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谈一谈工作室的团队之道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条:一、道不合不相与谋二、阿甘精神,拒绝诱惑三、策划就是生活,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四、文以载道五、从优秀到卓越一、道不合不相与谋工作室团队建设的首要之道是什么?我认为是道不合不相于谋。什么东西能够让一支团队持久走下去,让大家在一起工作非常快乐,感觉有一种笑傲江湖的感觉?只能是共同的价值观,这个是根本的。专业技能、工作作风、拼命精神……这些都不重要。所以,在招人用人育人的时候,共同的价值观是最重要的。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大家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味道,也叫臭味相投吧。跟王老师这十年,一路走过来,应该说对这一点的感受最深。与任总在北京共事,一开始就有人说,这两个人在一起共事长不了,肯定得翻脸。我和任总到现在快十年了,从来也没有翻过脸,一直是非常好。为什么呢?我这人不是没有毛病,重要的是我们的道是相同的,内心的价值观念是一致的,所以在一起共事就非常愉快。包括跟王老师相处也是这样,王老师性格是很急的,而且有时也是很自我的,但是你在跟他共事的时候,你首先感觉他十分大气,而且在这个大气背后是一种极具感召力的道。昨天谁讲到境界,王老师就是一个有大境界的人。只要你感受到他的这种境界,在一起工作感觉就很愉快。境界是非常难得的东西,它能形成一种气场、一种氛围、一种磁场。有了这种场,人和人就容易建立一种很深的感情,谁看谁都比较顺眼。就会甘心情愿地彼此交心、真诚付出。二、阿甘精神,拒绝诱惑什么是阿甘精神?用王老师的话讲,叫拒绝诱惑。在我看来,王老师就是阿甘。你看,从创业开始,他面临多少机会,而且是赚大钱的机会,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有多少做房地产策划代理的公司去搞开发了,王老师要去做开发要比这些人更有条件,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么多年就像阿甘一样,就这样一直往前跑,傻乎乎的,一如既往奔自己的目标。最初的提法是打造中国特色的商业思想库,之所以没有直接提出打造中国特色的战略思想库,怕有些人听起来刺耳。那时候王老师就跟我们说,我们做的就是战略。从来工作室的第一天起,战略就没有离开过我的脑袋,这是工作室的魂,王老师一直在追求这个东西,而且非常、非常的执着。从未改变他对工作室“即是公司也不是公司”的定位。那么,我们上海战略中心这个团队的“道”是什么呢?从组建以来,应该说我们还是按照王老师的这个精神往前跑,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做马拉松运动员,而不是短跑运动员。做战略策划绝对需要马拉松精神,不是一两年就见分晓的,需要拒绝诱惑、需要阿甘精神才能把它真正做好。但一旦真正把战略做到家,你就极有可能精其一而绝天下。我相信,在我们在座的有生之年,我们一定会见到我们的工作室达到一个非常辉煌的阶段。我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在工作室这十来年,我亲身体会到工作室是怎样迈上一个个台阶的。在同辽宁、云南的合作过程中,我看到那些省委书记、省长们对王老师的尊重程度,那是非同一般的。不是因为王老师有钱,也不是因为王老师有权,而是因为他拥一种最稀缺的资源——战略智慧。三、策划就是生活我们经常说策划就是生活,这个话究竟怎么理解?我理解这首先是一种学习的状态。你如果注意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王老师就是以一种三百六十度的方式学习。他的触角是三百六十度开放的,他的每一个毛孔都是张开的,随时接受外部世界的信息。王老师坐飞机要看报纸,早上起来要看报纸,不看报纸也一定在看杂志。王老师的信息渠道是非常多的,不仅仅是书本、报纸这些东西,还用嘴尝市场,通过吃饭感悟、发现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王老师常说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王老师的这种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对于刚从学校出来的,特别是读硕士读博士读傻的那些人,特别有意义。王老师认为,什么叫学习呀?是看书本嘛?是上互联网吗?是读期刊杂志吗?这些是学习。但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习。比如,对于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到星河湾开会,他可能会晚睡早起,或者中午吃完饭到下午开会期间不休息,把星河湾的整个格局、每个细节都仔细看完。