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种群和群落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也不可逐个计数。(P60正文中部)(×)2.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不可采用样方法。(P62正文上部)(×)3.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P62正文中部)(√)4.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均可采用标志重捕法。(P63练习2)(×)5.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P66正文中部)(√)6.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P68探究)(√)7.(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P72正文中上部)(√)8.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竞争关系。(P72资料分析)(×)9.群落的水平结构中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无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P75正文上部)(×)10.如果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P81思考与讨论)(√)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18“我不孤独”的种群与群落[考点突破固考基]1.把握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2.熟记群落的结构和特征(1)种间关系写出A、B、C、D四图,a与b的种间关系:A.互利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2)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现象分层现象常呈镶嵌分布决定因素植物:阳光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及光照强度不同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3.理解种群增长的两类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增长模型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形成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K值有无无K值有K值4.K值与K/2值的分析与应用(填空)(1)K值与K/2值的分析(2)K值的四种表示方法图中A、B、C、D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3)K值与K/2值的应用5.理清群落结构的“3”个易错点(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长得错落有致”误认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范畴。(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决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属于水平结构。6.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1)区分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率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2)判断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①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地上的演替②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③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④在裸岩上的演替⑤演替时间长、速度慢⑥演替时间短、速度快⑦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⑧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以上各项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①④⑤⑦;属于次生演替的是②③⑥⑧。(3)“两看法”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填空)[题组集训提考能]题组一类型1翻阅教材,原味品高考1.[2019·全国卷Ⅰ]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解析:本题借助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对试题中设置的细菌连续培养模式的分析,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的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异养生物细菌甲可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正确;更换培养基可提高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相对含量,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由图示曲线a变化规律知,在培养到23h之前,细菌数量以较大的速率增长,说明此阶段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C正确;在刚开始培养时及培养基更换后,细菌的生存环境均较理想,因此在较短时间内,种群增长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答案:D[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90[人教必修3]P662.[2019·全国卷Ⅰ,31,节选]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解析:本题借助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种间关系及害虫防治方法,体现了生命观念中的稳态与平衡观。(2)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利用其诱杀B种群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B种群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产生后代,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答案:(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化学信息性别比例种群密度[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73[人教必修3]P106[人教必修3]P633.[2019·全国卷Ⅲ]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以种群数量的变化为载体,考查考生基于所给的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的能力,属于对科学思维素养的考查。(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固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由于受到营养物质和空间的限制,种群数量增加到一定值后趋于稳定的菌种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种群数量为K/2=a/2时,种群增长最快。(2)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就是说,种群的K值大小由其生存的环境决定。若将该菌生存的液体培养基的量减少,其K值减小。若增加该菌的接种量,其K值不变,但到达K值的时间减少。答案:(1)Sa/2(2)减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674.[2017·全国卷Ⅱ,31]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2)药物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66[人教必修3]P635.[全国卷Ⅰ,31,节选]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年龄7+8+9+10+11+≥12个体数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解析:(1)根据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可以把种群分成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可知该种群幼年成年老年个体数比例是1:1:1,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因此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数量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答案:(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63[人教必修3]P626.[2019·海南卷,节选]回答下列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大熊猫是我国的珍稀动物。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通过建立________来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2)恢复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助于群落所在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对植物和动物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为了保护大熊猫,我国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即通过就地保护措施来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含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以提高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可以为动物提供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答案:(1)自然保护区(2)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67[人教必修3]P74【借题发挥】理清教材,突破高考的瓶颈——长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