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晋灵公不君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年)《春秋经·宣公二年》:“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晋灵公名夷皋,姬姓,是晋襄公之子,晋桓公之孙,执政十四年,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少时,好声色。暴君异乎寻常的言行举止夏桀,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后被放逐而饿死。夏桀:宠姬妹喜爱听裂帛声。商纣王:酷刑“金瓜击顶”、“炮烙”、“虿chài盆”(古代酷刑。将人跣剥干净,送下坑中,喂毒蛇);虿尾(蝎类毒虫的尾)、做人的肉羹、活剖孕妇等等。纣王除了天资聪颖、领悟力奇高之外,也是少见的大力士。用像面瓜一样的铜锤(面瓜也是黄色的),击打头顶,使人脑内伤而死.纣:《说文解字》“残忍捐义曰纣”。周人侮辱、蔑视性的称呼——商纣王炮烙在铜柱上涂抹膏油,下面燃烧炭火,教犯人赤足在铜柱上走过,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烧死。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少时,好声色、好玩狗,在曲沃专门修筑了狗圈,给它穿上绣花衣晋灵公不君1、灵:谥号。《逸周书·谥法》郑樵《通志》均有记载,谥法是给予谥号的标准,用一些固定的字,赋予特定的涵义,用以指称死者的美德、恶德等。乱而不损曰灵表扬经纬天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叡德曰武,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圣善闻周曰宣,行义悦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布刚治纪曰平,照临四方曰明,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知曰献,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曰穆,批评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杀戳无辜曰厉,同情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慈仁短折曰怀,用两三字:魏安厘王、赵孝成王。后世谥号除皇帝外,多用二字:忠武侯(孔明),文忠公(欧阳修),武穆王(岳飞)、文正公(范仲淹)。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君,名词作动词,行君道。以,连词,表目的。雕,刻画粉饰之义。后以雕替代。弹,弹弓。名词作动词。译为:用弹弓弹人。其,指代词,指被弹射之人辟:“避”。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ben3,使妇人载以过朝。“胹”,《说文》“烂也”,熟的意思,故“胹”本为一个形容词,这里用作使动,使熊蹯(掌)烂,炖熊掌。“孰”与“熟”为古今字的关系。寘同置,畚,草筐。载,以车装物为载。以,连词,连结前后相承的两个动作。“使妇人载以过朝”透露出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晋灵公杀人如麻,宫中的妇人见死尸都不觉得害怕。二是晋灵公是有意做给大臣们看的,旨在告诫臣僚们别惹他生气,唐代孔颖达《正义》:“过朝以示人,令众惧己。”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趙盾,晉國的正卿(相當於宰相),死後諡為宣子。士季名會,字季,死後諡為武子。民間有“士會為政,盜賊奔秦”的口碑。“見其手”中的其為指代詞,指代屍體。“問其故”中的其也是指代詞,指代宰夫被殺這件事。患,擔心,憂慮。之,指代詞,指代宰夫被殺以及示眾之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而,表假設的連詞。入,內是古今字的關係。“內”,也就是“納”,莫,否定性的無定指代詞,當“沒有人”講。之,活用作第二人稱代詞,代趙盾。“莫之繼也”是一個賓語前置的句式。否定句中代詞賓語要前置。會請先:自稱以名是表示謙敬。“請”在這裏是表謙敬的副詞,請您允許我。則,連詞,那麼。子是對聽話人的尊稱。之,活用作第一人稱。代說話人自己。之:指示代词,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我”很少见。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三進,即向前走一步行一次伏地叩拜的大禮,以示莊重。溜,通霤,本指房頂瓦溝滴水處,這裏代指屋簷下。所,特指代詞,與“過”一起構成一個名詞性的結構,作知的賓語。所字结构:所字后跟动词。過,過錯,為名詞,這裏用作動詞,犯過錯。所過,即犯的過錯。矣,表報道的句尾語氣詞。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稽qǐ,至也。頭至地曰稽首。滑稽jī誰,疑問代詞作小主語,大主語是人,此句意為大凡做人,誰都有犯錯誤的時候。“焉”是一個兼詞,兼介詞和指代詞,當“於此”講。大焉,比這個大。犯了過錯要是能改的話,這種美德,沒有什麼能超過於它。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周礼·春官·大祝》: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靡不”是一個雙重否定,是加強性的肯定。“靡”,同“莫”,都是否定性的無定指代詞,當“沒有誰”講。“初”,本義為裁衣之始,從衣、從刀會意,後引申為一切行動的開始。鮮,少也。本義是一種魚的名稱。尟,《說文·是部》:“尟,是少也。”《周易·繫辭》“是故君子之道鮮矣”,鄭玄注本正作“尟”,可見“鮮”為“尟”的通假字。為善,一般人都有一個好的開始,但很少有人能夠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善始善终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前一個“之”,是一介詞,用在主謂結構中,取消其獨立性。後一個“之”是指代詞,指代“君能有終”您要是能善始又善終,我們的江山就穩固了,難道不是我們做臣僚的希望的嗎?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gǔn不廢矣。”“袞”是天子享祭先王時穿的龍袍,這裏指天子。袞職,帝王之職。闕,通缺,過失。周宣王有沒有盡職的地方,只有仲山甫來彌補。“君能補過,袞不廢矣”,語帶雙關。您能改正您的過錯,您的龍袍就穿得穩當了。