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现代启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的现代启示一.《三国演义》与用人艺术(一)“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三国时期人才之众多,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智谋之士,如诸葛亮、庞统、徐庶、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刘晔、贾诩、司马懿、张昭、周瑜、鲁肃、陆逊;司马懿骁勇之将,如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严颜、姜维、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徐晃、张郃、典韦、许褚、黄盖、周泰、太史慈、甘宁、凌统;关羽赵云张飞文采风流,如王粲、祢衡、曹植、陈琳、杨修……为什么三国时期人才会如此兴盛?原因主要有二:1.时势造英雄。2.“得贤者昌,失贤者亡”,已是公认的真理。打草鞋为生的刘备、宦官之孙曹操、县吏之子孙权之所以能够成为开基创业的当世大英雄,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比其他竞争者更加明确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刘备:“举大事必以人为本!”。曹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孙权:“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二)要有识人之明曹操、刘备、孙权不仅高度重视人才问题,而且在识人、用人上各有长处,优于群雄。曹操的最大特点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只要有真才实学,不管出身贵贱,不管门第高低,不管资历长短,也不管是否与自己沾亲带故,甚至不计前嫌,不念旧恶,一律加以任用。刘备识人,往往从大处着眼,而不拘泥于一时一事。其识人之明,有时甚至超过了诸葛亮。刘备不仅有知人之明,而且能较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局限。孙权识人,一是注重人才在关键时刻的表现,二是虚心采纳部属的推荐意见,这正符合他“用众智”、“用众力”的人才思想。与曹、刘、孙三家相比,其他一些割据者往往缺乏识人之明。人才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就看领导者是否有一双识人的慧眼了。(三)要懂用人之道对于领导者来说,怎样用好人才,乃是一门高深的艺术。综观曹操、刘备、孙权的用人艺术,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1.物质奖赏(待遇)我国古代兵家早就指出论功行赏对于激励人才的重要性,所谓“赏禄不厚则民不劝(尽力)”(《尉缭子·战威》),“礼赏不倦,则士争死”(《黄石公三略》)等;曹操本人也说:“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十一家注孙子》),这些在《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艺术体现。2.功名激励(事业)“功名”对于一个人才来说,是重要的精神追求,满足人才的正当“功名欲”,是激励人才奋发努力的重要手段。周瑜曾这样唱道:“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满足“功名欲”的手段,除了倚重、提拔之外,还有赏识、表扬。3.情感打动(情感)兄弟义气:桃园结义(兄弟情谊﹢契约精神)攻心之术:刘备很擅长感情投资。曹操也不例外。4.尊重信任三国时代的杰出统治者,都很注意礼贤下士。尊重人才,不仅表现在充分肯定其才能和待之以礼,关键在于尊重其意见,采纳其建议。周瑜曾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思,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信任,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是对人才的极大褒奖和安慰。它可以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使人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信人,—要信其德。信人,二要赖其才。5.各尽其才做领导要善于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敢于授权,放手使用,以求随才器使,使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曹操是比较能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关系的领导人与之相比,诸葛亮在处理集权与分权关系方面就有问题。要大气不要小气;要总览不要包揽;要放手不要撒手。李世民:“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桷。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犹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君无弃士。”从三国英雄的识人用人中,当代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可以看到:在世间一切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各种集团、群体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一个领导者无论多么聪明能干,都不可能是全知全能,而必须依靠各个方面、各种类型的人才。因此,要搞好一个单位,做好一种事业,领导者一定要有求才之诚,识才之能,用才之道。二.《三国演义》与战略决策战略问题,是政治军事斗争和经营管理中关系全局成败的首要问题,是决定一个团体生死存亡的根本因素。在群雄并起,竞争激烈之时,谁能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谁就选择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就有可能在竟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成为胜利者。在这个重大问题上,三国英雄堪称典范。1.纵览全局,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汉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稍有实力的诸侯整天忙于招兵买马,争夺地盘,却很少有人纵览全局,冷静思考自己应当举什么旗号,制定怎样的战略决策。曹操比其他军阀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关键时刻当机立断,作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奉天子以从众望”,实际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2.审时度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刘备在他奋斗的前期之所以屡遭败绩,主要原因就在于他缺乏正确的战略方针,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直到他三顾茅庐,有了诸葛亮制定的正确战略,刘备集团才扭转了颓势,取荆州,夺益州,攻汉中,取得了节节胜利,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3.避实击虚,建立稳固的战略基地孙策避开强敌,渡江南下创业。孙策去世后,鲁肃向孙权阐明了“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的天下大势,提出了“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方针。这个方针的核心,就是建设稳固的战略基地,稳扎稳打,逐步前进。谢谢大家!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