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发展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电话发展史第1章古代通信方式古时的人怎么与其他人沟通呢?在电话发明之前第1章古代通信方式1.1古代通信方式简介古代人们为了传递消息,发明了许多信息传递方法。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通信手段和现在一样是“无线”的。击鼓传声飞鸽传书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语言代话风筝通信喇叭漂流瓶信猴传书旗语信号旗射箭传书第1章古代通信方式1.2击鼓传声公元前3500年中国就有鼓了。在我国和非洲古代,击鼓传信是最早最方便的办法,非洲人用圆木特制的大鼓可传声至三四公里远,再通过“鼓声接力”和专门的“击鼓语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消息准确地传到5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部落。不会像前段时间湖南卫视的游戏节目“悄悄话接力”那样传得完全变了样.第1章古代通信方式1.3烽火传军情在中国古代,为了及时传递军事情报,利用烽火台点燃的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烟),夜间点柴草(光)。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在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的烽火告警系统就已经很完备了。历史上曾流传着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第1章古代通信方式公元前1200年,荷马(Homer)在《伊里亚德》一书中谈及用烽火來传递讯息。第1章古代通信方式1.4飞鸽传书传递信息,人们不仅想到利用地上的马或犬,而且也想到了在天上飞的鸟。然而,在所有的飞鸟当中,也只有鸽子能很好地完成“送信”的差使。据史料记载,2000年前古罗马凯撒大帝征服高卢时,就曾经利用鸽子来送信。而在十字军远征时,阿拉伯人也曾用信鸽来传递信息。在我国,从史料上看,早在楚汉相争时就有利用信鸽传递书信的记载。第1章古代通信方式唐宋以后,关于利用信鸽传书的记载更多,有的用来传送公文,有的用于商业贸易,当然更多的还是用于亲友通信。信鸽不仅飞得快,而且飞得远。在战争中,通信联络至关紧要。然而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翔。飞鸽传书第1章古代通信方式公元前700年至公元300年,希腊人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用信鸽传递讯息。第1章古代通信方式1.5驿站送信中国远在周朝时就建立了专门传递官府文书的驿站,通过骑马将文书一个驿站接一个驿站地传递下去。驿邮是骏马以每小时奔跑15千米左右的速度传递信息来实现远距离快速通信的。在当时这已经相当快了。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马拉松长跑项目,就是为了纪念一位2000多年前为传送捷报而牺牲的英雄设立的。第1章古代通信方式中国现存唯一古驿站---鸡鸣驿(河北省怀来县)第1章古代通信方式远距离通信的需求其实,不论是击鼓、烽火、旗语(通过各色旗子的舞动)还是今天的移动通信,要实现消息的远距离传送,都需要中继站的层层传递,消息才能到达目的地.不过,由于那时人类还没有发现电,所以要想畅通快速地实现远距离传递消息只有等待了……人类通信史上革命性变化,是从把电作为信息载体后发生的.第2章电话机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人类的信息传递方式。电话的发明第2章电话机的发明2.1电报的发明几千年来,通讯技术曾经长期停滞不前。即使是外敌入侵、边城告急,除却狼烟报警之外,最快的办法也不过是驿站快马传送文书。1832年,41岁的画家偶然受到启发,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进行远距离传递信息呢?莫尔斯为自己的想法兴奋不已,从这以后,他毅然改行投身于电学研究领域。1837年,莫尔斯设计出了著名的电码,称为莫尔斯电码,它是利用“点”、“划”和“间隔”(实际上就是时间长短不一的电脉冲信号)的不同组合来表示字母、数字、标点和符号。并研制了早期的电磁式电报机。美国画家莫尔斯第2章电话机的发明电报的发明1844年05月24日,由国会资助3万美元在两地间架设了64KM的电报线路。莫尔斯发出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城的由“嘀”、“嗒”声组成的世界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电报的发明,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到冰山后,发出电报了急救电报“SOS,速来,我们撞上了冰山。”几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号客轮报务员不值班,因此没有收到这条信息。从此以后,所有的轮船都开始了全天候的无线电信号监听。第2章电话机的发明第2章电话机的发明电台电报机第2章电话机的发明第2章电话机的发明第2章电话机的发明2.2发明家贝尔贝尔:1847—1922,生于英格兰,24岁时移居美国,不久加入美国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顿大学语言生理学的教授。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并申请了专利。他还制造了助听器,改进了留声机,他一生获得30项发明专利。第2章电话机的发明贝尔于1875制成上图电话的原型这个装置由一圈电线、一个磁臂和一块张紧的薄膜组成。声音振动薄膜,再振动磁臂。磁石的移动令线圈产生波动的电流。这个电流信号可利用线路另一端的相同装置再转换回声音。第2章电话机的发明2.4电话局开通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电话发明人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为什么打电话的时候要先说“喂”?