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论1、人类行为: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社会环境:指由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如生物遗传、心理状态以及社会过程等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社会系统。2、人类行为特点①适应性。人类行为能够而且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并且作出反应。②多样性。复杂,变化出现在多个方面,既有外显行为,又有心理行为。③变化性。变化持续不断,变化除了依靠自身生理结构机能外,还必须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④可控制性。人类的有意识性。⑤整合性。单一学科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3、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因素①生物过程②心理过程与人格心理③社会化过程4、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研究取向①心理学取向(强调学习,因为学习是改变人类行为的关键)②社会学取向(使用互动理论来解释人类行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社会角色,进而通过社会化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③文化人类学取向(用文化解释人类行为的变化)④行为科学取向(综合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来研究)⑤社会工作取向(运用整体观点来理解人类行为)5、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研究基本假设①人类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关键性的行为变化②社会环境可以改变人类行为③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类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二、人类行为理论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心理社会危机主要任务①婴儿前期:0~1岁,信赖VS不信赖。学习相信别人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要。社会化代理人是母亲和照顾者。②婴儿后期:1~3岁,自主行动VS羞怯怀疑。学习独立行动。社会化代理人是父母。③学前期:3~6岁,自动自发对退缩内疚。试着去做并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同时还有强烈求知欲。代理人是父母及其家人。④学龄期:6~12岁,勤奋进取VS自贬自卑。努力学习以获得勤奋感。代理人教师和同伴。⑤青少年时期:12~20岁,自我统合VS角色混淆。建立起基本的社会及职业认同。代理人是同伴。⑥青年期:20~40岁,友爱亲密VS孤独疏离。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机、爱及伴侣的感觉。代理人是配偶、情人以及一些比较亲近的朋友。⑦中年期:40~65岁,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致力工作,赡养老人,照顾子女。代理人是配偶、子女和文化规范。⑧老年期:65岁以上,完美无缺对悲观绝望。回忆过去,感到满意或者失望。2、人本主义罗杰斯患者中心疗法鼓励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自己叙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治疗者则平等地对待患者,他们不对患者进行解释和评价,而只是适当地重复患者的话,帮助其澄清思路,接受现实,逐渐克服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的矛盾,达到自我治疗的效果。百度:罗杰斯认为,人人都有一种成长、发展的潜能。也就是说,人人都有积极向上的自然倾向。人人都希望,而且都能够不断成长、发展。儿童总是要长大的,这是不可阻挡的;即使是癌症患者,也有自愈的能力和可能性。这种潜能和倾向是一种很伟大的人性力量,治疗者必须看到这种潜在能量。所以,对治疗者来说,他不必摆出一副专家的架子,对患者作什么说教指导,他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患者这种潜能,达到“听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患者中心疗法强调创造一种能够促使患者自愈的气氛。治疗者与患者平等相处,以患者为中心,在这种相互信任、坦率真诚的关系中,患者得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我。治疗者在无条件关心患者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帮助患者端正自我形象,促进其人格的成长。要达到这种效果,罗杰斯认为必须做到这样三点:1、真诚与协调。要求治疗者表现真实的自我,开放、坦诚、不戴假面具,自由地与患者分享、交流自己的感受,甚至连不好的感觉也表达出来,不必假作感兴趣、喜欢、关心的样子。