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研究姓名:薛婧婧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刘乃仲;徐丹20090601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时间副词研究作者:薛婧婧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脱傲.TUOAo时间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句法语义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当中,时间副词是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文章拟从几组重点时间副词进行探讨:表示动作发生早晚的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进行的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的副词.2.期刊论文曹爽时间副词从来与向来的比较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教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1)基于语料库,对同义时间副词从来、向来的分布环境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两者在句法特征和句式特点上差别的比较,提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教学的建议.3.学位论文翁宏伟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2008本文是针对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所做的基础理论研究,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br  在第一章绪论部分,本文首先指出了时间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综述了语言学界在时间副词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现代汉语时间副词本身的复杂性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分类。br  论文的第二章作为展开部分,主要讨论了时间副词的句法功能,从横向的“组合关系”的角度对时间副词的句法功能进行阐述。在“关系方面”对时间副词与中心语的关系、时间副词与主语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在“功能”上对时间副词修饰动词性结构的语法功能、时间副词的完句功能进行了分析。br  第三章把在现代汉语中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间、意义相近的时间副词间进行比较。既指出了二者“水火不容”的区别,又指出了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举了具体实例并加以分析。br  第四章把对外汉语教学中两个具体问题提出来:对外汉语教材的词性标注及释义、留学生试卷及作文中时间副词的偏误。在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教学建议。br  关键词:时间副词;对外汉语教学;词性标注;释义;偏误分析4.期刊论文邹海清.ZOUHai-qing界变义时间副词的语义时间定位模式及类别-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7(5)界变义时间副词关涉到情状在时间轴上的质变,具有动态性、异质性特征.界变义时间副词对情状具有时间定位功能,我们可以根据界变义时间副词语义时间定位模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首先从体的角度可将其分为先事、后事、当事、当事一后事四类,然后从时的角度可再对这四类界变义时间副词进行进一步的小类划分,从而构建起界变义时间副词的分类系统.5.期刊论文丁雪欢.DINGXue-huan时间副词一时的三类语法意义-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6(3)时间副词一时细分为三类语法意义.一类表短时存在,凸显某行为或状态在一段短时间内维持不变.与暂时相比,此一时后动词所指行为状态的可控性弱、存在的时段更短、否定式更多、陈述更客观.二类表瞬间突发,凸显某行为或状态是在某种条件刺激下瞬间突发的反应;所叙事件具有突发性、非可控性;一时后动词具有终结性语义特征;一时句往往为语篇中的后续句,与前分句构成条件--结果关系.三类表临时变异,凸显某行为或状态发生的临时偶然性;可作为始发句用来表示其后续句所述现象的原因.三类一时应根据其自然度高低确定合适的教学顺序.6.会议论文蔡填副词“早”的时间意义2006时间副词“早”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复杂性,使学习者不能很好地掌握“早”的用法,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时间副词“早”表达的时间意义做一简单分析、研究,掌握其表达不同时间点,事件发生先后、早晚表现出的一定的语法规律和特点,从而有助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它的学习与掌握。根据语料,将“早”表示的时间意义分两种:用于已然的“早”和用于未然的“早”。本文分别对其进行简述。7.期刊论文宋红梅.SONGHong-mei都NP了句式的句法语义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6(6)无论是从句法的角度还是从语义的角度来分析,都NP了句式中的都都很难被看作是时间副词,只是起增强语气的作用.同时,都NP了句式的主观意义也未必是由都造成的,该句式主观意义的实现主要与后续句相关.8.学位论文刘建华副词“还、也、又、再”的重复义研究2007本文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角度,在共时平面上对副词“还、也、又、再”的重复义进行了分析。文章采用对比分析、量化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还、也、又、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分析和定性研究。