)ΛI→T,也称肯定后件推理就是基于归纳法。肯定后件推理是不科学的,即要证实一个科学理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可能,即使我们穷尽了迄今为止的所有可能,但也不能保证在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个与理论相反的例子。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事物的普遍规律和一般原理,归纳法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科学研究的这种要求。6/11有限经验事实的单称陈述是无法从逻辑上归纳出严格的理论的全称陈述的。证伪主义创造性提出了问题是科学的起点科学理论不能通过归纳得到证实,但却能被证伪。证伪主义提出的科学理论的检验逻辑:(T→I)ΛI^→T^。称否定后件推理,证伪原则依据的是演绎法,演绎法是由前提为真,推出其结论必然为真的一种认识方法和推理形式。先提出某种理论假设,然后由这种假设出发,通过演绎法推出某种结论,随后对这一结论进行检验,如果该结论为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理论的可靠性,但它并不证明该理论是必然正确的;如果该结论被检验为假,却可以推知该理论前提必然为假,证伪原则采用了演绎法中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的推理形式,它是一种有效的推理形式,其结论具有必然性科学研究有证实原则和证伪原则。证实原则的目的是追求真理,而证伪原则的目的是追求逼真性。相比之下,科学研究采用证伪原则,因为探索逼真性是更现实的目标。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科学认识的证实性,才能保持科学的客观性。科学研究不采证实原则,根源在于归纳法的局限和不足,在于归纳法的结论只具有或然性。然而,科学研究的证伪原则,因为观察实验的事实如果与理论相符,却不能证明假说或理论的正确性、一般普遍性;观察实验的事实虽然不能证实,但能证伪,只有在逻辑性或事实上具有可证伪性的理论才能叫做科学理论,不能被证伪的理论或假说是形而上学的,非科学的。通过证伪,能再发现新问题,证伪速度越快,频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