2、无条件的关怀。给患者以无条件的关怀,使他们没有威胁感,从而能够去探索内在的自我。3、设身处地的关怀。治疗者要能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能够真正理解患者。3、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过程表现为一个内在结构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连续的,这种连续表现在阶段的连续性。皮亚杰将整个认知的发展过程区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阶段构成了皮亚杰所谓的“不变的发展序列”。(1)感觉运动阶段:0~2岁,靠身体动作和感觉认识周围世界。手抓、脚踢、吮吸等,没有表象,只有思维的萌芽。(2)运算思维准备阶段:2~7岁,较多内心活动及思想,借助语言和表象和外界进行交流,简单的抽象思维,语言的使用对认知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儿童的思想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察往往片面。(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事物在时空上的一些关系,出现逻辑思维,智慧达到灵活平衡因为形成了守恒概念和掌握群集运算能力,逐渐减少以自我为中心,开始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4)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2~15岁,可以在逻辑运算和推理中摆脱具体形象的事物及其内容,通过假设推理出必要的结论从而达到抽象思维。皮亚杰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唯物论基础,辩证法因素,但是,皮亚杰将活动仅仅局限于儿童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活动,活动对客体的改变只是空间排列、位置移动等方面,没有真正理解实践的意义,使得他不能从真正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揭示主体与客体、心理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百度:皮亚杰的评论:赞扬-是伟大的,他是第一个强调儿童是积极、顺应性的并且不同于成人,他的理论对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以及健康护理等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批评-最主要的一个批评认为,皮亚杰所宣扬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它们确实如皮亚杰所描绘的那样而存在,许多人可能从来就没有达到最高的阶段;另外一种批评认为,皮亚杰的生物学背景过于浓烈了,皮亚杰过于迷恋动物性的过程,并且过高的估计了它在人类成长中的地位,从而低估了家庭、学校等社会因素对培养人的发展所起到的应有作用三、胎儿发展与社会环境1、影响胎儿发展的社会环境①母亲的身体状况年龄,身高和体重,营养,药物,烟酒和毒品,疾病,其他因素(血型、产科麻醉剂、父亲精子)②※母亲的情绪状况※一般来说母亲的情绪状况取决于其对待怀孕的态度。接受:幸福愉快乐观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婴儿成长和发育。矛盾:情绪波动最大,抑郁和焦虑,影响婴儿成长发育。拒绝:手术解决。孕妇情绪变化对胎儿直接影响:孕妇情绪急剧变化体内会产生叫做儿茶酚胺的激素,能够穿透胎盘屏障直接影响胎儿的生存环境。间接影响:妇女可能会经历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和痉挛,严重时可危及孕妇的生命,此时胎儿必然早产。情绪状况影响胎儿的原因:A代谢作用的影响。B血液中化学物质的沟通作用。③环境污染:放射线和某些化学因素四、婴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1、动作发展基本原则①头尾原则。是指婴幼儿动作的发展遵循从头部开始,由上至下,逐渐进行到脚部的原则。②近远原则。是指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从身体中央部位开始,然后逐渐进行到外围部位的原则。③简单复杂原则。是指婴幼儿动作的发展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行走动作发展意义①不仅使婴儿能主动去接触事物,而且有利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大大扩展了认识范围,扩大视野。②发展空间知觉,从二维向三维发展,以便婴儿进一步认识事物多方面的关系和联系。③动作有更精细的分工,有利于知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④为婴儿有目的的活动——游戏、早期学习和劳动准备了条件,并有利于婴儿独立性的发展。