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含园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童趣读出趣味,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冬天及小动物的情感体验,使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课前准备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设计意图: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1)学生自由读生字。(2)教师指名读生字。(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4)学生齐读生字。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2)教师指名读字卡。(3)开火车读字卡。(4)男女生赛读字卡。(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2.同桌互听互读。3.齐读课文。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第二课时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来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学唱这首歌?大家今天一定要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我们完成任务后就用剩下的时间学唱这首歌,好吗?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设计意图:通过听课文歌曲再次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用学唱歌曲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教学策略。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一)学习第1、2句。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二)学习第3句。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三)学习第4句。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四)学习第5句。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五)学习第6句。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童真童趣,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并理解课文。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语言。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设计意图: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小画家”们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通过拓展仿写儿歌,培养说话写话能力;启发思考,突破课文难点;学唱歌曲,兑现课前诺言,养成良好的习惯。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本课的成功之处一是教师利用欣赏雪景的课件,引导学生说说在雪地里的有趣的游戏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一个积极展现自我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在快乐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二是教师合理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在课外延伸环节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之后让学生仿编诗句,把课文最后两句改成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在一问一答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2.不足之处:“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朗读时体会这句话,给孩子们的体会时间不够充分,有些着急。13乌鸦喝水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选自《伊索寓言》。课文讲的是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水少、瓶口小的困难,最终喝到水的故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设计本着“时时激趣”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课后练习题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亲历语言实践,在反复地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文章大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设计中特别坚持了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汉字的意义;并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乌鸦图片、生字词卡片。(教师)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窄口透明瓶子(透明饮料瓶子)、小石子、水。(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导入: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出示乌鸦图片)他是谁?同学们说对了,他就是乌鸦。(板书:乌鸦)识记“乌鸦”这两个字(没眼睛的小鸟眼前一片“乌”黑,鸟前长牙就念“鸦”)。齐读。教师简介乌鸦。2.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他却十分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喝水)3.齐读课文题目,注意“水”是翘舌音。设计意图:随课文题目识记“乌”“鸦”这两个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2)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wūyādàochùbànfǎpánɡbiānxǔduō乌鸦到处办法旁边许多shízǐfànɡjìnzhǎoshuǐkànjiànyìzhīkǒukě石子放进找水看见一只口渴(1)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2)去掉拼音读。3.整体感知。(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词语比较多,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时时强调。认读生字、新词从带拼音到去掉拼音,有效地缓解了认读压力,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扎扎实实地去读、去认。三、问题入手,朗读感悟1.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识记、书写“石”字。(1)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用“渐渐”说一句话。教师引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2)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识记、书写“石”字。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强调注意笔顺,第二笔是撇,要舒展一些。书空、动笔写。学生组词(石碑、石头等)。(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4)指导学写“多”字。注意音节是三拼音,介母不要丢;书写时上下两个“夕”要竖直摞起来。(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5)认读“放”字,学习“反文旁——攵”。(6)指名朗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7)齐读第3自然段。3.为什么乌鸦放进瓶子里的是“小”石子?而且要“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节课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