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44个县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收稿日期:2010-04-21基金项目:沈阳市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1091217-5-00)作者简介:张雪(1986-),女,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农村发展研究。通讯作者:张广胜(1970-),男,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辽宁省44个县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研究张雪,张广胜(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摘要院采用县域人均GDP作为衡量县域经济的测度指标,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定量分析1986~2007年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特征发现,辽宁省的绝对差异逐渐增大,而相对差异在2000年之后逐渐缩小。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辽宁省44个县域之间的总体差异,并对泰尔指数进行分解发现:辽宁省总差异的变化并不是由某一部分差异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由三大区块间差异和区块内部差异共同作用引起的,辽中北区域和区际之间的差异变化对辽宁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关键词院县域经济;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辽宁省中图分类号院F127;F061.5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8-9713(2010)03-0284-04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人文条件及制度安排的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通常存在差异。适度的差异有利于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的空间转移,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危害,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区域经济差异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外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区差距的实际程度上[1-3],国内学者对于区域差异的研究起步虽然比国外晚,但是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厚[4-10]。总的来看,我国学者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国范围及南方一带,尤其是江浙一带,单独从县一级角度对东北地区的县域进行研究的较少,尤其是单独描述辽宁省44个县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更少。一、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以辽宁省44个县(包括县级市)为研究单元,选择1986~2007年22年的连续的时间序列,数据资料来源于《辽宁统计年鉴(1993~2008)》和《辽宁统计提要(1987~1992)》,采用人均GDP(现价)作为分析变量。本研究试图运用人均GDP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解释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区域分离系数探讨县域经济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县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本研究用标准差来衡量绝对差异,用变异系数来衡量相对差异,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两个指标来衡量县域经济差异总体变化趋势。差异系数越大,区域差异就越大。由于泰尔指数具有可以把整体差异分解为区域内部差异和区际差异的特性,通常可被用来比较不同分类对区域总差异的贡献和影响[11],计算公式如下:T=移(gi/G)×log[(gi/G)/(pi/P)]式中:T为泰尔指数,测度区域总体差异;gi为第i个子区域的GDP值;pi为第i个子区域的人口值;G为区域的总GDP值;P为区域的总人口值。泰尔指数的分解计算式如下:Gi=移gj,j缀(i=1,2,3);Pi=移pj,j缀(i=1,2,3),Tb=移G×log(Gi/Pi);Tw(i)=Gi移(gi/Gi)×log[(gi/Gi)/(pj/Pi)]式中:Tb为区际差异;Tw(i)w为区内差异;Gi为第i个区域GDP占总区域的份额;Pi为第i个区域人口占总区域的份额;gj为第j个子区域GDP所占总区域的份额;Pj为第j个子区域人口占总区域的份额。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圆园10原05,12穴3雪:284-287允燥怎则灶葬造燥枣杂澡藻灶赠葬灶早粤早则蚤糟怎造贼怎则葬造哉灶蚤增藻则泽蚤贼赠渊SocialSciencesEdition冤袁圆园10原05袁12穴3雪:284-287第3期表11986-2007年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指标变化值年份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标准差(元)309.61398.52512.05440.97464.69562.97815.141321.401652.172083.402383.75极差(元)1522.822525.913257.242224.512564.983267.184977.396870.827345.288603.2510907.80变异系数0.390.430.440.370.360.390.470.490.470.510.51极值比率4.926.717.595.415.136.199.908.486.296.117.23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标准差(元)2723.973113.273490.573906.513794.954155.324749.515431.146418.667409.938573.62极差(元)12419.8213016.1414332.0416531.6915204.4716455.1617183.8920117.9323514.5931247.5034623.89变异系数0.540.540.570.600.570.550.550.520.530.540.51极值比率11.967.9310.5314.6511.319.758.287.547.048.327.05二、结果与分析(一)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绝对差异持续增长,相对差异呈波浪式发展1986~2007年辽宁省44个县域经济人均GDP标准差的年均递增率为18.07%,除在1989年和2001年略有下降外,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即22年来辽宁省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一直在扩大(表1)。