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中考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1.“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乱丢垃圾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所以我们要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废弃的草稿纸应放入下列四个垃圾桶中的()A.B.C.D.【答案】B【考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治措施【解析】【分析】根据废纸可回收利用分析。【解答】废弃的草稿纸应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中;故答案为:B。2.2019年宁波市着力打造“一路一花,一路一品”,计划建成多条特色花卉景观大道。如图是以月季为主要观赏花卉的丽园北路美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月季是被子植物B.花是月季的生殖器官C.嫁接可以使同一株月季上开不同颜色的花D.丽园北路上的所有月季是一个生物群落【答案】D【考点】种群,植物的分类,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A、根据植物的分类进行解答;B、根据月季的生殖器官进行解答;C、根据嫁接的特点进行解答;D、同一种植物形成一个种群。【解答】A、从分类上来说,月季属于被子植物,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花是月季的生殖器官,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在月季上嫁接不同品种的枝条,可以使同一株月季上开不同颜色的花,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丽园北路上的所有月季是一个生物种群,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3.某废旧干电池内有二氧化锰、炭黑、氯化锌、氯化铵等物质。某实验小组回收并利用其中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下列实验操作和装置中,错误的是()A.溶解B.过滤C.装药品D.制氧气【答案】B【考点】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A、根据溶解时要和玻璃棒搅拌分析;B、根据过滤的操作方法分析;C、根据装入固体药品的操作顺序分析;D、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分析。【解答】A、溶解要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正确;B、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错误;C、装入固体药品,应斜持试管,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再直立试管,正确;D、过氧化氢制氧气要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正确。故答案为:B。4.下列都是教材中的实验,其中为了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图甲:手帕摩擦塑料丝后,塑料丝散开B.图乙:缝衣针与磁铁摩擦后,有了磁性C.图丙:加热后,水蒸气把木塞冲出试管D.图丁:迅速下压活塞后,浸过乙醚的棉花燃烧【答案】D【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解析】【分析】分析各个实验包含的物理原理,哪个与题干相符,哪个就是正确选项。【解答】A.图甲:手帕摩擦塑料丝后,塑料丝散开,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不合题意;B.图乙:缝衣针与磁铁摩擦后,有了磁性,这是磁化现象,故B不合题意;C.图丙:加热后,水蒸气把木塞冲出试管,这是水蒸气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故C不合题意;D.图丁:迅速下压活塞后,活塞对里面的空气做功,使乙醚的内能增加,导致浸过乙醚的棉花燃烧,这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故D符合题意;故选D。5.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它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曾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宁波籍科学家顾方舟与同事研制了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使我国千百万儿童远离了小儿麻痹症。因此,顾方舟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儿麻痹症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B.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C.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给儿童服用“糖丸”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儿童服用“糖丸”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C【考点】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解答】A、小儿麻痹症是一各路中传染病,它具有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流行性等,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从题目所给的信息可以看出,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给儿童服用“糖丸”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D、儿童服用“糖丸”后,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消灭抗原,只对脊髓灰质炎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6.磁共振成像是一种较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它采用强静磁场和变化磁场使人体组织成像。若携带金属物做磁共振成像,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金属发热而灼伤病人,重则危及生命。上述说明中,没有涉及的知识是()A.铁在磁场里会被磁化B.磁能生电C.电流的热效应D.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答案】D【考点】磁化,电磁感应【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描述的现象包含的物理原理,哪个没有涉及,哪个就是正确选项。【解答】A.根据“强静磁场会吸引铁质物品”可知,铁质物质在磁场中被磁化,故A不合题意;B.根据“变化磁场会使携带的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可知,磁场能够生电,故B不合题意;C.根据“从而使金属发热而灼伤病人”可知,电流会产生热效应,故C不合题意;D.从题目中找不到涉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描述,故D符合题意。故选D。7.