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大路口乡中心小学“习惯养成双十条”活动计划为更好的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准备在全校开展“习惯养成双十条”活动。具体要求如下:一、活动目的:通过开展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二、工作要点:1、低年级:文明礼貌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2、中年级: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3、高年级:社会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勤奋向上,自尊自爱。三、实施战略(一)、校长召开全体师生动员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习惯养成双十条”精神。制定各个年级应达到的目标。(二)、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手抄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知识。(三)、班主任、任课教师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训练、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优势,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严格教学常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切实的感受习惯养成的好处。(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六)、活动完成后,校长总结本次活动。中心小学1--2年级习惯养成活动计划(文明礼貌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3、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以上这些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家长平时对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学生以上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是会逐步克服掉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首先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我个人的体会是:1、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边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吗?不能!所以我们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对孩子表示过度关心,即问孩子肚子饿不饿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学生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二、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订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很好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比如,有的孩子,因为从小养成了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如今孩子到了学习时间,他自己都会比较自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上开始看书做作业了,我要求学生给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比如有一位学生的时间表是这样安排的:早晨:6:00起床(穿衣服10分钟;涮牙洗脸10分钟;吃早点15分钟;家里读15分钟早读)7:00去上学中午:12:00——12:30吃午饭12:30——1:30午休1:30去上学下午:4:30——5:00放学后,自由活动一下5:00——6:00学习和做作业时间6:00——7:30吃晚饭和饭后看电视时间7:30——8:30看书9:00孩子上床睡觉说明:作息时间表是按学校上课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时间安排的作息表,双休日不包括在内。星期六(休息日):上午学习和做作业,中午看电视,下午2:00——3:00练钢笔字;3:00——4:30自由活动;4:30——6:00自己锻炼身体;晚上休息时写一篇日记。星期日(休息日):自己安排。三、从小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四、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一个学生每天如果能养成记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意味着这学生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的学习成绩优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起就给孩子买好记事本,告诉孩子记事本是用来专门记录教师交待的事情和教师布置的当天作业题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记事本都有记载,不能有空隙,一开始每天都会检查孩子记事本的记录情况,看孩子记得是否认真,还是没有记,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改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发现孩子没有记录的话,就取消孩子玩得时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五、从小培养孩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学生在做作业时,不要打扰学生,让他一个人静心的做题。学生做完作业后,具体做法是,例如数学,要求学生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是否搞错,应用题的算式列得可对,训练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订正过来;语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写错,作文写好后主要是自己去读,看语句是否通顺,让别人看了文章后得到了什么启迪和感想。六、培养孩子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我就要求学生每次做完作业后,自己养成整理书桌并收拾好学习用品的习惯,从小让孩子面对生活,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好习惯。”好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中心小学3--4年级习惯养成活动计划(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集体主义”观点在现在的小学生中相对来说是比较淡薄的。举个例子吧,听一位老师说:有一天他看到一个教室的走廊上有几张废纸,他本打算把它捡起来的,但一想,这正是测试学生会不会为了集体的荣誉而把它捡起来好机会,于是他就把捡的机会留给了学生。一节课过去了,二节课过去了,从这几张废纸上走过,跨过、踩过的学生也不少,一直到中午,也没有哪位学生把它捡起来,后来,还是在班主任的督促下才有值日生负责捡掉的。走过、跨过、踩过的学生为什么会那样的熟视无暏呢?也许他们还不懂得“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班级是我家,荣誉靠大家。”的道理,还缺少集体观念。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孩子在家中缺少过团队生活的经历。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这第一所学校里,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能经历这需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付出,相互帮助的无形集体了,因为现在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们虽然周围有父母,爷爷奶奶,组成的也是一个不小的家庭集体,但在这个集体里,孩子所能享受到的是“皇帝”般的礼仪。他(她)是这一团队的中心,他或她所享受到的是无微不至的服务,不需要有什么付出,产生不了“合作,付出,帮助,谅解”等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他们在家庭环境里经历不了“集体”生活,也就很难产生出集体这样的意识。虽然人都是单个的,但毕竟要在集体中生活,如果没有一点集体观念,你能在合作的团队中生存下来吗。因此,我们认为,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其任务是相当艰巨的。但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只要教师抓住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意识教育,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利用学校的各项常规评比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学校的各项常规包括纪律、卫生等,比如每天的常规检查,如果因为个别同学的不认真负责,就可能影响本班的成绩。而有些同学在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后,还主动帮同学扫地、擦窗等。在每一次总结时,我们都要对这些同学适时地表扬,让学生知道互相帮助是对的,是热爱班集体、乐于为班集体服务的表现,并号召全班同学都这样做。天长日久,潜移默化,学生逐渐懂得,班级是一个集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应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多为集体做好事,同学遇到困难应主动关心,主动帮助,慢慢增强团队意识,逐步形成集体观念。二、组织进行运动竞赛和其他比赛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在体育运动会等各种具备特殊条件和要求的竞技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还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拼搏、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如运动会集体接力项目和拔河比赛时,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全局观念、集体力量和互相配合的意识,使学生明白能为班级争得荣誉,是班集体每个成员应该做到的,通过教育,在进行文娱表演时,为了让服装统一整齐,有的同学把自己平时也舍不得穿的衣服、鞋子借给表演的同学穿;运动会上,啦啦队的同学更是尽心尽责,为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喝彩,为他人的成绩高兴,因为他们深知每一位同学的成绩都是大家的光荣;也为失误的同学鼓掌、打气,充分表现出他们能在遇事时多站在别人的位置上去想想。三、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记得一次,我正在上课,一个学生突然呕吐了,秽物一大堆,那难闻的气味一下子在教室里弥漫开来。有同学捂鼻皱眉,有同学小声嘀咕“真臭”,也有同学举手要为同学打扫秽物……这时,我故意问举手的同学:你这样不觉得脏,不觉得臭吗?学生回答:是脏,是臭,但如果不赶快打扫干净,不是让全班都脏都臭吗?而且呕吐的同学更是难受极了,还影响老师给我们上课……说得多好啊,老师对这样的思想行为及时表扬,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分清界线,明辨是非,让学生“为班集体做好事,发扬为同学服务精神”的集体主义意识逐步形成并养成习惯。四、在举行升旗仪式、看节目等集体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重点是抓基本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必要的纪律以适应学习和集体生活的需要,特别利用班会课等将《习惯养成双十条》《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直观形象地融汇于具体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规范日常行为,使班上秩序井然,接着师生共同制订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的言行有章可循。比如,学生做了维护班集体荣誉的事可奖励五星或红花,反之则扣掉五星或红花,一周一评,这样,学生的自学性和纪律性就会不断提高。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只要我们有信心,善于抓住时机,一定能运用有效的办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中心小学5—6年级习惯养成活动计划(社会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勤奋向上,自尊自爱。)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方面采取正面灌输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规范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措施。1、正面灌输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首先必须使学生弄清什么是社会公德,其内容、性质、范围如何,然后再弄清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怎样执行社会公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知道在遵守社会公德方面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教育上可以采取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做法。首先大力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双十条》《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制订《一日常规》《班级卫生标准》《卫生区卫生标准》《课堂文明公约》等一系列制度公约,因为这些“守则”“公约”中就包含看社会公德的各个方面,用这些“守则”“公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其实就是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其次,通过社会公德系列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社会公德教育,强调遵守社会公德,做文明学生、文明公民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第三,在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品德课的内容,也从理论上向学生指出了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2、规范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光靠正面说教,理论灌输是不够的,在学校里,教师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