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能力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日月星,花鸟虫,因时序,相平衡;循轨道,行车船,有规矩,成方圆。”这句古训揭示的一个重要道理是()A.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车马行船要分道而行B.社会生活要有规则意识方可井然有序,正常运转C.制方要有矩,无矩就制不出方D.人的活动要受思想动机、目的、愿望的支配2.下列关于规则和自由的说法,正确的有()①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②没有规则的约束,自由也将不复存在③只有内心甘于接受规则的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④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俗话说:“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这句话告诉我们()①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的共同追求②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③良好的秩序能保证公共生活顺利实现④有了良好的秩序,就能防止一切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201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下调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其年龄下限标准从“10周岁”降到“8周岁”。作出这一调整主要是考虑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和认知能力都有所提高,适当降低年龄有利于其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更好地尊重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识,保护其合法权益。民法总则的这一调整表明()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②改变规则才能促进社会发展③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废除原先的规则④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调整和完善与实际生活不相适应的规则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在德国,人们非常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红灯时,即使马路上没有车,过马路很安全,人们也耐心等待。记者问过一位德国男子,他解释道:“我过马路虽然安全,但可能马路周围某个居民区的某个孩子正从窗口看见我,他会跟我学。”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遵守规则,既需要他律,更加需要自律B.人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C.做事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要固守规则D.日常生活中,要自觉地遵守道德和法律6.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约定。下列属于社会规则的有()①图书馆的规章制度②中学生行为规范③某工厂里的规章制度④国家颁布的法律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2017年1月,张某为了逃票入园,翻过两道3米高的围墙,钻过铁丝网,进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养虎区,最终发生悲剧。这类事件启发我们()①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保护秩序②遵守规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③规则分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④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场合有不同规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大家在一起交往和生活,就需要对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规则,共同认可,共同遵守。这是因为()①社会规则不会自己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③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④不遵守规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乘车时需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参观游览时,要爱护公物和花草树木;观看电影、戏剧时,不要高声交谈、喧哗……以上这些表明()A.凡是社会公共场所,都有相应的社会秩序B.公共场合规定太多不方便游览C.秩序是需要强制命令来维持的D.社会秩序是靠舆论来维持的10.2017年4月18日上午,郑州市公安局交警五大队在东风路与文博西路开展行人翻越护栏交通违法集中整治行动。在短短一个小时的整治活动中,交警共处罚行人翻越护栏交通违法行为33起,批评教育行人翻越护栏交通违法行为13起,查处非机动车逆行交通违法行为9起。由此可见()①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②社会规则能保证人们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③许多市民规则意识差,需要提高④如果违反规则,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2017年3月26日,南京南站一名男子在翻越站台时被动车卡住身亡。4月6日晚,又有一名男子在柳州火车站上演了翻越站台的惊险一幕,让看到的人都不禁为他捏一把汗。翻越站台、跨越铁轨线路的行为在各个火车站都是被明令禁止的。上述材料说明()①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②社会规则是为限制人的自由而制定的③每个人都要将规则作为自己的行动准绳④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人的监督和提醒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2.2017年2月5日人民网消息,近日,一女子赵某原打算是从浙江金华到湖南郴州的,为了省下车费,只买了一站短途车票到浙江衢州,并将衢州的衢字烧毁,谎称是买到郴州。结果被识破,民警对此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这主要告诉我们,遵守社会规则需要()A.只模仿他人的行为习惯即可B.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C.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D.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分析说明题(共36分)13.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有良好的规则。阅读下面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部分规则,回答问题。(9分)(1)上述三个规则分别属于哪一类规则?(3分)(2)如果生活中没有上述规则,将会出现哪些问题?(2分)(3)在实现良好社会秩序的过程中,上述规则发挥着怎样的作用?(4分)14.观察漫画,回答问题。(17分)(1)根据漫画,谈谈社会规则的含义和重要性。(4分)(2)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自觉遵守规则?(3分)(3)我们在不同的场所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也应遵循相应的规则。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0分)①出门上路,我是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路上乘车,我是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出门游玩,我是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商场购物,我是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去影剧院,我是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读了下面这则报道,晓芳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她和她的学习团队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现邀请你参与。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10分)2017年暑期,邮轮旅游无疑是最火的旅行方式。从7月中旬开始,几乎每周都有几趟邮轮从天津港出发,承载着成千上万名北京游客出游。不过,对邮轮这种新兴旅行方式,很多国人还并不习惯。有的游客因为不懂邮轮上的规则“露怯”,有的人因为不遵守规则而影响到他人。(1)【探究准备】为了更深刻地了解邮轮上的规则,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获得相关信息?(2分)(2)【明辨是非】在活动过程中,小明说:“旅游就是为了自由,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无须在意那些规则。”对此,学习团队的同学展开了讨论。对这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4分)(3)【请你支招】在报道中,记者提到了许多“囧事”。例如:穿着背心拖鞋去西餐厅吃饭或参加晚宴;晚宴上有表演,只要演员上台,许多游客就一窝蜂冲上去照相,演员根本无法正常演出。为避免这些“囧事”,我们应怎样遵守社会规则?(4分)答案1.B2.D3.B4.C5.C6.D7.A8.A9.A10.C11.B12.D13.(1)规则一属于道德;规则二属于纪律;规则三属于法律。(2)社会混乱不堪,障碍重重,矛盾不断,社会运行效率低,社会管理成本高,等等。(3)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的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的手段。14.(1)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重要性: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化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①行人走人行道,不闯红灯②候车者文明排队、按序乘车③游客遵守游客文明公约④消费者遵守商场规定,不损坏物品⑤观众遵守影院规则,不大声喧哗15.(1)网络、广播、报刊、咨询学校老师等。(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所以,要想尽情享受邮轮带来的快乐,就必须遵守邮轮的规则。(3)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