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实施方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学院“学中做、做中学”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以学生实习计划及教学大纲为统领,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深化中专学校中职生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增强中职教育对锡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提供一线技术工人,也提升全盟中职教育的竞争力。二、工作目标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本形成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探索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学徒制和导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质量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专业对口的企业行业学习实践深造,切实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同时为校外实践的学生投保相对应的意外保险等险种,保障实习生权益和合理报酬。三、基本原则(一)抓住机遇建设试点。学校积极沟通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加强统筹,制定了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徒制教学模式试点具体实施办法。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实践再推行,稳步推进,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和经验。(二)强化内涵。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理论学习为基础,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实行岗位达标制度和轮训(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践结合)制度,注重学生岗位技能提升,健全学校实习管理制度机制,全面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三)改革创新。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立实习管理体系,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中专学校的发展活力。(四)注重实效。结合自治区示范性中职学校的建设目标实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管理措施具体可行,建设责任落实到位,管理制度规范健全,技能素养全面提升。四、重点任务(一)改革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1+0.5+0.5+1育人模式(第1学年在学校完成文化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任务;第二学年度第一学期在校内集中实训5-6周的基础上送到企业(以3—5人为一组分散到各个企业)实践8-9周;第二学期校内深度集中实训3-4周,剩余时间送到企业实践;第三学年在企业定岗实习)。第二学年践行工学接替,以“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方式巩固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并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企业文化;第3学年实行现代学徒制试点,让学生真刀真枪践行企业工作和企业文化。同时,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1个师傅带3-5个左右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实习岗位所需的技能。(二)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现代学徒制。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导师制,学校专业教师作导师,下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实习单位选派技术人员作师傅,负责实习生岗位技能教授。以各种车型的4S或维修维护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帮助学生在实习中积累国家职业资格评估所需的证明材料,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三)创新实习内容。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汽车行业用人需求、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实践内容改革。将所学专业分解成若干个岗位,再将每个岗位分解成若干个技能元素。如:汽车销售、备件、售后服务等等。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结合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科学、合理提炼岗位核心技能,由汽车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共同研究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编写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高质量培训教材,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按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制定每个岗位的实习考核标准。同时,探索建立实习标准动态更新机制。(四)加强队伍建设。以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强化“双导师制”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全员培训、集中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建设汽修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学校与汽车行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动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及时完善和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师傅,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选派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同时,建立实习师傅人才和考评员人才库,保障实习考核工作质量。(五)完善内部管理。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实习管理工作。在现有6家汽车行业的基础上,再建立几个实习管理机构,制定实习管理流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实行公开招标,选拔有文化、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有感情、有层次的企业作为实习单位,可采取1+N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某一汽车行业独立承担、某几个汽车企业联合承担、校企联合承担)。建立严格的实习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实习巡视和跟踪管理制度,分人分片负责,并对实习班主任的实习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规范学生实习档案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六)改革评价模式。以能力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中介机构对实习生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要求实习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初级工要求,其中每人须有一核心岗位技能达到中级工以上水平;高级工班学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中级工要求,其中核心岗位须达到高级工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中专学校汽修教研室201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