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教案2013-2014学年第春学期课程名称简明中国史授课专业班级选修2013、2012级授课教师王俊职称副教授教学单位思政教学部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期授课计划课程类别通识选修总学分1.5总学时24本学期学时教学周次周学时学时分配24122讲授实验上机练习讨论考查其他24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旨在向学生讲授自远古至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历史,除让学生了解历代王朝演变和时代变迁之外,兼及政治、经济制度、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使其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面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能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重大的历史事件与重要的历史人物,将历史知识中的有益成分作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镜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远古至鸦片战争前的古代史沿革。难点:中国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中国封建社会何以长期存在。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等。选用教材《中国历史》张岂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主要参考资料《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备注单元教案授课主题(或章节)原始社会学时2教学内容纲要第一节中国历史的开端第二节氏族公社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从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来理解原始社会的发展动力,掌握我国原始社会的发生、发展与解体的规律。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历史资料,了解氏族制度的发生与内部结构,从中探索原始社会的特点与文明起源的进程。教学难点原始社会的发生、发展与解体的规律授课方式(请打√)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后记单元教案授课主题(或章节)夏、商、西周学时4教学内容纲要1、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初步发3、西周的建立与巩固4、夏、商、西周的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夏、商的兴亡及其重要历史事件;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诸方面掌握奴隶制国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初步发展的情况。介绍西周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掌握西周官僚机构与政治制度内容,正确估计西周的生产力水平,掌握华夏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得出对西周社会性质与我国奴隶社会特征的正确看法。教学重点通过考古学的成就说明夏、商社会发展的状况及基在古代世界中的历史地位。掌握西周的官僚机构与政治制度,了解井田制、“工商食官”的含义与性质,了解西与周边各国的关系及华夏族形成的进程。教学难点西周社会性质授课方式(请打√)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后记单元教案授课主题(或章节)春秋战国学时4教学内容纲要1、大国争霸2、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3、封建制度的初步形成4、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王室衰微、诸侯割据的社会状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内部矛盾运动,从而明确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渐解体、封建制度正在孕育的变革时期。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各国变法的成就与争霸战争的关系;教学重点大国争霸的背景、概况、实质与影响;教学难点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授课方式(请打√)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后记单元教案授课主题(或章节)秦朝学时2教学内容纲要1、秦朝的建立与发展2、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秦朝的建立与发展的史实,中央集权统治机构的建立,统治者巩固政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我国封建制度、国家统一、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的重大影响;而其残暴的统治则是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教学重点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措施;对少数民族的战争与民族融合;秦的暴政与农民起义。教学难点秦朝的建立对我国封建制度、国家统一、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的重大影响授课方式(请打√)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后记单元教案授课主题(或章节)两汉学时4教学内容纲要1、西汉封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强中央集权2、东汉的政治与经济民族关系3、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刘秀加强中央集权的有关内容;秦汉的文化教学重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的斗争;汉武帝的改革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交替把持朝政,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腐朽与灭亡;教学难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外戚与宦官的斗争授课方式(请打√)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后记单元教案授课主题(或章节)三国、西晋、南朝北朝学时2教学内容纲要1、三国鼎立西晋的门阀统治、东晋在江南的统治2、北朝政权的更替与北方的统一3、魏晋南北朝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三国分别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的内容及其意义;把握门阀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门阀制度确立与巩固的进程;了解东晋的世族门阀制度,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北魏孝文帝改制;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方的统一与民族大融合;教学重点三国鼎立的形成;三国的政治与经济状况;西晋门阀世族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改制的原因、内容与历史意义,教学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西晋门阀世族的统治授课方式(请打√)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后记单元教案授课主题(或章节)隋唐学时2教学内容纲要1、隋朝的建立2、唐朝的政治与经济3、唐朝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隋唐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隋朝短暂而繁荣的历史特点。