善于学习的人跟别人是不一样的,他会三百六十度的伸开触角向生活吸收养分,就是吃饭的时候也会向前后左右的人去打听各种信息,甚至泡巴的时候也要问一问,随时都在吸收,随时都在感知。这就是所谓的策划就是生活,工作就是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百分之八十的知识都是来自生活。我非常认可王老师的一个观点,文化不只是书本上的东西,而是包括三种形态,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形态就是世俗文化。王志纲插话:关于三种文化形态是我跟余秋雨对话时候谈到的。第一种叫书卷文化,就是以书本形式记载下来的文化,它们是人类过去经验的浓缩,但能否经世致用、能否适应现实需要不好说。第二个文化叫做心灵文化,包括宗教、音乐、艺术等等,属于精神层面上的文化。第三种叫做世俗文化。余秋雨说是生态文化,我认为叫做世俗文化更合适。这是从现实生活里所产生出来的、还没有经过提炼的文化,但却是真正经世致用的文化。这是我们在学习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东西,能否掌握鲜活的、有价值的世俗文化,关键是你的胃口怎样。就像牛羊一样,把东西吃完以后要通过反刍去粗取精才能消化吸收。路虎:我非常认可王老师关于世俗文化的观点。我认为人在吃喝玩乐中、在交往行走中,如果你是有心人,清风明月,花鸟虫鱼,你看到、听到、感受到的的一切都可能成为你的学习对象。前提是,你必须张开所有的毛孔去吸收、去感悟。千万不要把学习局限到90度甚至更窄的范围内。你的雷达应该时刻开放到一百八十度、三百六十度。你的雷达是什么样的,你这个人就是什么样的人。那种成天只会看书的人是没有出息的。策划就是生活,我们一定要在生活中去吸收、去感悟、去学习。王志纲插话:我跟大家讲一个东西,我们一定要善于学习。我经常讲一句话,有限的生命,无限的生活。人生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生命中体验无限的生活,只有一个方式,就是尽量的不重复自己。这个东西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比如说我们这次开会,为什么我决定不惜成本到星河湾开?虽然酒店给我们打了折扣,一个普通房也要800块钱,一场年会开下来就是几十万元的开销。因为我希望你们开完这个会以后,能够知道华南板块的前世今生,以前我们的预见和今天的现实有什么不一样。另外还有一个细节,我为什么要让你们到四家酒店吃四顿不同的饭。因为这四家酒店的商业模式都不一样,而这四家酒店都在引领当今中国的餐饮业。三年前我们到重庆,重庆那位市长就赞不绝口的给我讲了四海一家(四家酒店中的一家)。面对同样一件事,学习能力不一样感受和收获会大不相同。对有些人来说,吃饭就是吃饭。而善于学习人可能通过一顿饭看到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甚至酒店的运营情况、老板的性格爱好、长处和短处,他的成功之道。如果能在这些方面日积月累,不断反思和提升的话,你的进步、你的成就一定是不得了的。路虎:对于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每时每刻都可能在吸收营养。所以,不能说只有坐在书桌前、电脑旁才能去学习。在这方面王老师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一上飞机就看书,在飞机上看了很多很多的书。而且他的涉猎量越大,看得越也快,吸收得也越好。很多东西对他来讲一扫而过就能抓住精髓。你经常不看书,往往一本书啃了半天啃不动。现在我们上海中心的员工们也学习王老师,一到飞机场,第一件事就是到书报摊买书,一人一本,上了飞机也学着王老师的样子看书。实在困了,打个盹。现在已经养成习惯了,到了飞机场,如果没有买到一本好书,就特难受。四、文以载道每个员工进工作室之前,王老师都让他写一篇文章。这是王老师选择员工的一种独特方式。基本每个人进来都是这样,先看文章,然后再面试。做战略策划关键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那么写文章就反映了你的思维方式。王老师说,一个人如果文章能够写得特别好,你在工作室做策划就没有大问题。并非王老师是一个文化人,所以喜欢好文章,关键是他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考察你的思维方式。王志纲插话:我自己的体会是,世界上一切事情,包括写文章,你如果觉得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也不要发怵,只有写出来才能让人家给你指出问题,你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如果一本书你都能够驾驭的话,就相当于能够主持一座巍峨大厦的构建,以后你去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问题。