手动作发展的意义①使婴儿逐步掌握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②使婴儿开始把手作为认识的器官来感觉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此外,使婴儿动作的随意性不断发展,从而活动目的性日益明确并与语言的发展相协调,这就为人类智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③手动作的发展,进而导致手与眼的协调动作,即动觉与视觉的联合协调运动,可以发展婴儿对隐藏在事物之间的复杂属性和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2、婴幼儿社会化的基本过程①早期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出生至6个月)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的社会化是通过哭和笑进行的。3个月左右,通过一种不断重复的经验进行的。4~5个月,通过对互易性、有效性和信赖感的学习来进行。6个月通过对照顾者个别特征的整合来进行的。②社会性感情联结建立阶段(7个月~2岁)产生了明显的对最亲近的人的依恋行为。主动追随依恋对象的能力增长。探索活动成为扩大社会交往的中介。③伙伴关系发展阶段(2~3岁)3、行为问题矫治①拒食②吮吸指头或咬指甲③心理自闭心理自闭是一种精神异常行为,婴幼儿对外界信息刺激缺乏积极反应,不安静地重复某些无意义的动作,如一再抚摸地面、不断摇动身体;表情冷漠,回避与人接触,或者与人接触不看对方脸;视线游移不定,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如用手掐人等。心理自闭原因:小脑生长发育迟缓。小脑迟缓原因:缺乏与照顾者的亲近,尤其是身体的接触—皮肤的接触。一方面小脑参与身体活动的协调,控制肌肉运动;另一方面,身体运动可以刺激小脑,促进其生长发育。导致婴幼儿小脑发育迟缓的具体原因有:照顾者之间常闹矛盾,家庭气氛紧张,婴幼儿很难在家中体验到愉快的情感;照顾者过分教条,拘泥于书本知识哺育婴幼儿;没有年龄相仿的玩伴。预防和矫治:照顾者增加与婴幼儿的接触交往,给其温存的微笑、亲切的讲话,使孩子感到温暖安定,多和他们玩游戏。多为他们提供与同伴玩耍的机会,增加运动量。五、学龄前期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1、游戏种类:①行为表现类游戏(语言,运动,想象,交往,表演游戏)②认知类游戏(练习性、象征性、结构、规则游戏)③社会性类游戏(独自、平行、分享、合作)④创造性类游戏(累积、幻想、假定)⑤幼儿教育方法类游戏(自发,教学)想象游戏:是指儿童在假想的情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角色,并从中体验各种思想感情的游戏。想象游戏大约在1岁半时出现,通常表现为单独的想象性游戏,如用玩具餐具做饭、哄娃娃睡觉等;3岁时开始出现合作的想象性游戏,它常常以怪诞、夸张的形式出现;6岁时,想象游戏达到了高峰期,此时儿童具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具体表现为能很协调地迅速完成角色转换。比如把枕头当洋娃娃。结构游戏:又叫工作性游戏。是指儿童运用各种材料,如积木、积塑、金属材料、泥、沙和雪进行建筑或构造,从而创造性地反应现实生活的游戏。这类游戏有三方面特点:①以造型(拼、捏)为基本活动;②活动成果是具体造物型(高楼、汽车);③与角色游戏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游戏发展顺序:1岁半,开始简单堆叠物体;2~3岁,具有动手后思考、主体不明、成果简单粗略轮廓化;3~4岁,能预设主题,成果结构相对复杂,细节相对精细;5岁后,计划性增强,可与多人合作建造大型物体。由于结构游戏要求儿童手脑并用,不断调控注意力和动作,并且积极回忆、重新组合加工已有的表象,因此可以促进儿童手部动作和对物体数、形、空间特征的精细观察与理解,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学龄前儿童游戏的特点①游戏内容由简单到复杂②游戏步骤由无计划到有计划③游戏形式由简单模仿到创造④游戏种类由少到多⑤游戏持续时间由短到长⑥游戏成员由少到多六、学龄期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1、学习兴趣的特点:①学习兴趣的深化(从过程和外部活动到内容和作业)②学习兴趣的分化(三年级学科兴趣,儿童觉得学科是否有用动脑筋和老师教学水平)③学习兴趣的抽象化(三年级,从具体事实实际活动到反应因果关系)④学习兴趣的专门化(一二年纪游戏,三年级开始对学习这种专门的活动感兴趣)⑤学习兴趣的广泛化2、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①自我观念的发展包括了解自我、了解社会、建立自己行为的标准以及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等内容。自我观念发展日趋复杂,由对自我的简单认识到对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差距的认识,标志儿童人格的基本形成。②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评价的依附性逐渐减弱,独立性逐渐增强。③自我体验的发展。较学龄前期深刻而具体。3、道德发展①对道德标准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②开始以动机而非后果来评价他人的行为③主张轻微地惩罚行为错误4、学习障碍主要类型①书写障碍。书写困难,经常写错答案、漏写。②阅读障碍。忘记词和字,阅读速度慢。③语言障碍。语言和语言加工困难,并经常错误理解人际关系。④数学障碍。数学推理和数学计算困难,即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很差。⑤注意力障碍。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差。七、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