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全解课文全解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八年级上册】考点全练课文全解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译文】舜从田野中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位。舜,古代传说中五帝之一。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课文全解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译文】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访寻到他,用他为相。举,选拔、任用。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课文全解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译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课文全解管夷吾举于士,【译文】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并被任命为官,[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家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得到任用。]课文全解孙叔敖举于海,【译文】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请到朝中,[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课文全解百里奚举于市,【译文】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录用而登上了高位。[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课文全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任:责任,使命。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空乏:财资缺乏。拂:违背。乱:扰乱。]课文全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所以:用来,通过这些途径来……。动:使……震憾。忍性:使性格坚忍起来。曾益:增加。曾,同“增”。]【评析: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业绩的例子为依据,论证人才要在困难逆境中造就。】课文全解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一个人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恒过:常常犯错误。]课文全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译文】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课文全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征于色:表现在脸色上。发于声:流露在言谈中。而后喻:才能被人们了解。喻,了解。]课文全解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而一个国家,如果内部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如果外部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入: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出: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课文全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然后:这样以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评析:第二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考点全解名句积累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首页考点全解通假字①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②困于心,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古今异义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有一定地位的人。)词类活用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首页考点全解词类活用②所以动心忍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震撼;使……坚忍。)③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④行拂乱其所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不顺。)⑤人恒过,然后能改(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首页考点全解文言词汇(一词多义)首页考点全解重点内容(1)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文中一开始就列举了六个著名历史人物的事例,共同点: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炼,最后都大有作为。作用: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论证更加丰富。考点全解重点内容(3)文中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炼。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炼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生活上经受磨炼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行动上受磨炼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结果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受磨炼的益处)。(4)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考点全解重点内容(5)成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主观条件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考点全解写作特色①举例与说理相结合。开篇先举六个逆境成才的事例,接着归纳出“天将降大任……曾益其所不能”这一与中心紧密联系的观点,然后再引申开去,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逆境对成才的作用,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论证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令人信服。②善用排比和对比,增强说理的气势。开篇一组排比语气强烈,富有说服力。考点全解写作特色第二段的一组对比说明人处于逆境的情形,显示出人经历磨炼的益处。排比的运用,使论证语势强烈,节奏鲜明,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写作意图(思想感情)文章说明人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只有经受住贫困和挫折,经得起考验,才能成为担当得起“大任”的人。客观环境的险恶,正是培养和增长这种精神的有利条件,考点全解写作意图(思想感情)是“生”的必要条件;如果避难就易,苟且偷安,安于享乐,则会自取灭亡,“死”是必然结果。阅读启示逆境造就人才,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的考验;在挫折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柳暗花明;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只会消沉下去。我们当代中学生,生活优裕,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沉浸于安逸、享乐之中,要努力进取,充实自己。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字词,并翻译全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被任用田地选拔、任用狱官集市所以下达责任给这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财资缺乏违背扰乱使……受到震撼使……坚忍增加【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练首页【译文】舜从田地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行业中被举用,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并被任命为官,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请到朝中(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考点全练首页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同“横”,梗塞、不顺有所作为征验、表现脸色显露、流露了解、明白在国内守法度的大臣同“弼”,辅佐在国外匹敌、相当灭亡考点全练首页【译文】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在国内假若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假若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考点全练首页考点全练2.重点句子翻译。(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在国内假若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假若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首页考点全练(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首页考点全练(5)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首页考点全练二、综合分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B.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指出要想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行动上经受磨难。C.“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首页考点全练D.孟子也重视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体现在文中是“动心忍性”。D(体现在文中的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首页考点全练2.下列对文章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短文一开始就连用六个排比,列举了一系列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为事实论据,论证了“生于忧患”。B.第二段中,作者从正反两面论证了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论述磨炼对个人产生的积极作用,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C.文章在论证的思路上,先国家后个人,层次十分清晰。考点全练D.标题是文章的眉目,本文以论点为题,文章眉目分明,主旨显豁。C(先个人后国家。)考点全练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二段采用了对比论证,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B.在人才如何造就的问题上,作者既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磨砺作用,也强调人的主观努力。C.本文大量使用排比和对比,极大地渲染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考点全练D.本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读完本文,我们会明白只要能经受住一番艰苦的磨难,便能成就一番事业。D(只有经受艰苦磨难,才可能成就一番大业。)考点全练【课外文言文阅读】有备无患太祖数微行①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②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到。设重裀③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考点全练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④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选自《二十五史·宋史·赵普传》)【注释】①数:屡次。微行:隐瞒自己尊贵的身份,便装出行。②亟:赶快。③裀:褥子、床垫。④黑子:本指人体上的黑痣,这里用来比喻土地的狭小。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微行过功臣家/及鲁肃过寻阳B.大雪向夜/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