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作家5毕淑敏2020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预测系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热点作家5毕淑敏一、人物简介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二、代表作品从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起,到《预约死亡》、《婚姻鞋》和此后的《红处方》《拯救乳房》等长篇小说,毕淑敏就以其作品沉重的主题、磅礴的气势和对人生、社会的冷静理智关怀赢得了广大读者。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她的《学会看病》选入语文(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20课。三、荣誉金榜毕淑敏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1.2013年10月20日,毕淑敏做客CCTV-1播出的《首席夜话》栏目,《放下,就幸福》。2.2014年6月26日,知名作家毕淑敏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带着灵魂去旅行:在行走中感悟生命”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3.2014年11月23日,毕淑敏作客厦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2014全球通大讲堂,带来《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专题讲座,为现场观众破译青年时代的幸福密码。四、社会评价1.毕淑敏,文坛的一只勤劳的蜜蜂;她是,从苍莽的昆仑山流出来的一股清泉;她是,一把一磨就利的剑;她是,文学天空闪闪发光的又是讨人喜欢的一颗星星。——童庆炳2.毕淑敏的散文质朴真诚,诉说的是对世界的惊奇,对生命刻骨铭心的感悟,对生活始终不变的热爱。尽管她的笔下也有伤害、委屈、愤怒的负面情绪,但通篇读完,感到精彩而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书中还有许多如何排解人生苦痛的小故事,它们将我们麻痹了许久的神经,重新变得敏感起来,恢复我们对生活应有的感知能力。此刻,毕淑敏像一个最懂你的好朋友,在温柔的夜里与你对话,回忆经历中最美好的片段:它也许是一朵很小的旷野花,也许是一盏冬天的红灯笼,也许是苍茫的大漠暮色,琐碎而平凡,却能为你推开平淡,遇见生命的辽阔。——荆墨评3.毕淑敏的散文创作在叙事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既得力于她独特而丰富的生活阅历,更得力于与生活阅历密切相联的思维特质。和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毕淑敏称得上是阅历丰富。藏北高原十一年的军旅生活、二十余年的内科医生、注册心理咨询师、文学硕士、作家、女儿、妻子、母亲、朋友、旅行者……独特而丰富的生活阅历和角色,成为毕淑敏散文创作的宝贵资源,为毕淑敏的散文提供了多维度的叙事空间。藏北高原刻骨铭心的往事、现实生活中平凡温馨的点点滴滴、心理医生的所见所闻都在毕淑敏散文里一一呈现。女作家的真挚细腻,心理医生的睿智深刻,使毕淑敏善于选择解读人生的角度,也形成了其叙事散文独具慧眼的兴趣核心。——中国作家网(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白兰瓜毕淑敏①听说我要西行,所有朋友第一个反应都是:“你可以吃到白兰瓜了!”②北京的街头也常见到白兰瓜,并不白,像个磕碰过的篮球,也不甜,带有青草的气息。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白兰瓜的仰慕希冀之情。③兰州果真是白兰瓜的大本营,十步之内,必有瓜阵。刀锋倾斜着刺入,浓郁的香气沿着刀柄湍湍流出,光闻着,就知道同北京街头的不同。每人抢一块,吞进嘴里,像喝粥似的往下咽。④向导笑眯眯地看着大家的贪婪,很为家乡的特产自豪。有人言传了:“闹了半天,白兰瓜也不过如此嘛!真是空有其名!”向导的脸色难看了,忙解释:“今年雨水多……”平心而论,白兰瓜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闻着还可以,尝尝却不甜。