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作家6丁立梅一、人物简介丁立梅,作家,江苏东台人。江苏省课外阅读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喜欢用音乐煮文字。二、代表作品代表作品《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仿佛多年前》、《有美一朵,向晚生香》。作品《花盆里的风信子》入选新加坡中学华文课本。作品《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入选全国中等专科院校《语文》教材。作品集《你在,世界就在》繁体版在台湾、香港发行。被读者誉为“最暖人心的作家”。三、荣誉金榜《爱的语言》200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祖母的葵花》2006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一朵栀子花》2006年广东省茂名市中考;《那些温暖的》2007年江西省中考;《小扇轻摇的时光》2007年河北省中考;《每一棵草都会开花》200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蔷薇几度花》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萝卜花》2009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萝卜花》2009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菊有黄花》2009年四川省凉山市中考《你并不是个坏孩子》2010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品味时尚》2011年广西柳州市中考《掌心化雪》2011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书香作伴》201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挂在墙上的蒲扇》201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蓝色的蓝》201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蓝色的蓝》201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爱,是等不得的》2013年云南省德宏市中考《秋天的黄昏》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菊事》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牛皮纸包着的月饼》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从春天出发》201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蓝色的蓝》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四、丁立梅经典美文摘抄1.一朵一朵的栀子花,息在树上,藏在叶间,像刚出窝的洁白的小鸽似的。女孩子们可喜欢了,衣上别着,发上戴着,跑哪里,都一身的花香。虽还是粗衣破衫地穿着,但因了那一袭花香,再平常的样子,也变得柔媚千转。——《栀子花开》2.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菊有黄花》3.第一次踏进他家小院,以为定是灰暗与冷清的,却不,一院子的姹紫嫣红迎接了我。那些花,开得热情奔放,仿佛落了一院子的小粉蝶。他白发的老母亲,站在花旁,拉着我的手,含泪带笑地说,这些,都是我家老四种的。——《种爱》(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梨花风起正清明丁立梅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给它们松土、剪枝、施肥、捉虫子,对着它们喃喃说话。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极多。一棵结木梨,口感稍逊一些,得等长熟了才能吃。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跺着小脚骂。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亲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结果,两棵梨树还是两棵梨树,只是越长越高、越长越粗了。中学毕业时,我约同学去我家玩,是这么叮嘱他们的,我家就是门口长着两棵梨树的那一家啊。两棵梨树俨然成了我家的象征。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连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多骄傲。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太的梨。我有个头疼脑热的,祖母会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词。等筷子在水碗里终于站起来,祖母会很开心地说,没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然后,就给婆老太叠些纸钱烧去。说来也怪,隔日,我准又活蹦乱跳了。那时,对另一个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觉得婆老太就在那个世界活着,缝补浆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会跑来看看我,摸摸我的头。这么想着,并不害怕。特别是梨花风起,清明上坟,更是当作欢喜事来做的。坟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着。天空明朗,风送花香。我们兄妹几个,应付式地在坟前磕两个头,就跑开去了,嬉戏打闹着,扎了风筝,在田埂道上放。那风筝,也不过是块破塑料纸罢了,被纳鞋绳牵着,飘飘摇摇上了天。我们仰头望去,那破塑料纸,竟也美得如大鸟。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我怔一怔,坐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种消失,我无能为力。祖父突然又说,你奶奶托梦给我,她在那边打纸牌,输了,缺钱呢。