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1、元曲四大家及主要作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2、南戏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3、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桢、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4、明前期三大诗文家:宋濂、刘基、高启5、元诗四大家:虞集—汉廷老吏、杨载—百战健儿、范梈—唐临晋贴、揭傒斯—美女簪花6、徐渭的《四声猿》:《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7、四大传奇:《金瓶梅》、《西游记》、《三国演义》、《西游记》8、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又称“玉茗堂四梦”9、李玉的“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10、被誉为清代传奇的“双璧”: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昇的《长生殿》齐名11、散曲的体制: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12、《金瓶梅》:又叫《金瓶梅词话》。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日常生活为素材的世情小说,也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章回小说。13、《三国志演义》: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的开山之作;《水浒传》:最早成熟起来的章回小说之一,英雄传奇小说—(《说岳全传》、《杨家将演义》)的开创者与代表作;《西游记》:中国第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是神怪小说—(《封神演义》)的开端。二、名词解释:1、南戏:是我国南曲戏文的简称,是由南方的语言、南方的歌曲所构成的民间戏曲,最初流行于浙东沿海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在宋光宗时就已出现。南戏形式的最后定型大约在元末明初,到明代,人们就把它成为传奇戏。2、台阁体:从成祖到英宗期间,以杨荣、杨士奇、杨溥为代表的作家,因他们都曾入阁,诗文风格近似,政坛地位又高,足以带动一朝文风,故形成流派,号“台阁体”。3、“竟陵派”:钟惺、谭元春,文学主张既纠七子之弊,亦纠公安之失。见于《诗归》,即借选编评点古人之诗披露自己的创作主张,也就是要抒写“幽情单绪,孤行静寄”。4、“公安派”:三袁,在反对复古主张的同时,也提出正面的建设性主张,就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因重视性灵,所以不强调学问或道理,特别强调“任性而发”的“真声”,以及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之“趣”。5、“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主张仿宋摹元,反对摹拟之风,实际也主张复古,只是不限于取法秦汉和盛唐,继承了宋濂的传统,变秦汉为欧曾,易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使文风有所变化。6、梅村体:吴伟业写出大量反映明清易代之际社会现实的诗篇,尤其是直接咏写史事的长篇歌行诗,这种歌行体纪事诗,文辞清丽,音节调谐,既微婉含蓄,又沉着痛快,但有欠简练,又好用典故,常流于晦涩费解。《圆圆曲》是传诵最广的“梅村体”诗作。7、“阳湖派”:桐城派分支,代表人物恽敬、张惠言,古文理论与桐城派基本相同,但在创作上有所区别,取径比较宽泛,文章较有气势;用语避忌少,行文有词采,常在散文中插入骈语,手法相对灵活。8、“苏州剧派”:李玉,我国戏曲史上阵容最大的戏剧流派;李渔的《闲情偶寄》堪称我国戏曲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长生殿》洪升、《桃花扇》孔尚任,“南洪北孔”誉满文坛。9、“常州词派”:创始人张惠言,继浙西词派后影响最大的词派,与其弟张琦编《词选》,他提倡“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手法表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讲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但由于他所说的“比兴”,主要还是从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与诗骚传统迥然有别,所以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只是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才使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10、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代表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