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2题逐题突破》:“7(选择题)+化工流程”特训(三)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氢氟酸可用于蚀刻玻璃氢氟酸是强酸B含Cu2+的农药不宜盛放在铁制容器中Cu2+能与Fe发生置换反应C明矾可用作净水剂Al3+直接与悬浮物作用形成铝盐沉淀D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失效漂白粉中Ca(ClO)2可被O2氧化答案B2.汞(熔点为39℃,沸点为356℃)是制造电池、电极的重要原料,历史上曾用“灼烧辰砂法”制取汞,目前工业上制纯汞的一种流程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洗涤粗汞可用5%的盐酸代替5%的硝酸B.辰砂与氧化钙加热反应时,CaSO4为氧化产物C.“灼烧辰砂法”发生的反应为HgS+O2=====灼烧Hg+SO2D.减压蒸馏的目的是降低汞的沸点,提高分离效率答案A解析铜与盐酸不反应,A项错误;辰砂与氧化钙加热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S,所以CaSO4是氧化产物,B项正确;“灼烧辰砂法”发生的反应为HgS+O2=====灼烧Hg+SO2,C项正确;该实验的目的是获得纯汞,最后一步根据汞沸点为356℃,可以通过减压蒸馏降低汞的沸点,提高分离效率,D项正确。3.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的多环烃称为桥环烃,二环[1,1,0]丁烷()是一种简单的桥环烃。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环丁烯互为同分异构体B.一氯代物有2种,二氯代物有4种C.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内D.开环加氢生成1molC4H10至少需要2molH2答案C解析二环[1,1,0]丁烷与环丁烯[]的分子式均为C4H6,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正确;该烃分子中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其一氯代物有2种;考虑两个Cl原子在碳原子上的相对位置,有4种二氯代物,分别为、、和,B项正确;二环[1,1,0]丁烷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形成4个单键,每个碳原子与周围4个原子均形成四面体结构,故该烃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处于同一平面内,C项错误;该烃的分子式为C4H6,可与2molH2发生开环加氢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4H10的烃,D项正确。4.已知:溴化铁在200℃以上易分解,煮沸水溶液也会使其分解,生成溴化亚铁和溴单质。实验室里利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FeBr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分别盛有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和烧碱溶液B.装置②中温水的作用是降低装置①中生成的CO2在液溴中的溶解度C.实验开始时,先加热管式炉,再打开装置①中活塞D.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并停止滴入液溴,继续通入CO2至室温答案D解析利用装置①制备的CO2中混有HCl、H2O(g),装置③中A、B依次除去HCl、H2O(g),利用装置④进行尾气处理,故A、B、C分别盛有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和烧碱溶液,A项错误;装置②中温水的作用是促进液溴的挥发,得到溴蒸气,B项错误;实验开始时,要先打开装置①中活塞,利用反应产生的CO2排出装置内空气,再加热管式炉,防止铁粉被O2氧化引入杂质,C项错误;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并停止滴入液溴,继续通入CO2至室温,排出装置内溴蒸气,并被C中烧碱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环境,D项正确。5.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B的单质,C与A、F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的绝对值都是8,E的简单离子半径小于同周期其他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ⅤA族B.A元素与其他元素既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又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单质的熔点高于E,则D的金属性强于ED.F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于其他元素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答案B解析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氧气和氮气;一般情况下,短周期同主族相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但H和Li例外;第三周期离子半径最小的简单离子是Al3+。据此推断出,A是氢、B是氮或氧、C是氟、D是钠或镁、E是铝、F是氯。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ⅥA族或第二周期ⅤA族,A项错误;H与其他元素主要形成共价化合物如水、烃等,也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aH、MgH2等,B项正确;Na或Mg的熔点低于Al,与两者金属性强弱无关,C项错误;Cl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高氯酸是酸性最强的含氧酸,该选项没有“最高价”限制,D项错误。