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一千八),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前后的分析,符合实际的是()A.着陆时,探测器和月球位于右图中的c点附近B.探测器要有防水设计,因为环形山上有水C.探测器着陆前要减速,因为与大气摩擦会生热D.探测器在月球的着陆点能拍到地球的照片【答案】A【考点】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据此判断即可。【解答】A.当探测器和月球位于c点时,根据月球的旋转方向可知,这时正处于阳光照射的白天,肯定比黑夜着陆难度要小的多,故A符合实际;B.月球上根本没有水,因此探测器没必要作防水设计,故B不符合实际;C.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不会摩擦生热,故C不合实际;D.当探测器在月球的背面时,地球被月球挡住,因此无法拍到地球的照片,故D不合实际。故选A。8.科学家研究发现,某地区重霾污染期间,颗粒物中硫酸盐含量迅速升高。硫酸盐形成的过程中,有一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甲是氧化物C.乙是一种大气污染物D.丙遇到空气中的水会生成硫酸【答案】A【考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根据微观图中各物质的构成确定出各物质,再结合置换反应定义、氧化物定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该反应中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错误;B、甲为二氧化硫,为氧化物,正确;C、乙是二氧化氮气体,是大气污染物,正确;D、丙为三氧化硫,与水化合会生成硫酸,正确;故答案为:A。9.2018年6月29日,一则题为《20秒60级台阶他抱着晕倒的女士冲向医院》的新闻报道让救人兵哥哥、东部战区海军战士朱墨岩刷屏全国。在这20s内,朱墨岩登台阶的平均功率接近()A.5.5WB.55WC.550WD.5500W【答案】C【考点】估测【解析】【分析】(1)正常成年人的体重大约60kg左右;(2)首先根据G总=m总g估算战士和女士的总体重,然后再根据W=Gh计算做的功,最后根据计算它的平均功率。【解答】这个战士和女士的总重力为:G总=m总g=(60kg+60kg)×10N/kg=1200N;一级台阶大约20cm,那么这个战士做的功为:W=G总h=1200N×(0.2m×60)=14400J;它的平均功率为:,故C最接近。故选C。10.有些漫画,富有哲理,又蕴含科学知识。如图所示,一块一半伸出地面的匀质板上站着甲、乙两人,人与板均保持静止。下列对于图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的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A.乙没有掉下,说明甲对板的压力一定等于乙对板的压力B.乙踢甲的同时,也会受到甲对乙的反作用力,乙可能因此坠落C.乙踢甲时,甲受到向前的作用力,可能会向前运动离开板D.若甲被踢出板,板会逆时针转动,乙因此坠落【答案】A【考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1)如果杠杆保持平衡,那么乙就不会掉下;否则,乙肯定会掉下来;(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此它的运动方向应该和力的方向一致;(4)甲被踢出后,根据乙对杠杆的作用力方向判断板的旋转方向。【解答】A.甲和乙站在木板上保持平衡状态,这块木板相当于一个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离支点近的甲对木板的压力大,故A不合实际;B.乙踢甲的同时,也会受到甲对乙的反作用力,乙可能因此坠落,故B符合实际;C.乙踢甲时,甲受到向前的作用力,可能会向前运动离开板,故C符合实际;D.若甲被踢出板,板只受到乙对它向下的压力,因此板的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即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故D符合实际。故选A。11.如图所示为小科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他的标注有误的一项是()A.标注①B.标注②C.标注③D.标注④【答案】D【考点】心脏和血管【解析】【分析】根据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答】图中①是动脉,血管壁厚,弹性大;②是肺静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③是房室瓣,能够防止血液倒流;④是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故D错误;故选D。12.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D.云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答案】B【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分析。【解答】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铜和锌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说明固体中没有锌剩余,溶液中没有硝酸银剩余,则固体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故答案为:B。13.如图所示,在“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中,小科将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纸固定在墙上,再将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移到标志的正前方,然后改变玻璃杯与标志之间的距离。小科站立时透过玻璃杯和水观察。。下列图像中,不可能看到的是()A.B.C.D.【答案】C【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分析】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成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但分放大、等大和缩小;也可以成虚像,虚像都是正立、放大的,据此判断。【解答】圆柱形的装满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A.当标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合题意;B.当标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不合题意;C.标志通过凸透镜成的实像与物体相比,上下和左右都相反,而这个只有左右相反,故C符合题意;D.当标志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不合题意。故选C。14.干冰可用于保鲜,但使用不当可能引起爆炸。有消防员做了以下实验:向一个380mL塑料瓶中放入半瓶干冰,立即旋紧瓶盖,发现瓶内有白雾产生,30min后发生爆炸。向另一个550mL的塑料瓶中放入等量的干冰,再倒入170mL水,然后立即旋紧瓶盖,发现瓶内产生大量白雾,瓶子膨胀,仅过20s就爆炸。第二个瓶子中所加水的主要作用是()A.提供热能B.作反应物C.作催化剂D.形成白雾【答案】A【考点】化学能与内能的转化【解析】【分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自身的温度非常低,当其与水接触时,会从水中吸收大量的热,据此解答。【解答】在第二个瓶子中加水后,低温的干冰从水中迅速吸热升华,产生大量的气体,使瓶子迅速膨胀,从而发生爆炸。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