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会认“戎、诸”等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3.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4.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背诵全文。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难点: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智慧及美德,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教学准备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2.制作多媒体课件。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天气真不错,咱们一起去郊游吧!快看,路边有好多野果子——李子!(课件出示图片)师:同学生们爱吃李子吗?看到这又大又圆的李子,我都馋得流口水了。摘李子吃,(应该会有少数学生会犹豫一下。师顺势做采访)师:这位同学,同学们都去摘李子吃了,你为什么不去呢?随机采访几名这样的同学。预设:1.不确定李子是野生还是有人种的,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摘别人的东西。2.野果子不卫生,会吃坏肚子,因为他们注重身体健康。3.(提前预习过课文的孩子可能有的会答出这一条)树上有这么多成熟的果子而没有人去摘,那一定就是苦的。(预设:如果学生答出,大力表扬一番,和古人的智慧有不谋而合之处,如果学生没有答出,那就顺势引导出本文。)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七岁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吧!(板书课题)二、读课题。1.师:同学们齐读课题,在读课题时,你们发现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王戎)认读生字“戎”字(课件出示:戎)师: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字音难点:“戎”(róng)不能读成(yóng)。2.师:王戎是什么人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王戎,教师课件出示王戎的简介。)课件出示: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3.读后释题《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课件出示)4.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了解一下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停顿。(1)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师:同学们要读准字音,拼音可是我们的好帮手,让我们试着读一读108页的课文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2)学习生字指名读,相机出示生字。“竞”字注意与“竟”区别开,书写“竞”时,要注意上下大约等高。“唯”右边是“隹”,不能写成“住”。(3)指导朗读: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请看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停顿。课件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4)师:现在读起来就通顺多了,不信你试试。(自读课文)这篇短文共有几句?(指名答)请用数学数字在课文中标出句子的序号。(5)师:那我们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得准确、通顺吗?(指名读)(6)师:这四位同学读得真不错,我们男生、女生比赛读吧,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男女生分工读、交换读)(7)男生、女生的朗读各有特色,真好听呀!我们四个小组各读一句,好吗?(分组读)四、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一定很清楚了。我们来试试吧!学生自读注释,师提示: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课件出示朗读要求)1.理解字词的意思。(1)师:文中有些字词意思需要重点掌握,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尝试理解这些字词吧。课件出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1)抓住重点字“尝、诸”来理解第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2)抓住重点字词“子、竞走、唯”理解第二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3)第三句话的意思是: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4)抓住“信然”理解第四句话:摘来一尝,的确如此。3.师:理解了文意,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4.想一想:(1)诸小儿在游玩的时候看见了什么?(预设: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课件出示)李树是什么样的?(2)诸儿看到满树的李子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关语句,用“”画出来。(预设:诸儿竞走取之)师:“之”指代什么?(课件出示“李子”)(3)王戎与诸儿的做法一样吗?王戎为什么不摘李子?师:那王戎是怎么辨别出李子是苦的?(指名答)(预设: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师评:原来你也是一个小王戎呀!王戎的猜测正确吗?找出相关语句,小组讨论一下。(预设:取之,信然。)师小结:李子树长在路边,过往的行人比较多,如果李子是甜的,早被路人摘光了,不可能多子折枝,因此,只有一种可能,这是苦李。(4)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答)(板书:独立思考爱动脑筋)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王戎小朋友吧!(出示课件:王戎,你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5.说一说: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呢?请同学们先和同桌互相讲一讲,然后再给全班同学讲一讲。同桌间尝试讲故事,教师指名学生讲故事,然后课件出示整个故事,学生对照纠正。课件出示: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6.填一填:同学们读得这么流利。你能根据原文的语句填空吗?让我们来填一填:王戎()王戎(),尝与()游。看道边李树()折枝,诸儿(),唯戎()。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此必()。”取之,()。7.背一背:谁能把它背下来?我们可以按照“游玩——伙伴摘李——王戎说出理由”(1)自己试背短文。(2)指名背短文。(3)齐背短文。8.演一演: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只用四句话就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非常简洁。我们读的时候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这个故事中至少应有几个角色?他们会说什么话?做什么动作?(指名回答,并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这个故事。)9.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生:我学到了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善于观察,仔细思考。师: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师小结:是呀,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确实是个非常好的习惯,正因如此,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在当时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之一,而且做了尚书令、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这样大的官。让我的宰相这样大的官们带着对王戎的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则古文吧!五、《世说新语》故事会知识拓展:这篇课文出示《世说新语》(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简介)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在网上搜集更多《世说新语》里面的故事或视频,和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交流一下,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板书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李必苦。独立思考爱动脑筋课后反思教学课题《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豹、娶、媳”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媳妇”等词语。理解“田地荒芜、提心吊胆、磕头求饶、开凿”等词语。2.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智慧。3.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4.感受故事魅力,学习复述故事。重点难点重点:1.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难点: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感受人物智慧。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预习新课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叫西门豹。(出示图片)他姓什么?对,他姓西门,名豹。(边说边板书:西门豹)(课件出示“豹”)强调“豹”的书写。“豹”的偏旁是豸旁。师:西门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生:(诸葛、上官、司马、欧阳……)师:西门豹距离我们已经两千多年了,直到今天他的故事还广为传诵。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故事?想不想了解这个人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近距离接触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6课,全文围绕一个“治”来写,我们一起来探究西门豹如何治邺(相机板书“治邺”)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2.分小组再读课文,随文识字、理解词语。教师导入:要想学好课文,必须要把“拦路虎”——生字给清除掉,本课生字词较多,同学们先自主识字,看谁是“识字能手”。(1)读音指导。正音:“绅”的读音是shēn,不要读成shēnɡ;“凿”的读音是záo,不要读成zuó;“溉”的读音是ɡài,不要读成kài。(2)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淹:换偏旁。旱:字理识字。会意字,本义为久晴不雨。上边是“日”,代表太阳;下边是“干”表示字义。这里是说太阳暴晒无雨,地上变得干旱。浮: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饶:右边不要多点儿,可以与形近字比较记住它,如:绕、晓等。(3)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并随时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4)优秀作品展。开展“我是小小书法家”活动。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的生字,大家相互评价。(5)随文理解词意。荒芜:长满荒草,无人耕种的田地。开凿:挖掘、开垦。灌溉:浇灌,滋润。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担心吊胆:形容非常害怕。三、提取信息,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西门豹先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最后又做了什么?预设: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西门豹先进行调查研究,接着将计就计惩治巫婆官绅,最后兴修水利。2.再读课文,试着根据前面的问题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课件出示: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3.理清课文的脉络,哪位同学能试着用连贯的几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出示:西门豹通过调查,知道了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巧妙设计(破除迷信、惩治巫婆和官绅),并发动百姓(兴修水利),庄稼获得好收成。师:概括课文的内容有很多方法。方法一是从事情的六要素入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方法二是从形式上来说,可以运用“什么人干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的句式来说。四、拓展说话练习(课件出示)师: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吗?造成邺田地荒芜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指名发表意见)五、总结提升师:西门豹他有没有立刻把巫婆、官绅抓起来处死或者跟他们同流合污呢?他会怎么做呢?你觉得他的做法妙在哪里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西门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的故事。(课件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谁能根据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骗钱害人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发动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