6.金属氟化物一般都具有高容量、高质量密度的特点。氟离子热电池是新型电池中的一匹黑马,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中与电子流向对应的氟离子移动方向是(B)B.电池放电过程中,若转移1mol电子,则M电极质量减小12gC.电池充电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i+3F--3e-===BiF3D.该电池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目的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答案C解析依据电子流向以及金属的性质判断,放电时,M为正极,N为负极。F-应移向负极,A项错误;外电路转移1mole-,M极应有1molF-进入固体电解质,电极质量减少19g,B项错误;高温的目的是使固体电解质电离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放电时,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项错误。7.向某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测得溶液中lgcCO2-3cHCO-3与-lgc(Ba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cH2CO3cHCO-3<cHCO-3cCO2-3B.B、D、E三点对应溶液pH的大小顺序为:B>D>EC.A、B、C三点对应的分散系中,A点的稳定性最差D.D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存在2c(Ba2+)+c(Na+)+c(H+)=3c(CO2-3)+c(OH-)+c(Cl-)答案B解析结合Kh(CO2-3)=cHCO-3cOH-cCO2-3、Kh(HCO-3)=cH2CO3cOH-cHCO-3,在同一混合溶液中,两表达式c(OH-)相同,由于Kh(CO2-3)>Kh(HCO-3),故cH2CO3cHCO-3<cHCO-3cCO2-3,A项正确;根据Ka2=cCO2-3cH+cHCO-3,lgcCO2-3cHCO-3的数值越大,c(H+)越小,酸性越弱,pH越大,因此正确的顺序为B<D<E,B项错误;A、B、C三点对应的分散系中,A点属于过饱和溶液,会形成BaCO3沉淀,因此该分散系的稳定性最差,C项正确;根据电荷守恒可得:2c(Ba2+)+c(Na+)+c(H+)=2c(CO2-3)+c(HCO-3)+c(OH-)+c(Cl-),由于D点对应的溶液中c(CO2-3)=c(HCO-3),因此存在2c(Ba2+)+c(Na+)+c(H+)=3c(CO2-3)+c(OH-)+c(Cl-),D项正确。8.碲(Te)常用于冶金工业,也是石油裂解的催化剂。工业上用精炼铜的阳极泥(主要含有TeO2,还含有少量Ag、Au)为原料制备单质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已知TeO2微溶于水,易溶于较浓的强酸和强碱。(1)从滤渣A中分离出Au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沉碲”时控制溶液的pH为4.5~5.0,生成TeO2沉淀。防止溶液局部酸性过强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碱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液B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副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为了提高“碱浸”的浸出率,宜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即可)。“酸溶”时要控制温度,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还原”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经上述流程,从质量为mt的某阳极泥中提取出质量为nt的碲,已知该阳极泥含TeO2的质量分数为w,则碲的提取率为________(用含w、m、n的代数式表示,提取率=实际提取产品的质量理论提取产品的质量×100%)。答案(1)加稀硝酸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2)缓慢加入稀硫酸,同时搅拌,并随时检测溶液的pH(3)TeO2+2OH-===TeO2-3+H2ONa2SO4(4)粉碎阳极泥、加热、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搅拌等(合理即可)温度过高,加快盐酸挥发,降低原料的利用率(5)TeCl4+2SO2+4H2O===Te↓+2H2SO4+4HCl(6)5n4mw×100%解析(1)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金、银,金不溶于硝酸。(2)为了避免溶液局部酸性过强,应缓慢加入稀硫酸,同时搅拌,并随时检测溶液的pH。(3)二氧化碲类似S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碲酸钠。“碱浸”时加入NaOH溶液,“沉碲”时加入稀硫酸,故滤液B中所得副产品是Na2SO4。(4)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角度考虑,即从增大接触面积、升温、增大浓度等角度分析。酸浸用到盐酸,温度高,盐酸挥发快。(5)二氧化硫是还原剂,还原四氯化碲生成碲、硫酸和盐酸。(6)理论上提取碲的质量m(Te)=wmt×128160,碲的提取率为ntwmt×128160×100%=5n4wm×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