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人》教学设计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小学:蒋德林联系地址: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小学邮政编码:441708联系电话:13597492329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受到历史文化名人的熏陶,学习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激励学生奋发向上。2、行为与习惯:学习文化名人的成功经验,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3、知识和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创造出的文化成就。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历史上杰出人物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教学难点:学习历史上杰出人物不畏艰险、顽强奋斗、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有关历史文化名人的资料,并制作名人卡片。2、教师收集、整理资料,制作课件。3、准备并制作历史年表,用数轴的形式把它彩绘出来。4、准备有关孔子介绍的短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华名族有多少年的文明史吗?(学生答)对,我国有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出现了许多举世文明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创新的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了解文化名人。(板书课题:历史文化名人)活动一:走进历史,了解孔子。1、交流:说说孔子的生平事迹。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历史名人吗?(出示孔子的照片)谁来介绍一下这位名人。生:介绍所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2、观看介绍孔子的短片:了解孔子的生平,了解历史上不同时代对孔子的评价和孔子的地位。(课件出示)3、让学生谈谈观看短片后的感受4、交流:围绕教科书第75页表格,交流自己了解的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并填表。5、课件出示有关孔子的名言。6、交流:说说这些名言对自己改进学习的启示。活动二:介绍名人;感悟精神。1、介绍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①教师示范介绍一个历史文化名人。②学生分小组介绍历史文化名人,各小组派代表介绍。③诗歌欣赏:提供李白关于黄河的诗篇,让学生欣赏。④结合本地历史,介绍本地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2、利用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交流总结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师: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呢?①生分小组讨论②生推选代表发言③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活动三:制作卡片,升华情感。1、学生制作名人卡片2、学生贴卡片,在历史年表上排出历史文化名人的先后。3、学生评价名人卡片。活动四:调查学习,总结拓展。1、展开本地历史文化名人调查,写出他们的故事。2、网络自主学习,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3、制作小报。宣传自己喜欢的、尊敬的历史文化名人。4、建议同学们看动画片《龙脉传奇》,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等历史文化名人的电视动画片。5、教师作最后的总结。板书设计:历史文化名人不畏艰辛孔子、杜甫顽强奋斗有强烈的责任感李白、诸葛亮坚持不懈善于观察…………附教后反思:《历史文化名人》教后反思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小学:蒋德林通过教《历史文化名人》一课,我感受颇深。第一次上这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精心制作课件,精心设计教案,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但第一堂课,却以失败而告终。因为虽然老师做了充分准备,但学生却准备不够。他们没有亲自收集资料,又对手头上的资料不够熟悉,搞不清这些资料是说什么的。我也疏忽了,没将学生手中的资料加以优化整合。应将他们手中的资料尽量变的精练、口语化。这样以来才适合学生讲述。初上这节课,还有一大不足。就是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在介绍历史文化名人的时候,没有讨论交流的环节,所以气氛不够活跃。让学生介绍时,学生都不肯举手。初次讲时,我的引导谈话也有误,致使学生不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如其中一个环节,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名人卡片,交流一下我们应该学习历史文化名人的什么精神?”,而所有的学生似乎都没明白我的意思。他们一个个都忙着做卡片,竟然对我的谈话无动于衷。我只好说:“同学们,我是让你们讨论交流呀!你们在忙些什么呢?”我想,这都是我引导有误,再加上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制作卡片,收集资料,我都安排学生课前来完成,而这项任务,学生却没落实,我是有责任的,我应督促学生来完成。再上这节课,我改正了以上的不足之处。这次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学习气氛浓烈,增加了讨论的环节。我对学生的引导也很得当。因此这节课比较成功。但亦存在不足:如,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我想应设置一些奖励措施,如颁发“智慧星”,设立“最佳创意作品”奖。在语言上可以说“你的感受很深刻”,“很有见解”,“说的真全面”,“表现棒极了”,“见解很独特”等。其次,没有关注全体学生,例如,回答问题要照顾所有的学生,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在展示卡片这个环节中,最后我对卡片的好坏做了评价。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来做,尽量让学生来评价。这样就让学生参与到了评价卡片的这个活动中来,就会将活动推向高潮,使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气氛更活跃。还让我感受很深的是,老师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准确,能恰如其分的引导学生。其次,在每个环节的过度中,一定要有衔接语。这个衔接语一定要自然、准确,使教学的环节层层相扣,对学生有启发引导的作用。我最后的感受是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真是不容易,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既要依托教材,活用教材资源;还要将教材中的范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来收集资料。还要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最后,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现有的资源,抓住学生中的深层资源,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