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所以我们不要以为,只有做项目,才能够实实在在的挣钱,搞写作、做幕后工作就是无能,其实恰好错了。做好幕后的这些事情绝不耽误你的前途和做好策划。相反,如果只顾做项目,刺刀见红,吹糠见米,不顾后面,你可能走不远的。所以这里我再给大家强调一下,我们不搞什么强制性考核,但是希望大家能够高度认识到这个后台研究、文章写作的实际意义,希望每个人都成为这方面的好手。路虎:我们上海中心经常也有这样的情形,安排谁写一篇博客,或者写一篇跟随王老师一道考察的侧记,或者更简单的录音整理、加工。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有些人觉得特别痛苦,实在推不掉了,只好硬着头皮把它干了。然后说,下次再也别轮到我,完全把这件事情当作一种负担。这类人大概占了一半。另外一类人呢,把这事当成一个机会,觉得这是王老师在培训自己。我认为这种心态是非常难得的。王老师对公开发表的观点是非常慎重的,如果他指定你去写某方面的东西,肯定要亲自把关,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定会给你一些指导,这是多好的学习机会。我刚来工作室的时候就有幸遭遇了这样的机会,我很珍惜这些机会,尽可能多写点东西。而且配合王老师第一次写过一本书,还编过一些书。这段时间我对王老师的一切都非常留意,那段时间对我的成长影响非常大。我现在还在吃那个时候的老本。正是通过那段时间,我对王老师的理念、思想、王氏理论体系有了一定的掌握。关于文以载道,很多人的理解有问题,把它当成一种负担。作为一个咨询师,你如果只会写商业报告,那是远远不够的。在工作室,王老师更看重的是,你在写策划报告之外,能够把策划过程中对一方水土的感悟、对很多事情的洞察写出来,有你的独立的见解,并且能够感动和影响他人。沟通表达能力,对于战略思想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的话,要打造真正有影响力的战略思想库是有问题的。所以说文以载道对每个员工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功夫。工作室的博客、网站都是非常好的平台,我们应该借助这个平台磨练和提升自己。如果一个团队忽略了这种功夫,或者团队中的哪几个人对此很不屑,最终是要吃亏的。别的咨询机构主要看你写咨询报告的能力,看你的策划报告赚了多少钱。而我们这里不是这样,我们得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收回来,然后不断的发酵,再文以载道。这个道是什么呢?就是思想的精华。文以载道这个模式其实就是你的思维方式,他不仅体现你个人的素质,也反映了团队的整体素质。所以我认为,我们网站的文章不在多,而在精。我们要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你的文章能不能代表?有没有我们这个思想库的味道?五、从优秀到卓越团队的成长一般要经历从普通团队到优秀团队、再到卓越团队的过程。目前我们是个比较优秀的团队,虽然我们有很多不足,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卓越的咨询团队呢?它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一个卓越的咨询团队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造就卓越的客户,二是能够造就卓越的人才。没有一流的客户就不是一流的战略策划机构。我们应该干一杯,工作室一直是拥有一流的战略客户的。我认为,客户层次的提高比收入的提高更重要,更值得我们骄傲。有一些原本名气也不大、实力也不强的老板因为王老师的帮助、因为工作室的帮助,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八年之后,一跃成为中国企业界的明星,星河湾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能够不断造就这样的客户就是咨询机构能够赢得社会尊重的重要依据。这应该是衡量一支团队是否卓越最重要的标准。如果仅仅用经济指标来衡量一支团队,今年是一千五百万,明年是两千万,后年是两千八百万,但是客户层次上不去,只是在不断的重复自己。我觉得这就偏离了工作室的初衷,偏离了王老师提出的打造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的方向。所以今天我们汇报长白山项目时我觉得很骄傲,因为我们的客户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这边是省委书记,那边是全国最顶级的民营企业。跟这些优秀的人物在一起,的确是可以吸收到很多优秀的东西。包括这次跟大连万达接触。深有感触。这家企业的执行能力、它的资讯、见识都非同一般。特别是和王老师一道跟王健林这些大老板们在东北考察,在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