⑤一路西行,哪里都要款待白兰瓜。刚开始还心想兰州的瓜不甜,别处的可能甜,然而总是失望,哪儿的白兰瓜都不甜。后来就连尝的兴趣也没有了,除非渴极了,拿它顶水喝。辜负了我的信任与渴望的白兰瓜啊!⑥“到嘉峪关就有好瓜吃了,那儿正在举办瓜节。”向导为大家打气。⑦只知道嘉峪关是长城的一端,不知道它还是瓜的盛市。西北各省市的瓜,像陨石雨似的降落在小城,满载的瓜车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入。前面一个急转弯,几个硕大的甜瓜被车甩了下来,摔碎的瓜的香气像烟雾塞满街道。⑧瓜节隆重开幕了。白兰瓜形状的氢气球飘浮在碧蓝的天空,远处是银箔似的祁连雪峰。孩子们头上戴着白兰瓜形的帽子,街上的社火队打扮成瓜的模样……真是一个瓜的世界。向导拈起一块尝尝,说:“怎么瓜节上的瓜也不甜?不要紧,到了安西,就能吃到好瓜了。”⑨过安西时,正是午后沙漠上最热最寂寞的时光。黑蓝色的柏油路蛇蜕似的蜿蜒着,天空中弥漫着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尘埃,仿佛一杯混浊的溶液。太阳在空中发出幽蓝色的光,却丝毫不减其炙烤大地的威力。铁壳面包车成了真正的面包炉。我们关上车窗,是令人窒息的闷热,打开车窗,火焰般的漠风旋涡般地卷来。口唇皲裂,眼球粗糙地在眼眶里转动,全身像烤鱼片似的干燥无力。⑩突然,在大漠与公路相切的边缘,出现了一个木乃伊似的老人。地上铺一块羊皮,上面孤零零地垛着一小堆瓜。他出现得那样突兀,完全没有从小黑点到人形轮廓这样一个显示过程,仿佛被一只巨手眨眼间贴到苍黄的背景上。⑪“瓜甜吗?”我们停下车,习惯地问。老人慢吞吞地回答:“这里是安西呀!”因为别无选择,我们买了老汉的瓜。老人树根一样的脸上没有表情。极便宜的价钱。⑫安西的白兰瓜外观上毫无特色,第一口抿到嘴里,竟然是咸的!过了片刻,才分辨出那其实不是咸,而是一种浓烈的甜。甜到极处便是蜇人的痛,嘴角、舌尖都甜得麻酥酥的,仿佛被胶粘住了。抓过瓜缘的手指间的汁水仿佛青蛙的蹼一样,撕扯不开。手背上淌过的瓜汁,留下一道透明的痕迹,舔一舔,又是那种蜂蜜般的甜。⑬真不知如此苦旱贫瘠的安西怎么孕育出如此甘甜多汁的白兰瓜。⑭安西地处荒沙,日照极强,自古以来以瓜闻名天下,故称瓜州。白兰瓜原籍美洲,移居中国后,由“蜜露”改名“白兰”,现在已成为甘肃特产。它在安西扎下根来,比在老家长得还要好。也许,白兰瓜要正名为“安西瓜”才更符合历史的真实。⑮我也想过,是否因为那天的极度干渴才使这沙漠之中的瓜显得格外甘甜。后来遇到过几次同样的情形,才知道唯有安西的瓜无与伦比。⑯想想这瓜,很有感触。它原本来自大洋彼岸,却在这块古老贫瘠的土地上繁衍得如此昌盛。它入乡随俗,褪去了娇滴滴的洋名字,也不计较人们以讹传讹地称它白兰瓜,寂寞然而顽强地在沙漠之中生长着,以自己甘饴如蜜的汁液濡润着焦渴的旅人。⑰啊!瓜州的瓜啊!什么叫特产,什么叫真谛,它只限于窄小的区域。好比一个石子丢入湖中,涟漪可以扩散得很远,但要找到石子,必须潜入那最初的所在。蓝色太阳下的沙漠老人,教给我这个道理。(有删改)1.第④到第⑧段写到向导,有哪些作用?【答案】①向导为家乡的瓜感到自豪,为后文写安西瓜的甜做铺垫,向导品尝白兰瓜觉得不甜,与后文安西白兰瓜的香甜形成反差;②通过向导的话,引出作者从兰州到嘉峪关的西行之路,推出故事发展,避免平铺直叙;③以不断进行宣传的向导反衬下文言语不多的沙漠老人。【解析】本题考查次要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向导一直为家乡的特产自豪,表现为看大家争抢笑眯眯地,听大家觉得它空有其名急忙为它辩解,一直未对白兰瓜的好吃失去信心,为后文吃到安西白兰瓜做了铺垫;第④到第⑧段写一路上的白兰瓜包括瓜节的瓜都令人失望,而向导接连两次“到嘉峪关就有好瓜吃了”“到安西就有好瓜吃了”,既写出了作者的行进路线,又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和向导的竭力宣传然而瓜味太淡相较,安西的老人沉默寡言与瓜极甜形成对比,反衬出老人的形象和“特产真谛”的道理。2.第⑨段描绘安西午后沙漠的环境,请分析其用意。【答案】这段话描绘出安西的干燥炎热,为沙漠老人的出现做铺垫,凸显出白兰瓜和沙漠老人生存环境的恶劣,烘托出白兰瓜顽强的生命力。【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第九段描写的是午后沙漠酷热难当的环境,为老人和安西白兰瓜的出场提供了环境,这环境十分恶劣,反衬出老人与白兰瓜顽强坚韧的生命力;而这里白兰瓜异于其他地方的甜蜜,更让作者领悟到“真谛”3.第⑫段对白兰瓜“浓烈的甜”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请加以赏析。