这一点也可以通过极差指标反映出来,即人均GDP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绝对差额由1986年的1522.82元增加到2007年的34623.89元,年平均递增率为17.78%。与22年来年均递增率比较来看,标准差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1986~1991年,标准差的年均递增率为13.97%,低于22年来的平均增长率;1991~2007年,标准差的年均递增率为19.35%,大于22年来的平均增长率,说明绝对差异以递增的增长率呈扩大趋势。从表1可以看出,极值比率的发展比较不稳定,大体上呈现出波浪式发展,并且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区域与最低区域的人均GDP的比值在2000年达到22年以来的最大值,为14.65,此后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在2007年下降到7.05,说明相对差异的极端情况有所缓解。从表1可以看出,变异系数的发展比较不稳定,辽宁省县域经济的相对差异的变化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6~1994年,相对差异呈“U”型曲线的态势发展,1988年达到第一次高峰,变异系数为0.44,之后便开始下降,到1990年达到最低值,变异系数为0.36,之后又开始上升,在1993年达到第二次高峰,变异系数为0.49,1994年的变异系数为0.47,高于1986年的0.39,这一阶段变异系数的年平均变化率为2.6%;第二阶段为1994~2000年,变异系数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4.45%,并在2000年达到第三次高峰,变异系数为0.60;第三阶段为2000~2007年,除在2005年和2006年略有上升之外,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平均递减率为2%。1986~2007年辽宁省绝对差异在不断增大,而相对差异在2000年之后趋于减小。(二)辽宁省县域经济总差异的变化本研究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两个指标来测度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总体变化趋势,通过分析表明,两种测度方法得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在1986~2007年间,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呈波浪式发展,并在2000后出现下降趋势,与变异系数所反映出来的变化结果一致(表2)。在不同时期差异变化的趋势是不同的。1986~1990年,总差异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并在1989年达到第一次高峰,基尼系数为0.1940,泰尔指数为0.0261,此后一年开始下降,达到这一阶段也是22年来的最小值,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为0.1677和0.0196,这表明该时期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发展还是比较均衡的;1990~2000年,除在1994年和1998年略有下降之外,总体上呈现急剧扩大之势,并在2000年达到22年来总差异的最大值,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为0.3547和0.0874,是1990年的2.12和4.45倍,这表明在这一时期,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均衡;2000~2007年,除在2005年略有上升之外,总差异的变化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07年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为0.2872和0.0558,年均递减率为2.93%和6.07%。这表明辽宁省张雪等:辽宁省44个县域经济差异的时间演变研究285··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表21986-2007年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演变及分解年份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总差异基尼系数0.17830.17210.17610.19400.16770.17800.20200.24460.23980.27470.28660.31840.31670.34160.35470.33020.31920.31510.29840.30190.30000.28720.2775泰尔指数0.02310.02180.02250.02610.01960.02210.02910.04120.03920.05210.05740.06940.06830.07970.08740.07570.07060.06910.06100.06220.06110.05580.0521三大区域间与各自内部差异及其占总差异的比重(%)辽东南辽中北辽西区际间差异0.00540.00410.00420.00310.00380.00350.00660.00960.00550.00810.00910.00740.00800.00960.00670.00550.00530.00660.00690.00730.00850.00800.0074比重23.2618.6918.5911.8219.1315.6522.6123.3714.0815.6015.7810.6311.6912.117.667.247.449.6011.2311.7613.9014.4114.28差异0.00760.00650.00460.00760.00630.00740.01050.01690.02140.02850.02870.03220.02870.02980.03560.02970.02770.02290.01880.01870.00160.00990.0096比重32.7629.8720.3529.2232.0933.6235.9841.1254.6854.7249.9946.3841.9637.3940.6739.3039.2533.1730.7530.0519.0717.8118.44差异0.00270.00310.00410.00600.00370.00450.00500.00590.00560.00630.00590.00990.01090.01060.01350.01350.01310.01430.01040.00890.00690.00590.0072比重11.5714.3518.3522.9218.6520.2917.1614.4214.1912.1710.3114.3115.8913.3515.4017.8218.5820.6917.0114.3011.2910.5213.84差异0.00750.00810.00960.00940.00590.00670.00710.00870.00670.00910.01370.01990.02080.02960.03170.02700.02450.02530.02500.02730.03400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