“衮”本指天子所穿的龙袍,在“衮职有阙”中,“衮’’是借代用法,代指天子;在“衮不废矣”中,“衮”是双关语,表面上说的是龙袍,实际上说的是君位。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chu2ni2賊之。驟,表頻率的副詞,同“數”,屢次。驟的本義是“馬疾步也。從馬聚聲。”因為馬步密集纔能急速,故有“急、快”義,如“暴風驟雨”。又引申“多、屢次”,來源“聚”義。患,《說文·心部》:“患,憂也。”又:“憂,愁也”.這裏用的是本義。使鉏麑賊之:這是一個兼語結構。鉏麑既作“使”這一動詞的賓語,又作“賊之”的主語。“賊”有殺義。據段注,“敗”有毀義,故“敗”、“賊”與“殺”義通,《左傳》:“殺人無忌曰賊”。兩個“之”都是代詞,指代宣子。《說文·戈部》:从戈,则声,“败也”。本义指造成危害的人。《孟子》:“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反不讨贼”。注意上古“盗”、“贼”与现代义正好相反。今所谓“贼”,上古称“盗”;今义“强盗”,上古称“贼”。盗是偷窃,贼是抢劫杀害晨往,寢門闢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晨往的主語是鉏麑,往,到。闢,《說文·門部》:“闢,開也。從門,辟聲。”盛服將朝的主語是趙盾。“尚早,坐而假寐”是一個因果複句。坐是端坐,故下文云“不忘恭敬”。“寐”是似睡非睡的樣子。假寐:不脱衣冠瞌睡寤wù寐:毛传:“寤,觉;寐,寝也。”开辟土地麑退,歎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民之主,是老百姓的主心骨的意思。“主”的本義是燈中的火苗。小篆“主”象一盞燈中燃起一朵火花。中間的一點,也讀主,是主的本字,段注認為“丶”與“主”,“主”與“炷”都是古今字的關係,其說可從。忠是對君臣而言的。“棄”,《說文》,象用兩隻手拋出一個孩子的樣子。“有一於此”,是一個固定的表達法,表假設,假設(不忠、不信)有一種出現在我身上。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借代)將攻之飲是使動用法,構成一個兼語式。晉侯使趙盾飲酒。伏甲的主語是靈公。將,時間副詞。攻擊的對像是趙盾。之,代詞。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爵”是一種飲酒的酒杯,形似鳥雀,故名。《禮記·玉藻》云:“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鄭玄云:“禮,飲過三爵則敬殺,可以去矣。破读饮:名词饮料,上声动词,去声食:名词,阳平动词,si,去声衣:名词,阴平动词,去声王:名词,动词。車戰御手居中,左有射手,右有戎右,以戈戟等長兵器攻敵。一、左、右表地位尊卑高低以及贫富。1.区别职位高低。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尊贵地位.而以左为较低的地位a.右表职位高。b.左表职位低或降职。左迁2.区别贫富差别:秦汉时,豪族大户人家居住在城市或乡村右边,称为豪右或闾右;而贫民只能居住在左边,称为闾左。后来闾左称指贫民百姓;闾右(右姓、右族)称指世族大家。3.区别座次:古代礼俗,席座及车骑(兵车除外)以左为尊,以右为卑;主客之间,主居右(乘车时叫陪乘、车右等)而客居左。主人乘车去迎接客人时,空出左边的座位(因为御者用右手执鞭御车,主位在右边,会妨害主者,所以主位居左)表示对客人的敬重。成语“虚左以待”。二、左、右表地理方位。1.表方位。左即左边;右即右边。2.表地理:古人叙述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皖南、苏南、浙江一带,故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三、左、右区别民族风俗,表示凭证。1.区别风俗、民族。衽即衣襟。左衽是衣襟向左交领。我国古代北方民族被发左衽,中原华夏族束发右衽。当时中原地区的人因以左衽为受其他民族统治阶级压迫的代辞。如《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四、左右合用表称代、尊称或约数。1.称代。左右指在旁侍候的人,近侍、近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2.尊称。旧时书信中称对方,不直称其人,仅称他的左右以示尊敬。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3.约数。用在数词后面,相当于上下。如王充《论衡·气寿》:“百岁左右。”五、左、右表其他含义。1.单用。“右”指亲近、赞助;“左”指不亲近、不赞助、不协调。如《战国策·魏策二》:“右韩而左魏,”又“意见相左”。2.合用。a.左右指帮助、支配、控制。如《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又“左右形势”。b.左右犹言反正、横竖。如《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凤姐道:左右也不过是这么着,三日好,两日不好的。’”爵盛行于夏商,西周时期已经少见,但其得名是宋代的事情。宋人好古,在收藏、梳理古物时,看到这种酒器状如振翅欲飞的羽雀,遂取其谐音,命名为爵,其夏商时期的确切名称反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在饮时不可发狂,适量而止,三爵即止,过量亦视为违礼战国酒器莲鹤方壶从1923年出土到现在,已经80多年了。被誉郭沫若先生为时代精神之象征。乳钉纹铜爵,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盛酒器皿。趋:快步走。古礼,在尊者或长者面前要“趋”。是一种表恭敬的方式,《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至而致谢。”《史记·萧相国世家》:“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论积贮疏》:“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鬭且出。提彌明死之。嗾,唤狗的聲音,這裏名詞用作動詞,嗾使。夫,指代詞,那個。焉,兼詞,於是,在這個時侯。明,提彌明。搏,與獒相搏。之,指代獒。而,連詞。且,連詞,意為“一邊……一邊……”,一邊與靈公的甲士相鬭,一邊往外撤。死之,為動用法,為趙盾而戰死。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yi4]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初,這是追述往事的一個慣用語。於,介詞,引進處所。舍,本義是房舍,這裏是名詞用作動詞,“住下”的意思,住一宿餓,《說文》飢、餓互訓。《說文》同時還有一饑字,也讀jī,但是“糓不熟”之義與饉相對(蔬不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