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3.2共电式电话机所谓“共电”,即通话用电源统一由交换机集中提供,也是人工式电话机,仍属第一代产品。它与磁石式话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共电话机取消了机内手摇发电机和外接电池,而其内部电路与磁石的基本相同,这种话机已随着电话自动化的发展而逐步被淘汰。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电话技术发展-----电话图片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3.3拨号盘式电话机这也是较为老式的一种电话机,是在共电话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只拨号盘和一付脉冲接点,属第二代产品。利用机械旋转拨号盘来完成信号发送,即拨号盘上有一对与话机供电回路相接通的脉冲接点。当拨号时号盘自动回转,通过脉冲接点形成脉冲信号而发出一个个脉冲串。脉冲串的脉冲个数就是所对应的拨号数字。机械旋转式号盘控制的脉冲参数有三个,即脉冲速率、脉冲时间间隔、脉冲断/续比。由于其拨号动作多,脉冲接点易烧坏,导致脉冲参数易发生变化,这种机型现已被按键式话机所取代。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3.4脉冲按键式电话机这是一种以电子电路加导电橡胶按键号盘替代机械旋转号盘的自动电话机,属于第三代电话机。其振铃电路、发号电路、通话电路有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两种。它的特点是按键号盘所发脉冲比较方便,还附着重拨键“#”和暂停键“*”,它以电子开关形式取代机械脉冲接点来发号,速率是每秒10个脉冲(10PPS)。脉冲按键发号同样具有三个脉冲参数,已在发号集成电路中作了固定,一般不易发生错误。这种话机对通信电压有一定要求。在无线电干扰严重的环境下,有时会发生错号现象。该机种适用于步进制和纵横制式交换机。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3.5音频按键式电话机这种话机的最大特点是缩短了发号时间。例如:我们拨叫电话0796-8390234”,若用脉冲发号,每个脉冲为100ms,位间隔时间为800ms,则所占用时间是100×(10+7+9+6+8+3+9+10+2+3+4)+800×10=15100(ms)=15.1S;改用音频发号时,每个号持续时间都相同,均为120ms,位间隔时间为108ms,则所占时间是120×11+108×10=2400(ms)=2.4S。显然,音频发号速度比脉冲发号快得多。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3.6无绳电话机第一代无绳电话以“方便清晰”为主要目的,第二代无绳电话则以“健康”为主,今天的第三代数字无绳电话则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比前两代更加优秀。模拟无绳电话与数字无绳电话的比较☆技术方面目前2.4G数字无绳电话都采用的是目前较为尖端的2.4GHz数字跳频扩频技术,座机和子机之间是通过数字信号传输来实现信号的转换。而模拟无绳电话的工作方式还是通过模拟信号的传输。这样无论是从速率的传输还是信号的接收,模拟无绳电话都比2.4GHz数字无绳电话相差许多。☆保密性模拟无绳电话使用的工作频率低,仅为45~48MHZ。周围邻居只要使用普通调频收音机就可以监听到用户双方的通话。而2.4G数字无绳电话采用三重保密措施:①.采用军用专业数字编解码技术;②.动态数码超多信道自动变频,(数字无绳电话的信道可以多达90个,模拟无绳电话的信道一般只有10~20个);③.高频传输。从保密性来说数字无绳电话要比模拟无绳电话强很多,可以基本杜绝电话被窃听盗打的现象发生。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3.7可视电话机可视电话是利用电话线路实时传送人的语音和图像(用户的半身像、照片物品等)的一种通信方式。如果说普通电话是“顺风耳”的话,可视电话就既是“顺风耳”,又是“千里眼”了。可视电话设备是由电话机、摄像设备、接收显示设备及控制器组成的。可视电话的话机和普通电话机一样是用来通话的;摄像设备的功能,是摄取本方用户的图像传送给对方;接收显示设备,其作用是接收对方的图像信号并在荧屏上显示对方的图像。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电话技术发展-----电话图片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第3章电话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四章:电话交换技术发展30门磁石交换机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四章:电话交换技术发展军用磁石交换机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四章:电话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四章:电话交换技术发展共电式交换机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步进制交换机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四章:电话交换技术发展共电式交换机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四章:电话交换技术发展纵横制交换机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四章:电话交换技术发展程控交换机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第4章交换技术发展

1 / 9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