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课件13第三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本变长,如何速破开卷3道题2019年全国ⅠⅡ卷两个论述类文本的字数均在1200字左右,全国Ⅲ卷在1000字左右。文章长度增加300字左右,选项长度有所缩短,信息量的减少使得表述更加集中明了。针对全国卷的新考情,必须及时调整复习方向,认真研究复习对策,按照“逐题剖析、各个突破、提高速度”的原则,力争9分全得!2019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延续了2017年高考的题型变革,在3道题目的命制上,突出了考查的方向性:第1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第2题侧重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突出了对“论述”类文章文本特征的考查;第3题侧重考查依据对文意的理解,对相关观点进行分析判断。题目的难度加大了,造成很多学生失分,特别是第2、3题。一、读文提速理论指导——明了速读“三忌”,强化两种意识(一)避免速读“三忌”速读“三忌”指在阅读时忌讳指读、摆头、复视的阅读习惯。在进行速读时,眼部活动应当是唯一的外部运动。多余的体力活动,不但对阅读没有什么帮助,反而会降低阅读速度。1.指读在阅读时,为了使注意力集中,常常用手指、铅笔或尺子指着一个一个的字,或者把铅笔、尺子之类的东西放在一行字的下面来阅读。这种方法对初学者或许有点好处,但对一般正常的读者显然是不必要的。用手指、铅笔或尺子指着一个个或一行行字的单纯机械运动会把注意力引向错误的地方,读者在阅读时注意力集中的主要对象应该是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而不是书页上每个字的位置。因此,指读是影响阅读速度的一大毛病。2.摆头在阅读过程中,由于情绪紧张,或者由于苦思冥想仍不得其解,常出现摆头现象,借助头的摆动,尽量使自己的鼻尖对准正在读的每一个字。这样,当顺着一行字往下读时,会自然地轻微摆动头部。而当回过头来看下一行时,又会很快地把头转回去以便鼻尖再对准书页的左边,这种认为头部摆动有助于阅读的想法是毫无根据的。人的眼部肌肉完全有能力使眼睛从一个字移向另一个字,根本不需要颈部肌肉的运动。这样频繁的摆头动作,当然会大大影响阅读的速度。3.复视所谓复视,是指读者在顺着一行字阅读时,眼睛常常往回看,这一动作表明他正在理解一个字或一个短语,而不是理解全句。一般来讲,复视是阅读能力差的表现。人人都可能复视,但对阅读能力强的人来说,只是个别现象,而在阅读能力差的读者身上就往往会反复出现。复视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读者遇到了一个生字,或不太懂的短语,需要回过头来看一眼,这是情有可原的。但是若过分依赖复视而成为一种习惯,就会大大影响阅读的速度了。(二)先读一条线——整体把握意识1.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2.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3.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如图所示:4.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如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三)未晓且放过,比对再深究——学会高效聚焦意识“审、读、标、比”高效聚焦1.审,就是审读题干2019年选文的篇幅一般在1200字左右,要从标题或出处开始,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方向,再从题干入手,带着题干去阅读文本,阅读就会很有针对性,能够很快达到目的。2.读,就是读文本,明确信息角度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要大致弄清以下方面: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展开?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3.标,就是标画关键词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年代时间、数据及其范围词(早、大多数、几乎、仅仅等);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重要、最、总共等);已然未然、或然必然词;代词及其指代范围等。(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果词,转折、并列或递进词,分类分层词,举例词等。(3)文中反复强化的词。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思。4.比,就是将选项与原文内容比对一定要将选项中的关键信息点逐一与原文对应比较,找出选项的错误之处。[考题速做]——10~15分钟完成[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A项,“……就能……”理解有误,原文第二段说的是“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A项说法绝对。C项,从原文第四段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来看,选项说法错误,C项强加因果。D项,从原文最后一段中“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来看,“有责任感的艺术家”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有全面认识,“无须考虑”不符合文意。答案:B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正面人物的塑造”有误,原文中说的是“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并没有明确说是“正面人物”;另外,“根本体现”于文无据。答案: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少而精”在文中缺乏依据,原文是“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没有提到“少”。答案:D二、避开命题陷阱,理清论证思路——开卷3题丢分透析(一)认识选项的转述(表述)方式〈一〉转述方式论述类文本因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人文性,决定了阅读考查的重点在于把握文本的内容要点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具体到试题中,选项的表述不可能照搬抄录原文语句,大都是对文本内容要点和文中涉及的观点态度的转述。明确转述的基本方式,对判断选项正确与否意义重大。选项常用的转述方式有三种:概括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其中同义变式转述因其所占比例较大,需要我们重点关注。1.概括式转述概括式转述,就是将原文具体的表述加以抽象化,提炼其本质内容,使之上升到一般认识的转述方式。表现在语言形式上,是从一大段文字或一个较长句子中抽取关键词语,重新组织成一个相对短小的句子。判断这一转述是否符合原文语意,一要看这种从具体到一般的提升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二要看由抽取的关键词重新组织的句子是否符合原句的整体大意和作者的意图,是否符合原句中的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1[2018·全国新课标卷I第1题A项]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原文内容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解析:选项中“诸子之学始于先秦”是对原文“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的转述,“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是对原文“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概括,“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则是对原文“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的转述。这一概括式转述与原文语意一致。2.具体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就是将原文中抽象概括的观点、结论性的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表述的转述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原文某一个概括性观点或结论的例证,在很多选项的表述中,具有对原文相关观点的阐释性质。判断具体式转述是否恰当,一是要判断选项本身的内容是否符合原文意思;二是要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选项中的具体材料是否能证明原文中的观点和结论。例2[2018·天津卷第7题]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人的矛

1 / 1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