我听得惊异,因为夜里我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祖母笑嘻嘻地说,我每天都打纸牌玩呀。我信,亲人之间,定有种神秘通道相连着,只是我们惘然无知。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母走后,祖父有事没事就绕着两棵梨树转,并对它们喃喃自语,表现了祖父的孤独。B.文章对祖母的描写最为生动,文中画线句子从动作、语言、情态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C.文章最后写“梨花风起”时祖父与祖母合葬在一起,这样的结尾,虽有些悲情却是文章诗意的绾结。D.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意蕴丰富。两棵梨树,凝结了一家四代人的情感。【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的基本能力。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A项,“表现了祖父的孤独”不正确,主要是表现了祖父对祖母的怀念。(2)文中的梨树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文章简要归纳。【答案】①梨树寄托了祖父对祖母的深切怀念;②梨树寄托了祖母对“我”的疼爱;③梨树曾记载着祖母对婆老太孝顺的故事,和祖母对婆老太的深切怀念;④“梨花风起”曾给“我”家带来自尊,也给“我”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因此蕴含着“我”对童年的怀念;⑤梨树寄托了“我”对祖母、祖父的深切怀念;⑥梨树和满树梨花是绵绵不断的亲情和爱的象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情感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的情感的题目,注意根据文中表情达意的句子进行概括。从文章的主要情节看是写祖父和祖母的事件,表达的是自己对二者的思念,由此可以概括第一、二点;根据文中的“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可以概括第四点;根据“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可以概括第三点;根据“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可以概括最后一点。(3)文章以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诗中的一句诗“梨花风起正清明”为题,有何作用?【答案】①点明了清明的节候特征,使文章充满了诗意美。②浓缩了文章的主要事件。③是贯穿全文的物化线索。④含蓄地表现了怀念亲人这一主题。(借物寄情,表现了丰富的意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的基本能力。分析标题作用,注意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角度作答。“梨花风起正清明”中的“清明”点名了具体的气候特点,突出了具体时节,清明是中国春天美好的时刻,这里使得文本充满诗意,增强文本美感;“梨花风起正清明”写明了具体的事情缘由,凝练概括了文本的主要事件,展现出文本的主要线索,考生可以从这些角度进行分析。【点睛】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老裁缝丁立梅①老裁缝是上海人,下放到我们苏北乡下时,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我没亲眼见到老裁缝从上海来,我有记忆的时候,老裁缝已在村子里住很久了,久得像我每天爬过的木头桥。木头桥搭在一条小河上面,东西流向的小河,把一个村庄,分成了河北与河南。②老裁缝的家,住在河北,我得爬过小桥去。他的家门口总是扫得很干净,地上连一片草叶儿也没有。屋檐下放一口废弃的大缸,缸里面种着太阳花。一年四季,那些花仿佛都在开着,红红黄黄白白的,满满一大缸的颜色。这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乡下,很特别了。这种特别,在我们小孩看来,很神秘。③我们常聚在他的家门口跳格子(一种孩子玩的游戏),不时探头探脑往他屋内瞧。瞧见的景,永远是那样的:他系着蓝布围裙,脖子上挂根皮尺,坐在矮凳上,低着头在缝衣裳。身形很清瘦。他旁边的案板上,放着剪刀、粉饼、直尺、裁剪好的布料、零碎的布头。阳光照着檐下的大缸,一缸的颜色,满得要溢出来。时光好像被老裁缝的针线缝住了似的,温柔地静止着。老裁缝偶尔从那静止里,抬了头看看我们,目光缥缈。我们“呀”一声惊叫,小鸡似的,快速地散开去。④听大人们说过他的故事,原本有妻有儿的,却突然犯了事,坐了两年牢。妻子带着儿子,再嫁人了。他从牢里出来后,家回不去了,被遣送到这苏北乡下来。⑤我们怕他,怕得没来由的。我们不敢踏进他的屋子一步。但也有例外,一是大人领我们去裁衣,二是大人吩咐我们送东西给他。⑥腊月脚下,村人们得了空闲,各家的大人,找了零碎的票子,给孩子们扯上几尺棉布,做过年的新衣裳。老裁缝的小屋里,终日挤满了人。大家热热闹闹地闲唠着,老裁缝静静听,并不插话。他不紧不慢地帮我们量尺寸,手指凉凉地滑过我们的脖颈,很异样的感觉。⑦夏秋季节,乡下瓜果蔬菜多。草垛上趴着大南瓜;矮树枝上,缠着一串一串紫扁豆;茅屋后,挂满丝瓜。大人们随手摘一只南瓜,扯一把扁豆,再摘几根丝瓜,放到篮子里,让我们给老裁缝送去。老裁缝接过东西,必往我们的空篮子里,放上几颗水果糖。一边伸手摸摸我们的头,嘱咐,回去替我谢谢你们家大人,他们太客气了。一口的上海腔,很耐听。⑧老裁缝后来收了个女徒弟,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姑娘,外村人。这事很是让村人们喧哗了一阵子,因为老裁缝向来不收徒弟的,何况是个女徒弟,更何况她还拄着拐杖。但那姑娘很固执,天天守在老裁缝家门口。老裁缝破了规矩,答应了。⑨从此,我们看到的景,变了,老裁缝还系着蓝布围裙,脖子上挂根皮尺,但他的身边,多出一团亮丽,如檐下缸里的太阳花。那朵花,眉眼盈盈,唤他师傅。和他相挨着,穿针引线。他们偶尔低声说着什么,发出笑声来,他的笑声,她的笑声,一团的温馨。我们都有些惊讶:原来,老裁缝是会笑的。⑩上海来人找老裁缝,是秋末的事。来人很年轻,声音极像老裁缝。村人们望着他的背影,很有预见地说,这肯定是老裁缝的儿子,老裁缝怕是要回上海了。⑾老裁缝却没走,只是比往常更沉默了。他依旧坐在矮凳上缝衣裳,系着蓝布围裙,脖子上挂根皮尺。他的女徒弟,守在一边,也沉默地干着活儿。时光宁静,却在那宁静里,让人望出忧愁来,总感觉着有什么事要发生。⑿到底出事了,问题出在他的女徒弟身上。姑娘回家,对父母说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来: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