【答案】①通过描绘多种感觉来表现白兰瓜浓烈的甜,如味觉上,从咸到甜的变化,“舔一舔,蜂蜜般的甜”等;②触觉上,“蜇人的痛”、“嘴角、舌尖都甜得麻酥酥的”等,写出了浓烈的甜带来的多方面感受。(也可以从比喻的角度赏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的鉴赏分析。多感官综合描写,由“咸”到“浓烈的甜”,味觉的转变描写十分贴切;“痛”“麻酥酥的”“被胶粘住了”,触觉的描写更形象地写出汁水的浓稠与甜度,让人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比喻的运用,“被胶粘住了”“手指间的汁水仿佛青蛙的蹼一样”,十分形象地描写出白兰瓜汁水的浓稠与甜度。4.第⑰段说“蓝色太阳下的沙漠老人,教给我这个道理”,请对这个道理进行评析。【答案】①这个道理是,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会在流传过程中被误传,我们要深入事实,才能发现真理;②这个道理对认识当下社会现象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很多事实,在流传中发生变化,但这些变化如包装和宣传并不能改变事物本质;我们在认识社会现象时,应该深入原点,才能抓住事实真相。【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蕴含的哲理的分析和评价。首先要找出“这个道理”是什么道理;第十七段的前几句就是这个道理的阐述;从文章表层来看,“这个道理”指的是安西的特产白兰瓜(即“一个石子”),声名远播,其他地方的瓜也借了它的名声却没有它的甜蜜(即“涟漪扩散得很远”),让一直未尝到真正安西白兰瓜的作者对白兰瓜产生误解,直到到了安西,吃到真正的安西白兰瓜(找到石子,必须潜入那最初的所在),才知道它名不虚传;“这个道理”还可以适用于更广的范围,如“事实”“名言”“真理”等,它们在“涟漪扩散”的情形下可能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形象,导致人们产生误解;如果想要懂得“真谛”,就应该追根究底,找出它们原有的、真正的含义;这也告诫我们,道听途说的东西很多都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不应该被表面现象迷惑,而应该回到事情“最初的所在”,抓住真相。【点睛】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让我们倾听毕淑敏我读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的时候,书写作业,其中有一篇是研究“倾听”。刚开始我想,这还不容易啊,人有两耳,只要不是先天失聪,落草就能听见动静。夜半时分,人睡着了,眼睛闭着,耳轮没有开关,一有月落乌啼,人就猛然惊醒,想不倾听都做不到。再者,我做内科医生多年,每天都要无数次地听病人倾倒满腔苦水,鼓膜都起茧子了。所以,倾听对我应不是问题。查了资料,认真思考,才知差距多多。在“倾听”这门功课上,许多人不及格。如果谈话的人没有我们的学识高,我们就会虚与委蛇地听。如果谈话的人冗长繁琐,我们就会不客气地打断叙述。如果谈话的人言不及义,我们会明显地露出厌倦的神色。如果谈话的人缺少真知灼见,我们会讽刺挖苦,令他难堪……凡此种种,我都无数次地表演过,至今一想起来,无地自容。世上的人,天然就掌握了倾听艺术的人,可说风毛麟角。不信,咱们来做一个试验。你找一个好朋友,对他或她说,我现在同你讲我的心里话,你却不要认真听。你可以东张西望,你可以搔首弄姿,你也可以听音乐梳头发干一切你忽然想到的事,你也可以王顾左右而言他……总之,你什么都可以做,就是不必听我说。当你的朋友决定配合你以后,这个游戏就可以开始了。你必需拣一件撕肝裂胆的痛事来说,越动感情越好,切不可潦草敷衍。好了,你说吧……我猜你说不了多长时间,最多3分钟,就会鸣金收兵。无论如何你也说不下去了。面对着一个对你的疾苦你的忧愁无动于衷的家伙,你再无兴趣敞开襟怀。不但你缄口了,而且你感到沮丧和愤怒。你觉得这个朋友愧对你的信任,太不够朋友。你决定以后和他渐渐疏远,你甚至怀疑认识这个人是不是一个错误……你会说,不认真听别人讲话,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吗?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正是如此。有很多我们丧失的机遇,有若干阴差阳错的讯息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