了解唐朝前期封建集权政治进一步发展,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民族关系更加密切,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盛唐气象;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中央集权削弱,政治斗争不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导致了唐朝统治的瓦解。教学重点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唐朝的政治与经济制度;贞观与开元之治;武周政权与评价教学难点唐朝的政治与经济制度授课方式(请打√)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后记单元教案授课主题(或章节)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学时2教学内容纲要1、五代十国与契丹兴起2、北宋的统一及民族关系、社会经济3、对峙局面下的南宋社会4、蒙古汗国的建立和元朝的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与发展,也是走向统一的开端;北宋的统一与加强集权的措施积极作用;南、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掌握女真族的兴起与金朝的建立,金的反辽斗争,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南宋的社会与经济状况,金朝进入中原以后的封建化,北方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情况。元朝的建立与灭亡南宋;元朝加强统治的措施;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元朝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教学重点北宋的统一与加强集权的措施;南、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元朝加强统治的措施;教学难点北宋的统一与加强集权的措施;元朝加强统治的措施授课方式(请打√)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后记单元教案授课主题(或章节)明清学时2教学内容纲要1、明朝的政治和经济对外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社会3、明清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明朝前期专制皇权得到加强,经济恢复发展很快,社会相对安定,对外交往活跃;明英宗正统以后,明朝开始走向衰落;了解清朝社会的特殊性,尤其是清初社会矛盾的尖锐、复杂与变化;康、雍、乾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了基础;维护统一与反对侵略的斗争,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教学重点明朝前期专制皇权加强、清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学难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授课方式(请打√)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后记分教案授课主题(或章节)原始社会课次1授课方式(请打√)讲授(√)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学时2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纲要备注第一讲原始社会第一节中国历史的开端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原始人类虽然形成,但与现代人类仍有差别,其体质形态还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人类学家根据原始人类体质形态进化的过程,将原始人类分为猿人、古人、新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与考古学上旧石器时代的早、中、晚三期又基本上互为相应。猿人大约在三百多万年前,人就完全形成了。有了人,我们就有了历史。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人类发展的摇篮之一。我国的原始社会是从中国猿人开始的。古人类学家把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称为“猿人”。在我国南北各地,发现了许多有关猿人的遗骸与活动的遗址,比较重要的有“元谋猿人”、“北京猿人”等。猿人遗址元谋猿人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乡发现了二枚古人类门齿的化石,经鉴定属于同一男性个体,生存年代距今约为170万年,在同地还出土了一些旧石器,发现了用火的灰烬。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猿人1927年在北京周口店的洞穴中发现了古人类的下臼齿,1929年发现了第—个完整的头盖骨,命名为“北京猿人”,是近百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解放以后不断有新的考古报告,到1966年止共发现6个比较完整的猿人头盖骨,以及分属40多个男女老幼不同个体的各部位化分教案教学内容纲要备注石,还发现了9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和用火的遗迹。经鉴定,距今约为四、五十万年。北京猿人的平均身高,男的约为1.62米,女的约为1.52米,均低于现代人。他们的脑容量,最大的为1225毫升,已接近现代人类的平均值1400毫升,最小的为1059毫升。他们的上肢骨、下肢骨与现代人非常接近,说明北京猿人已逐步摆脱猿类特点,趋向于现代人类。生活状况与社会组织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有目的进行劳动。在元谋猿人、北京猿人等猿人遗址中,均发现大量石器,并有人工初步打制的痕迹,表明他们已具备制造工具的能力。在北京猿人的遗址中,发现的石器多达10万件以上。石器的类型也很丰富,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器的打制方法比较简单,加工也较粗糙,考古学上把这种使用粗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早期”。在元谋猿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屑与灰烬,这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用火遗迹。火的使用,使人类可以熟食,缩短了消化吸收过程,增强了体质。同时,火使食物来源扩大,突破了自然条件对人类生存的限制。火也可以用于照明取暖,防御猛兽的侵袭,从而人类加强了保护自己的手段,提高了对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因此,火的使用是人类社会有决定意义的进步。当人完全形成以后,就产生了人类的社会组织。马克思指出:“一俟原始群团为了生计必须分成小集团,它就不得不分成血缘家族。……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血缘家族按班辈婚姻,排斥了不同班辈间的婚姻关系,即实行同辈群婚制。由同辈群婚组成的血缘家族,是猿人时期的社会基本单位。从元谋猿人到北京猿人,经历了百余万年的缓慢发展。他们使用原始的工具,以有限的劳动经验与简单的劳动协作,与自然界进行艰苦的斗争。他们顽强地改造自然,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身,推动了原始的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分教案教学内容纲要备注二、古人到了距今二、三十万年前,人类的体质发展到—个新阶段,即由猿人发展到古人。古人的体质特征比猿人有明显的进步,他们的脑壳逐步变薄,脑容量逐步增加。前额增高,嘴部逐渐收缩,开始有明显的下颏。他们的手更加灵活,腿骨弯曲度更小。虽然,从猿人时期遗留下来的体质特征并未完全消失,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