全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是绪论。概括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语料来源和相关研究现状。第二章对“重复义”以及“还、也、又、再”的重复义作了新的诠释,并给出了“还、也、又、再”在语义背景上的解释。第三章对“还、也、又、再”的句法特征进行了考察,包括“还、也、又、再”对时态的选择、所修饰动词性成分的性质、与其他副词及“还、也、又、再之间的共现等几个方面。时态上,本文区分了“还、再”的将来时,“再、又”的过去时,“还、也”的无时态状态;所修饰的动词性成分,包括动词后带数量补语、结果补语,带助动词的动词,动词重叠式等几类动词;与副词的共现上,我们考察了“还、也、又、再”与语气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否定副词、协同副词等七类副词连用的情况以及这组副词之间的共现情况。第四章主要从语用功能的角度对“还、也、又、再”进行分析。包括副词“还、也、又、再”重复义的出现频率、对句类的选择和重音位置对其产生的影响。在句类的选择问题上,本文分析了“还、也、又、再”进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区别。在重音位置方面,我们着重讨论重音位置不同时,“还、也、又、再”所产生的不同的语义现象及这种语义现象的句法条件。第五章调查留学生对“还、也、又、再”的习得情况,对其偏误类型进行分析;同时考察几部目前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材,通过这些汉语教材对“还、也、又、再”的解释说明指出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相应的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最后是结语,总结前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文中的不足。9.期刊论文陈晓桦.CHENGXiao-hua在、正、正在、呢的语义特征、句法功能及其教学次序-语言与翻译(汉文版)2007,(1)本文着重对时间副词正在、正、在及语气助词呢表示动作进行的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进行分析归纳,试图将理论语法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探讨符合学习规律的教学安排,即提出在、正、正在、呢的教学次序;突出讲解上述各词的核心语义及句法功能;区分出常用式和非常用式.10.学位论文李姝“马上、赶紧”类短时副词研究2008陆俭明、马真在《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中提出短时义时间副词是不定时时间副词中表示短时义的词。语法学界对短时副词的研究成果散见于各种虚词工具书中,然而现有的虚词工具书对短时副词的解释并不能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留学生使用短时副词时出现的偏误,集中反映了现代汉语短时副词与句子的时制、时态的选择限制问题,短时副词与其他词语共现的语义选择问题;不同句子类型对短时副词用法功能的选择限制问题;同义短时副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问题。本文选取了短时义时间副词中表示“某行为动作在说话之后或另一行为动作之后紧接着进行、发生或完成,强调相隔的时间很短。”的一类为研究对象,并把它们分别称做:“马上类”短时副词和“赶紧类”短时副词。本文根据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所得的语言材料,以语义功能语法理论为背景,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把短时副词放到现代汉语时间系统和不同语义功能类型的句子中去分析它们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的共同点和差异,这对于汉语时间副词研究和学生正确使用短时副词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由五部分构成:零,引言。这一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和研究对象;然后综述了前人对短时副词和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本文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整体思路。第一章,短时副词与时间范畴。本章考察了短时副词与时态助词、谓词、语气词和其他副词的搭配规律,揭示了短时副词与时制、时态、时相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短时副词从时量角度看表示短时,从时制角度看可以表示后事,从时态角度看表示即行,从时相角度看可以用于终结情状句和实现情状句中,用于活动情状句时要受到限制,不能用于状态情状句中。我们对短时副词的重新界定是对马真、陆俭明(1985)归类的进一步的完善,也更加符合汉语的语言事实,应该算是本文的一个创新之处。第二章,短时副词与句子的语义功能类型。本章考察了短时副词在事件句和非事件句,陈述句(肯定、否定)和非陈述句中的分布规律和语法功能,提出:短时副词几乎可以用于各种疑问句、祈使句、标题句和从属句中,不能够用于惯常句中。由于受到否定句类的句法语义要求和否定词否定“辖域”的制约,短时副词并不能自由地用于否定词是“不”、“没(有)”的否定句中,多数情况下短时副词是出现在否定词后面的。这是本文的又一创新之处。第三章,短时副词内部的多角度分析。本章通过跨类比较、同类比较、偏误例释全面考察了现代汉语短时副词的用法差别,在语义上,“马上类”侧重于表示客观要求时间紧迫,“赶紧类”侧重表示主观感觉事件紧急;在句法上,“赶紧类”在使用的时候受到的限制比“马上类”多,也就是“马上类”的使用比“赶紧类”更自由。第四章,结论和余论。本章首先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其次提出了一些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还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cb42d59c-7f6f-40c0-8456-9ddf01161383下载时间:2010年8月27日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